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就是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十二五期间,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增加,社会风险逐渐增大,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系统地研究、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理论体系。

  一、“十二五”的新理念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随后2011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建议和规划中作出了如下重要判断:“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一五期间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社会矛盾明显增加,这就是做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重要判断的背景。

  “十二五”期间的新理念。主题是科学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978年中国人均GDP大约200美元,是印度的2/3,排世界倒数第2位。1978年全国绝对贫困人口2.5亿,失业的城镇青年2000万人,实际城镇失业率达19%,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6.66%和67.71%。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家庭的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6.66%和67.71%,就是说当时老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吃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是极度的贫穷,所以改革开放之初,人民迫切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迫切地需要不折腾,迫切地需要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人民需要什么?根据IMF测算,2010年中国人均GDP 3633美元,居世界100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175、5153元,消费恩格尔系数27%、33%。世界银行报告,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0.51。一般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超过0.4就会引起社会动荡,我国基尼系数严重越过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我国的基尼指数过高,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极不合理,说明我国的社会结构严重失衡。

  中国失衡的社会结构严重制约着老百姓的需求的满足。所以人民呼唤分配制度的改革,人民呼唤社会结构调整。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说明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在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做大国民财富蛋糕的同时,更加注意合理地切分蛋糕。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未来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都将有所提高。相信随着这些调整措施的逐步到位,老百姓的“荷包”一定会更加鼓胀,收入分配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和谐稳定

  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注重百姓民生和社会管理制度建设,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老百姓的合法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的消极因素,激发社会的活力。

  2.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以前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单位大院、街道居委会和传统农村里,而现在大部分都是在物业管理型小区、农村社区生活成长的。所以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健全社区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等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加强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社区单位积极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2)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让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发展社区服务站等专业服务机构,有效承接基层委托事项。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资源,加快社区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服务社区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3.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所以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优先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

  (2)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提高政府监管效力。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4.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1)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2)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建立合理的制度,让百姓拥有更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安全生产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最根本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紧紧团结党中央周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1400.html

更多阅读

玉溪市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 玉溪市财政局官网

关于玉溪市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发布时间:2011-09-20来源:玉溪市财政局作者: 点击率:565“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 — 2015年)“十二五”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吉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再次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声明:《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为网友凉冬空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