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慧聪网题为《塑化剂风波凸显中国茶叶的社会价值》的文章报道:
酷热夏季,本应该是饮料行业的黄金旺季,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塑化剂风波的蔓延让很多饮料企业乱了阵脚,尽管使出浑身解数加大了促销力度,但消费者并不怎么买帐,销量并未随着销售旺季的如期到来而增长,一些大小卖场等零售终端饮料销售区域和展台前显得比往年冷清许多。
该文章还说:媒体爆料的塑化剂使儿童性别错乱等案例让人心触目惊心,部份知名饮料企业的卷入,加剧了消费者的畏惧心理,虽然有些饮料不在“涉塑”之列,但受塑化剂风波影响,消费者对饮料普遍有些“不感冒”。
的确如此,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危机,从地沟油到三氧化二砷(砒霜),从砒霜到塑化剂,快餐、饮料等食品饮料企业的危机一个接一个,消费者似乎习惯了在危机中学习掌握了化学名词,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一天天的增加了警惕性,同时,这令很多原本安全的食品,也遭受了危机,也被人怀疑,这就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作者还在文中强调:《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在远古时期就是一种健康饮品,千百年来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饮食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也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可见,面对危机接踵而来的日子,并非所有的行业都是“危”,对于茶叶这样的天然健康饮料来说,则是大大的“机”。甚至可以说,塑化剂可以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催化剂,推动茶叶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需要指出的时,要让“塑化剂”变为健康的“催化剂”,企业需要在推广茶叶时要有效采用文盲营销策略,而不是文化营销策略。荣登当当网新书热卖榜第1名的中国第一本茶叶品牌营销实战专著《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重点指出:
“文盲营销”是茶叶品牌营销的一种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暂停过度的文化渲染,或者说“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逐步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不难理解,“文盲营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化,但不是完全拒绝文化,中国茶叶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拒绝文化来谈“文盲营销”,“文盲营销”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但是,比“文盲营销”更重要的是,茶叶、饮料等食品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必须彻底杜绝唯利是图,要从各个环节让公司跳出单纯盈利的目的,-爱华网-必须追求盈利之外的综合目标,而不是企业上下一起往“钱”看,例如,作为中国海洋休闲食品领军企业,渔传公司坚持弘扬“渔海樵山,以心立传”的渔传精神,重点启用海尚渔夫品牌,力推传统而又时尚的海鲜深加工产品:海鲜珍,保持“渔海樵山”的隐士心态,以“慧心”传播博爱之心、豁达之道,用“慧心”为海洋食品“立传”,用“慧心”为消费者的健康和美味“立传”。
但是,并非所有的食品企业都有健康的心态。不少心地不良的食品企业和经销商,为了赚钱,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出来。例如,根据《金陵晚报》的报道:色素茶叶的报道层出不穷,也让大家对新茶市场再生疑窦:究竟这个市场有多深?3月23日,本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早在2001年就有人向公众介绍色素茶叶的情况。
“2001年我就向大家介绍过怎样识别色素茶叶。那个时候,南京很多小饭店用的是色素茶叶”,盛先生如今40出头,说起当年的一幕,仍然滔滔不绝。当年,南京茶叶市场上一年有逾10万斤的色素茶叶。自从媒体曝光后,市场缩小了许多。面对今年的新茶上市,盛先生再度爆料——其实近年南京已经不流行色素茶叶,大家需要避开的另一个陷阱是外地春茶冒充本地春茶。
因此,不管是饮料还是茶叶,要想真正做到健康,将“塑化剂”变为追求健康的“催化剂”,其根本仍旧在于食品企业领导人的健康心态。著名品牌专家谢付亮说,品牌即人品,可见,不论是传统的茶叶,还是新兴的各种饮料,要做到健康,企业负责人的脑子里必须是健康的灵魂,借用温总理的话来说就是,要想“塑化剂”成为健康食品的“催化剂”,食品厂商必须流着道德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