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素养,对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略述己见。

  1.树立体育素养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却比较匮乏,如何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前幼教师范院校考虑的问题,随着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体育教育在幼教师资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体育素养的培养教育在培养幼教师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质、意志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

  2.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现状

  体育素养,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括体育意识、身体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

  体育素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念,是一个人能够长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匮乏,或具有片面性,体育兴趣不够稳定,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其体育实践能力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尤其是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构建。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

  体育素养的培养除了平时的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能外,还应注重如下方面的培养: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3.1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够有效地配合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时数的理论课教学,或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其它的宣传媒体,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必备的体育知识,对学生提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要求,培养学生 “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素质。组织体育竞赛或安排学生观赏不同类型的高水平体育赛事,通过观赏比赛,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人体美、动作美、同伴之间的合作美等,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通过组织和参加体育比赛,给学生以良性的刺激,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针对现在社会的人才观,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人格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心理品质、价值取向。

  3.2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应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幼儿教师,将来的职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条件、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及所需的意志品质。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定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舞蹈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小脑的技能和身体协调性,为将来的舞蹈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认识与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一活动的兴趣越大,对此活动的习惯性就越强。因此,要想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始终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本着学生“学懂、学会、学悦”的原则,大胆创新,合理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方法。

  3.4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自我进行锻炼

  教育不应只“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的原理、基本方法,以及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健身的重点和要求等,以便将来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这个“拐杖”时,自己能够按用以具备的科学方法进行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体育实践、体育交流、体育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帮助他们提高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比如,组织召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体育月(周),组织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能力、增强兴趣的平台。另外,增加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让学生了解与某些高技能工作相对应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并教会他们怎样预防和平时保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105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如何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学生的文章由谁来改呢?审视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教师朱批满篇,小至标点符号,大至谋篇布局。“学生写,教师改”作为一种传统模式,早已成为定

体育教师如何说课 体育老师有关的话题

体育教师如何说课 香洲区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中普遍开展的说课活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它省时高效,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广泛深刻的实际意义。一、说课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平等对待学生

什么是人格魅力?许多书中都写到: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而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

如何关爱学生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

如何关爱学生文/王建英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热爱、关心、帮助和信

声明:《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为网友琴默千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