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借条的担当
文/徐淑妮
时间倒流回2009年12月8日,如果你也在英国伦敦飞往中国北京的某一航班上,你会发现一个神情忐忑的大男孩在漫无目的地翻看航空杂志。章致远很清晰的记得这个时间,是因为出国留学四年的他终于回来了。当天的北京给了他阳光明媚的拥抱,这让旅居伦敦习惯了那里雾气沉沉的章致远眼前一亮,似乎春天就要来了。
回国的当晚,章致远辗转回到了故乡宁波,一家人都在等着为他接风洗尘。迎来送往的喧嚣中,很多亲戚都喜欢问章致远的出国见闻啊、回国打算啊,以及小孩出国学习的事情。章致远倒是不厌其烦的一一解说。待众人散去,章致远开始思量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作为独生子的章致远眼看着父母双鬓斑白,不觉心酸,尤其是母亲的体弱多病则更促使他下定决心留在家乡。一如当初,放弃国外的高薪职位,决定回国。“谈不上回报祖国之类的宏远理想,倒不如说是寻找落叶归根的踏实感。”章致远戏言,除却文化差异,亲情阻隔的因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如今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让人觉得前景广阔,不可错过。你是海,我是“龟”
很多人出国时踌躇满志,想着拿到国外高学历,回国找个好工作。不料学成归来,却发现除了外语,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优势。而海外留学的巨额成本,与几千元的起薪形成强烈反差。章致远对此也深有感受,“高职位看不上我,低职位我看不上”,这成了80后的“海归”们倍感失落的源头。但章致远与他们不同的是,在出国留学前,就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找工作这事,您千万别以为留学几年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能找到相对好的工作。您首先得问:我有什么真本事可以拿出来?让人家看到我的独特价值?找工作,就好比男孩追女孩,你得让对方倾慕你才有戏啊!”章致远说出来的道理倒是一套一套的。最初回国找工作的时候,章致远也曾忐忑和犹豫过,好在凭着英国某传媒学院硕士文凭,他也获得不少外企抛来的橄榄枝。可是职场就像大海,看起来很美,其实也有风雨难测的时候,“我不想一开始就抛弃自己的专业,还是想从事传媒。”章致远决定调整心态,从低处着手,一步步前行。可是,小地方哪来那么合适的岗位呢?本着能否学以致用的原则,并不全是盯着工资,章致远如愿加入了一家都市报。因为是“海归”
大概是“海归派”的身份让章致远的起点就比同一批竞聘者要高,复试通过后人事就将他分配在总编室从事媒介分析工作,每天就是看报评报。这让刚出校园的章致远有点受宠若惊,每天在办公室里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兢兢业业的做事。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章致远初始的喜悦之情被忧愁代替了,“‘海归派’身份在职场自然会被人寄予厚望,可是我也希望像其他同事一样练好扎实基本功。”于是,“万众瞩目”的章致远干了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儿,他申请去了新闻部,每天外出跑社会新闻,做深度调查……不到半年,白净的书呆子章致远硬是磨成了“李逵状”。混得码头熟、人头熟、笔头熟之后,“海归派”章致远终于回归本土化了。身边的同事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而不再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他。自然而然,章致远的职场生涯也越走越顺畅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并不高,但是我在那里积蓄了能量,助我跳跃到现在薪水不错的工作岗位上。”说这话的时候,章致远已经就职于国外某通讯社北京分社从事新闻工作。办公桌上的留学借条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管环境怎么变,章致远依然保持自己的乐观与豁达。
身在职场一年多,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做自我介绍,章致远的“海归”身份总是会吸引一些人来问长道短。他已经习惯了被当做“留学专家”来解答众人疑问,“如今出国热潮依然不减,其实‘海归’慢慢地也成职场常事了。”章致远很享受现在的工作与生活。上班时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凭着外语优势还可在外文网站了解最新资讯;下班了与朋友小聚,或去星巴克小坐,或去酒吧玩玩。唯一不同的大概是,他身边会有很多外国友人。如果去到章致远的新办公室,你会发现他的书桌上有个小镜框,里面不是照片,而是一张借条,大意是:“爸妈,我于2005年某月某日从你们处借现金35万元用于英国留学,日后,我将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拟将于2015年归还你们本金35万元和利息5万元,共计40万元。”据说,钱已提前归还,但借条复印件一直在章致远的书桌上。章致远说:“不是给自己压力,只是给自己一份担当,一份责任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