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就是说1不2(4)
“1”句流行语
去青海出差,有一个女导游在介绍甘肃当地羊肉之好吃时,用了一句流行语,一下子让人们记住了。流行语是这里的羊“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老济南”都知道,过去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不怕死的去X医,不怕贵的去X院,不怕挤的去X医”,这句话流行了20多年仍经久不衰。虽然情形早已大变样,但好多人依然记忆犹新,可见流行的力量。
类似的还有“买家电,到三联”;
此前流行多年的“穿在人民商场”流行语;
孩子需要补钙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蓝瓶的”;
送礼送啥?当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类似还有,“开宝马坐奔驰”“安全还是沃尔沃”“南慕容,被乔峰”等。
附:流行语在实际营销中的应用
在清华等高校、和一些企业,笔者不止一次提到过流行的重要性,比方说被一些朋友总结的邵氏语录,被好多企业和奉为圭皋,一度起到流行作用:
“广告要想效果好,制造流行少不了”:好多朋友记住了这句话,有意识地找邵珠富制造“流行事件”,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其实营销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消费者习惯了“开车开宝马”,宝马就赚钱了;购物习惯到贵和,贵和也就赚钱了。而流行,正是“习惯”培养的基础。
“有意义的营销不如有意思的营销”:这句流行语在国内非常流行。农民种地是为了生存,这是“有意义”,但城里人种地呢?一块地一年的收成,恐怕连一趟车的油钱都赚不到,但能带来乐趣,这是“有意思”,所以城市周围会有许多开心农场;类似的还有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 其实就是一档相亲节目,但就是“有意思”吸引眼球;所以,营销不仅要照顾到“有意义”,还要适度“有意思”。
“消费者满意不如消费者记忆”:当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时,消费者是容易淡忘的,此时商家就要打造一个记忆点,让消费者能时时刻刻记住你,比方说我要选择冰箱,我可能会记起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会选海尔;我选择微波炉,我可能想到澳柯玛,它曾搞过一个价格白皮书,我印象深刻;我要吃猪肉,我可能会想到莱芜黑,因为那是“可以生吃的猪肉”。有记忆点的产品,才有营销力。
给许多饭店老板我都这样讲过,饭店营销需要提供给消费者一个记忆的“把”,以便消费者选择。比方:要吃鱼翅,我可能去“大堡礁”;要吃猪蹄,我可能去老憨;要吃鸽子我会选择“崔家”;要吃牛头,我可能去原粮粗菜;要吃鱼头,我可能会选择湘鄂情怀,等。
“不能制造故事,就要制造事故”:这也是我在一些企业讲课时提到的,目的是告诉企业,事件营销是一种最省钱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平淡就是无,出奇才会有”:这是我对国内一些网站的运营总监说的。网络可以将效果放大到无穷大,但前提是“不走寻常路”,因为在网络上,“平淡就是无,出奇才会有”,“我们不仅要出奇,还要出格”(邵珠富语)。要不,芙蓉姐姐也就不会一度很火了,凤姐也就不会这么雷人了;要不,“封杀王老吉”也就不会得到这么多跟风了。这就是出奇制胜的力量。其实,不仅网络,大众媒体何尝不需要出奇制胜的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