作为明清国家最高权力机枢的故宫三大殿是以保和、中和、太和等三和命名的,其中皇帝每天处理事物和召集文武大臣的的殿就是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可以说是故宫的中枢。为什么故宫的中枢叫太和殿呢?其实太和是管理和统治一个国家的最高境界。周史伯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庸》的“和也者,天下达道也”。汉儒董仲舒也说:“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也。”这都是在表述“和”对于管理和治国的重要性。中国历代管理者都把太和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终极的目标。何为太和?其实《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给出了答案。“太和”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是和谐的。这种最高形式的和就是太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天人合一”的哲学。
“和”这个概念产生于音乐,古代统称为乐。乐在今天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和”是天地之间的大美,人们由音乐之和推行到人世间,由此悟出了治理邦国之道,国有强弱,邦有大小,如果能扶弱抑强利益共赢,在各邦国之间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循行的规则,那么天下就太平,邦国就和谐,好比众多乐器奏出了和声。古人先贤把这种寻找和谐的努力称为“致中和”。遵循着这条致中和的道路方向,先人们又将“和”的理念推行到教化人心。大干世界滚滚红尘,为名为利争夺不休,人心唯危,这是令历代管理者最头痛的顽症。受到音乐的启发,假如能在众人之间找到一条治心之路,让大家在这里实现和谐,那人心和谐的意义就超过了治理邦国的“致中和”,那就出现了最高的“和”,最高的“和 ”就是要达到天与人,人与地及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这就是太和的概念。执政与管理是相同的,管理企业的最高境界也是太和,中国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和谐管理之道。我们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其实就是太和管理哲学的实践。构建和谐社会也是要使企业,员工、社会及自然达到和谐统一。(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陶朱公从企业家变成财神爷的秘诀》)
中国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太和,但真正的太和很难达到,我们的管理永远是向太和的境界不断靠近。企业家在实践太和管理之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一定要与势与政和。势是指企业全局发展和运动的趋向以及由这个趋向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形势。管理者此时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一定要趁势而上,作为一名管理者,基本功之一便是这种审度的能力。政,就是国家的政令和法规,企业一定要守法经营,这是企业“和”的根本。中外成功企业无不是与势与政和
的典范。联想,海尔及华为等一批成功的企业无不是顺势而为而成功的。
第二、企业发展一定要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中国化的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义利统一的和为贵,是一个复合的价值系统。在中国化管理中十分讲究道,也就是十分追求“正合”。有时因为管理行为偏离了道义,企业盈利不“取之有道”,企业也没有生命力。履行责任,
坚守道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三鹿就是没有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结果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倒闭而破产。
第三.企业发展一定要与自然和。中国化管理讲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企业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努力实现企业、员工与自然的和谐,真正使企业按科学的发展观来发展。这样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违背客观规律,破坏与自然的和谐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云南铬矿
污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与大自然不和谐企业不-爱华网-可能持续发展。
第四、企业管理一定与人和。中国化管理中人际关系的管理很重要。 “与人和”是和谐管理目标的聚焦点。与人和包括员工与员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企业有关的人的和谐。管理者应该动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能量来致力于“人和”工程。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
主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企业家不仅要与人和还要与己和。如果企业家与人和是外功,那么企业家还必须要内明。内明就是企业家要与己和。与己和
对于企业家很重要。作为一名管理者,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自己
往往感到心累,这便是“内明”不足的征兆。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不乏“外功”显赫者,但真正在成功的巅峰上又能享受“内明”者却不多。诸葛亮治蜀颇有成效,是一代名家大家,但自己的状况呢,是“夙兴夜寐,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可嘉可敬,但个人的命运却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我们身边也不乏因为不内明而得抑郁症的企业家。所以与己和无论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本人来说都很重要。(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向山西票号学习》)
上述五和是中国化管理的维度,是坐标,也是层阶。也是达到太和管理目标特别注意的几点。要想企业管理也进入一个至高境界,
管理者需要认真体悟,大胆实践。准确把握了太和管理之道,企业家也就掌握了中国化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