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问: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究竟在哪里?
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在哪里?搞不清楚这个问题,任凭你再努力,也终究事倍功半,甚至是辛苦劳作之后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不在茶园,不在茶场,不在茶杯,也不在茶叶店。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在消费者的大脑。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很少有解释的机会。即使你有机会解释,人也会受第一印象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即改变。
卖得好的产品未必是就是最好的产品,卖得不好的产品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产品。例如,从前人们认为青菜叶子有虫眼,很难看,不愿意买,都想去买好看的青菜,现在的观点渐渐改变了,有虫眼的青菜说明农药少,或者说没打农药,人们反而更愿意买有虫眼的青菜了。
可见,消费者的认识和观点很重要,要想做强茶叶品牌,卖好茶叶,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消费者的大脑做工作,为消费者着想,真心去爱消费者,真心帮助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茶,什么是差茶,应该选择购买怎样的茶叶,平常应该怎样喝茶等等。
第14问:学习成功的茶叶品牌为什么导致失败?
任何一个优秀的品牌获得成功,往往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功的因素来自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人文等等方面,成功的经验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不可复制的“时机”基础。
就连成功品牌自身,后期的提高与发展也不能只是延续前期的成功,例如,曾经辉煌的诺基亚正在改变策略以重塑辉煌,茶叶企业如果趋之若鹜地去学习膜拜,拿来就用,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记住了标杆。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每一次作战取胜所采用的战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针对不同的敌情灵活运用、变化无穷。
可口可乐,可谓家喻户晓。有调查称,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眼就认出可口可乐的标签。可口可乐不仅长期位居全球价值最高的品牌前列,而且是生命周期长、辐射范围广的品牌。从1886年诞生到如今,可口可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在不断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日益富强、经久不衰。
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作为一种碳酸型饮料,可口可乐创业之初是作为一种药物进行出售的,并且开始风行世界。而可口可乐当时会作出这样的产品定位,也正是因为当时不少美国民众相信碳酸饮料有助健康。如果处在现在这个时代,要是还有碳酸饮料品牌盲目学习可口可乐当初的做法的话,打出“健康牌”,估计就要遭到全社会的抨击了。
可见,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想要塑造茶叶品牌,发展茶叶经济,就要把握时势,与时俱进,基于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程度上顺应市场特征,满足消费者需求。除此之外,《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一书误区篇第二十二节,对此有更详细的阐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
第15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牌策划公司?
自己公司有品牌运作能力,则没必要另外花钱请茶叶品牌策划公司,毕竟花的是真金白银。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品牌运作能力,渴望得到专业系统的帮助,则有必要请实力强并且适合自己的茶叶品牌策划公司。
具体来说,如何选择茶叶品牌策划公司才算是合适呢?我认为茶企老板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茶叶品牌策划公司必须具备过硬的原创能力和创新能力。茶叶品牌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与众不同,自己没有原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茶叶品牌策划公司,谈个观点都要靠抄袭的茶叶品牌策划公司很难做好事情,或者说很难服务好茶叶品牌,甚至是“难于上青天”。
其二,茶叶品牌策划公司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拥有跨行业实战经验,做到精通茶叶行业,但又不受困于茶叶行业。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只能让茶叶行业的实战经验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拿着经验就一招鲜吃遍天了,否则,只要买几本书、看几篇文章就能够天下无敌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三,茶叶品牌策划公司必须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咨询道德观。一个期望基业长青的茶叶品牌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茶叶品牌的社会责任不应该是空谈,也不能是唱高调,更不能是“涂脂抹粉”。 作为影响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茶叶品牌策划公司,必须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咨询道德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所为有所不为。
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在成立初期,就郑重提出“三不做”:误导祖国下一代的教育机构或相关企业不做;伤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医疗机构或相关产品不做;“烂泥扶不上墙”或者是我们没有能力将其“扶上墙”的企业不做。
再如,我还曾经提出,胖老板不能卖茶叶等等。这是很显然的道理,一个胖老板率领茶叶企业,努力向他人宣传茶叶的保健与养生作用,积极打造茶叶品牌时,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唱反调”,成了品牌的“负面代言人”,其对茶叶品牌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呢?自己的理念不正确,又怎么去传播正确的理念呢?自己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又怎能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任呢?
第16问:为什么同等质量的茶叶价格不一样?|!---page split---|
为什么同等质量的茶叶价格不一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面对两个问题。
其一,茶叶质量极其重要,是茶叶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茶叶价格不等同于茶叶质量,二者绝不能划等号。
其二,茶叶价格与茶叶质量有关系,质量好的茶叶应该高一点,但是,我们必须努力清楚:影响茶叶价格的因素不下于20个。我们要尽早该搞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茶叶价格的,而后逐一解决。
茶叶价格是企业效益最直接的“警戒线”,我们要想经营好茶叶企业,成功塑造茶叶品牌,就必须学会定价,结合自己企业和产品的情况,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心里特征和实际需求,制定更能够促进销售、同时又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的价格,最终构建“1秒制胜”的茶叶价格体系。
第17问:为什么卖了很多茶叶却赚不到钱?
很多茶叶企业都出现过类似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茶叶卖出了很多,却并没有赚到钱。最直接的原因,同时也是大家提得最多的是茶叶价格因素,总是抱怨自己的茶叶价格太低,钱都被别人赚去了。
我们都知道,除了茶叶价格,企业经营成本也不能忽视。不少企业之所以之前能赚钱,现在不赚钱,与成本上涨、价格不能同步上涨甚至价格反而走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要解决卖了很多茶叶却赚不到钱这一难题,显而易见的策略是构建利润合理的价格体系,同时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前者,我们在上一个问题中已做简要阐释,后者则需要从企业的花钱思维入手,砍掉不必要的支出项目,减少必要的支出项目。
例如,茶叶企业必须做品牌,做品牌就必须投入。但是,做茶叶品牌不等于大投入,只要你拥有合适的茶叶品牌塑造策略,你就可以在投入极低或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一步步做强茶叶品牌。
不用脑子,就用票子;不做大创新,就要花大钱。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关键在于茶企老板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去改进,从而保障在业绩提升的同时,利润也能稳步增长,具体可参考《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书中就茶叶品牌的低成本塑造策略做了系统分析。
第18问:为什么50%以上的茶叶企业要倒闭?
没有差异化的茶叶品牌,消费者记不住你,其他人也记不住你。最后,你能怎么办?只能打价格战,价格成了茶叶品牌之间最大的差异化。所以,茶叶行业的价格战不可避免,而且会越打越激烈!例如,淘宝上二三十元一斤的铁观音还能包邮。
打价格战对谁有好处?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不管是哪个行业,价格战在短期内对消费者有好处,茶叶企业也可以饮鸩止渴,但是从长期来说,一定是个“双输”的结果。
所以,茶叶品牌必须走差异化的道路。没有差异化的茶叶企业,就等于“模仿秀”,我们看不到一个大牌明星,是靠“模仿秀”获得强势地位的。例如,模仿刘德华的很多,但是谁看到第二个像刘德华那么成功的“刘德华”呢?
现在还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茶叶企业也是一样。正由于此,茶叶行业竞争的加剧、茶叶品牌的差异化缺失等原因将最终导致50%以上的企业倒闭。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可以看着茶叶行业的发展,必定会有这么一天,“只争来早与来迟”而已!
这些年来,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服务了不少茶叶客户,国内上规模的茶企老板,或者渴望打造品牌的茶企老板,大多数都读过我们推出的中国第一本茶叶品牌营销实战专著《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不少老板还采购了我们的“培训式咨询”服务,当面向我们“取过经”。
当然,每个茶企老板的人生目的不一样,素质也不一样,做出来的事情也是天壤之别。人分三六九等,老板更是参差不齐,靠投机取巧做不了大事情,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网络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
不管是茶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在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宝贵的是机遇,其他都可以商量,唯有机遇不能商量,大智还是小智,大胜还是小胜,创新还是抄袭,强大还是出局,这些问题选择起来看起来很复杂,也很难,其实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越是显而易见的,越是会被人忽视,就如亲情、友情、空气和水,都极其重要,可是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亲情被漠视了,友情被冷落了……
换句话说,今天的茶叶企业,在看似重要的事情上知道得越来越多,却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知道得越来越少。
例如,和其他行业类似,很多茶叶企业抄袭一些华而不实的文化理念,挂在墙上,印在册子上,添加在网站上,还找一些人来宣讲,以为这样就是品味,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但是很遗憾,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在大规模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员工对之嗤之以鼻,销售人员更是不予理睬:你说你的“文化理念”,我用我的“文盲策略”,双方是“井水不犯河水”。
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不会和你来谈这些空洞的文化理念,消费者要看的是,我为什么要买你的茶叶,而不是买别人的茶叶!进一步而言,消费者看重的是,我为什么要高价买你的茶叶,而不是低价买别人的茶叶,究竟你的茶叶能够给我带来哪些与众不同的利益!
茶企老板必须记住:你的茶叶必须给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利益”!否则,市场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竞争加剧、创新缺失等因素会令50%以上的茶叶企业关门。
综上所述,不想被淘汰的茶叶企业,需尽早系统思考上述18个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以顺利抢占先机,赢得持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