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有情的,市场之所以是有情的,是因为市场钟情于那些懂得循着市场、循着人的心理规律前行的人们;市场是无情的,市场之所以说无情的,是因为市场对那些不懂市场运行规律,不懂人心理活动规律者是毫不留情的。
王老吉,一个典型的完全靠定位取得成功的营销案例,王老吉无论其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广告表现、直至色彩及音调,其根都深深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都与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了。其广告氛围几乎全无矫揉造作或创意的痕迹。因此,王老吉成功了。
同样作为饮料的张博士零卡,其产品定位及其“要甜不要胖”的主题诉求也算恰到好处。但恕我直言,由于策划者为了有所创意而不顾人们的心理感受,因此张博士零卡是难以成功的。那么,张博士0卡会卡在哪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张博士0卡的问题可能要卡在其品牌生存的品牌生态环境上。
品牌生存的生态环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一是文化适应问题,二是心理适应问题。
品牌成功的基础,首先是必须要清除知觉屏障,跨越知觉障碍,直抵人的心智,直触人的心灵。品牌只有通过清除知觉屏障,跨越知觉障碍才会直抵人的心智,才能直触人的心灵,才能深入并联结人的内隐意识和内隐认知,从而达到启动人心智的目的。
品牌要清除知觉屏障,要跨越知觉障碍最好的良方恐怕非文化莫属。因为只有文化的适应才会导致心理的接受和心理的适应。
人是文化动物,人是与文化共命运的,品牌同样也是文化的产物,品牌同样也摆脱不了与文化共命运这个大的背景和格局。而张博士零卡全然一个以一种洋文化的面目出现的。用一个以洋文化来PK本土文化的品牌其结局是不难想象的。
看看饮料巨人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后的广告表现与品牌塑造方式,每逢年节可口可乐那浓浓的年味广告都深深的体现和融入了本土文化。
张博士与康师傅比较,与王老吉比较,博士在人的内隐心理中博士是个男人形象,博士也是外来文化,是洋文化。即使你不这样认为,但博士作为外来文化和洋文化的痕迹与影子在人们的内隐心理中是客观存在的。而师傅与王老吉则是民族文化,是本土文化。
关于0卡,0卡是一个缺少情感的生冷的物理场问题,而品牌则是心理场问题。“要甜 不要胖”的诉求点本身已经清晰、形象、足够、恰到好处的反映了产品定位,在此又添加了一个“零卡”这么个生冷、抽象的物理学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论这无助于人对品牌焦点的聚焦,反而会造成焦点的模糊。
假如张博士0卡的洋文化策划属有意为之,那么要引起注意的是,-爱华网-人对文化的适应是个较漫长的,是需要时间过程的。而要让人去适应一个与自己所持有和建构的文化不符的品牌几乎是不可能不现实的,
张博士0卡“要甜不要胖”的市场定位是年轻女士市场,这一点没问题。但张博士零卡在人的内隐心理,即人的内隐认知与内隐意识中张博士却是位男人形象。用一个男人形象去塑造年轻女士品牌这毫无疑问的会使人产生品牌的情感和认知障碍。张博士0卡的标识也毫不隐晦的更直接更直白的反应与树立了一个严谨、理性有余而阳光、活力不足的,一位高级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
关于上面本人的观点如果你存在疑问,那么你可做这样一个调查,即向被试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某某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然后请被试随即回答这位优秀的小学教师是男士还是女士。你会发现大多数人会回答这位教师是位女士。用同样的方式设问一位四十岁左右事业有成的博士或老板,是男士还是女士,大多数人会回答你这位博士或老板是位男士。|!---page split---|
上面的假设调查属社会心理学的内隐社会认知内容,具体称之为内隐刻板印象。人的这种社会认知方式与内隐刻板印象经国内外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证实是成立的。生活的经验、经历与阅历塑造了人许许多多的心理定式与图式,久之,这些心理定式与图式成了人们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成了人们认知品牌或判别其它事物的重要依据和锚点。
如果一个广告和品牌脱离或有违于由人们内隐意识和内隐认知构成的内隐心理,就容易造成人们在与品牌沟通和品牌认知上产生障碍。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能接受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但在品牌中却完全是另一码事。现实生活里人是理性的,而品牌是虚拟的,是心理的。也就是说,品牌本身并非是理性的。如果品牌存在理性可言,那么,人们就不需要品牌了,因为,品牌所牵涉的是人的私生活和人的私人空间。了解这一点对于广告人和品牌人是很重要的。
私生活、私人空间属个体自己的事。是个体自己在生活中那些不曾与他人或很少与他人交流及沟通的,是不被人知或很少被人知的所思、所想、所为。私生活、私人空间也可称之为人的内隐心理世界,是人的内在需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自己全部愿望与追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人就要追求精神与心理的满足,而品牌就是为人提供精神和心理满足的。
那么私生活与私人空间与品牌是什么关系呢。首先,私生活和私人空间能为人提供了心理调节、心理滋润、起到为人提供心理满足的润滑剂作用。
这种起到心理润滑剂作用的过程是通过人的所思、所想、所为,其中包括个体通过编织、描绘、冥想、想象等心理过程为自己对财富、地位、前程、美色等所做的,心理学称之为白日梦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来调节、润滑、滋润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要。这些是人们私生活和私人空间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品牌就是通过针对人的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产生和发挥作用的。
如果一个品牌能满足人的私生活和私人空间,即满足人的内隐心理世界的需要,这个品牌就能起到一种能令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而一个能产生令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润物细无声的品牌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一是文化的适应,二是心理的适应。文化与心理的适应对于品牌来说就能产生一个令人舒心的效果。只要能达到令人舒心,这个品牌就是个成功的品牌。而文化与心理就是用来提供、制造和发挥能令人舒心这种心理环境的。因此说文化与心理是构造品牌生态环境的两个重要基础。
品牌是怎样来提供和制造使人产生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润物细无声效果的呢?心理问题要用心理的办法解决。这个办法就是提供和制造人的心境——心理环境。
心境的提供和制造就要让你的品牌让人看上去顺眼顺心;品牌要做到顺眼顺心就要从养眼养心开此。品牌一旦达到养眼养心,这个品牌就能通过个体的编织、描绘、冥想、想象等心理过程从而实现人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的品牌就能通过人的想象把人带入私生活和私人空间。
一个广告、一个品牌的养眼养心的基础除文化外,其它东西是无法做到和替代的。所以说品牌是与文化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如同品牌生存所需的空气,品牌若脱离了文化或与文化不符,就等同于品牌失去了生存环境,这样的品牌就起不到民心经营的作用,缺乏民心的支持品牌就会自然窒息而亡。
由于文化与心理原因张博士远不如张女士,王女士或某某女士更直接,更清楚更具亲和力、融合力与渗透力。因此说张博士零卡要想活下去就应立即考虑断臂求生,即使随便以一个某某女士来命名其品牌名称也远比张博士来的亲切。
品牌是通往认知王国的桥梁,问题的关键是这座桥怎么搭建,搭建的好它就能起到启发、提醒和引导作用。这座桥搭建不好它就会产生知觉屏障和认真障碍,就会阻碍品牌与人之间的沟通与接近。
我这里斗胆窃用并篡改曹雪芹红罗梦中一句经典名言与大家玩味一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品牌。对于广告人和品牌人来说只要我们能把“人情练达”品味、把握到比较的高层次,这个广告和品牌就能为人描绘、铺垫、渲染出人们所需要的某种心境,因此也就自然让人进入了品牌认知的王国。
在我看来品牌道法,尤其是有关消费品类的品牌道法主要是围绕“人情练达”做文章的,只要能做好“人情练达”这篇文章就会使实现品牌道法自然之路。当然这里所指的人情练达与曹雪芹在红罗梦中所指的人情练达均为对人的所思、所想、所为的透彻认识、理解与把握。而非那种低级、庸俗的所谓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