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作支持,这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方法如何与我国医院一直以来偏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相适应,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在全国23个省110家较大规模的医院试点,并逐步建立部分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今年内,北京市将在原有试点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实际上,临床路径的实践工作在很多医院早已开始,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都相继引入,从这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均有所下降。
按照卫生部的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简单计算,分担给每个人的卫生费用是1500多元。鉴于近些年来卫生费用的迅猛上涨,加之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出现的诸多问题,临床路径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路径的实施,一方面使得整个治疗程序规范化、透明化,由此削弱医生的相对信息优势,减低诱导需求的可能,缓解过度医疗;另一方面,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药品、使用多少、何时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否则,就会受到来自临床路径管理团队和患者的双重监督。
从试点医院情况来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过度医疗、利益医疗等情况大幅减少,整体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以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为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参与试点的医院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由5.74天下降到4.95天,平均费用由7063.7元下降到6827.1元,下降了236.6元。其中,费用降幅最明显的医院住院费用由7526元下降到5012元,降幅达33.4%。
尽管如此,临床路径在实施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是部分学者对临床路径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临床路径可能控制了过度医疗问题,但也可能导致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不足而导致误诊,也可能削弱了医生在临床决策过程中的自主权,使医生成为治疗流程的机械执行者。二是统一的临床路径可能带来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现在卫生部出台的临床路径实施试点主要集中在水平较高、设备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那么设备相对落后的二级甚至某些欠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是否能采用同样的临床路径呢?三是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作支持,这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方法如何与我国医院一直以来偏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相适应,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进一步推广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要立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现状,建立由主管行政领导和资深专家共同协作带领的实施团队,借助公立医院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契机,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的发展。在设计和制定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软硬件水平的差异,制定适宜推广的、有操作性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库。此外,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实施评价体系,坚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根据遇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最新进展,持续对其改进、补充和完善,使临床路径具有更广的覆盖面、更强的可控性和适应性,不断发挥临床路径的作用,使其从源头上控制过度医疗,从而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