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们为何总在一个坑里跌死?
双汇出大事了。这家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被曝刻意采购添加瘦肉精的所谓精品猪。此事一出,人们就联想到此前的三鹿。同为行业巨无霸,同样是在原料采购中弄虚作假,连添加的东西都非常相似:一个让牛奶看起来蛋白质含量高,一个让猪的瘦肉比例高。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面上好看,但内里却有害。
不消说,此事对于双汇而言,几乎是致命性的。这家国内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很可能像三鹿一样从此消失。同时,也会因此而重创国内肉制品产业。一切的一切,几乎跟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同样规格的一个陷阱,奶业跌进去,几年之后,肉制品行业也跌了进去。
我想,国内奶业和肉制品行业的各位老大们肯定清楚,对于一个食品行业来说,市场意味着什么。而在产品质量上有意识地弄虚作假,对于市场的信心,又意味着什么。不用说,“毁灭”两个字,他们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都知道,一旦消费者知道了谁在食品上开玩笑,事情败露的后果是什么。
更奇怪的是,三鹿的前车之鉴,怎么双汇的人居然一丁点儿教训都不接受,还敢拿自己企业的性命开玩笑呢?难道这些精明的企业家们,连从三聚氰胺联想到瘦肉精的能力都没有吗?
我们不知道双汇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肉制品行业,多半是出了类似当年奶制品行业的事情:谁要是不在原料里加点东西,他们的产品成本就得提高许多,否则,至少在面上,看起来就不如人家。一句话,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就得弄虚作假。
没有人不知道瘦肉精的危害,也没有人不知道事情败露的后果,但“侥幸”两个字,总是比“毁灭”更有魅力。尽管有毁灭两个字在前面,但真正想事的时候-爱华网-,还是利益的诱惑占了上风。
食品行业恶性竞争的现实,逼得企业不得不弃良为娼。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判别一个产品的真正品质,人们能看到和尝到的,也就是面上的那点东西。奶制品只要看起来很浓,肉制品看起来瘦肉很多,人们就会认为是好东西。食品究竟怎样,得靠专门的机构把关。而这些机构却每每在关键的地方,闭上了眼睛。
双汇的肉制品,据说经过了18道关口检查,但道道都顺利闯关。直到被媒体披露,有关部门才迅速表示,将严肃查处。可是,这样多的机构,那么先进的设备,这么多的人手,此前干嘛去了呢?作为国产品牌,双汇也是很有声誉的,但是,这个声誉,就在“3·15”这天,土崩瓦解了。现在,奶制品已经是洋品牌的天下了,今后肉制品难道也只能是洋品牌的天下吗?
有关部门,可千万别这样想:只要媒体不披露,就会天下太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干坏事,早晚得败露,晚败露,比早败露更可怕。想长治久安,不二法门就是企业和政府都严格把关,把坏事消灭在萌芽中。
(本文来源:《商界评论》,作者: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