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中国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并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等被列入限制类目录。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对于产业政策的这次波动,笔者分析认为:
第一、“限制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对中国酒精市场整体供需关系影响不大。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新跨越,到2008年,中国拥有白酒品牌3万多个,并拥有近50家万千升级以上超大型现代化酿酒企业集团;白酒的香型从4个发展到近10个,产品质量随着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创新与突破而形成了本质的飞跃。行业企业数量由1999年的3.7万家下降至2009年的1.8万家,同时规模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行业整体结构日趋合理。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总产量6442.82万千升,同比增长9.62%,其中白酒890.83万千升,同比增长26.80%;啤酒4483.04万千升,同比增长6.28%;葡萄酒108.88万千升,同比增长12.38%。
附图:2001-2010年中国发酵酒精产量趋势图
根据数据分析,自2005年开始,中国白酒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近5年来,尽管白酒量价齐升,但由于行业客观因素,发酵酒精的产量整体涨幅偏低于饮料酒涨幅。此次限制与淘汰的产业政策,肯定会对国内酒精企业产生冲击,由于国内白酒产业对于进口酒精的依赖度不高,在行业范围内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所以此次调整会波及一些小型酒精生产企业,分析认为,对总体酒精限产对于整个酒类企业影响不会太大。
第二,“限制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驱动酒类企业加快升级
近年来白酒行业的高效成长,是在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大白酒企业特别是名优酒企业抓住消费升级机遇,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爱华网-方式,提高赢利能力实现的。首先,宏观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启动了白酒消费的大盘;其次,白酒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老名酒焕发了新生机,区域强势品牌群雄并起,这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再者,白酒是较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行业,通过充分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第四,国家“扶优限劣”的产业政策因素为白酒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析认为,未来5年将成为中国白酒业的稳定发展时期,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未来阶段,中国白酒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将是食品安全问题。未来5年,中国白酒业出口增长将达到5%至10%,利润将达到20%。同步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收入有望达到8000亿元;利润年均增长率约为34.2%,2015年利润将突破1500亿元。在新一轮的酒类企业竞争中,显然,此次的政府“扶优限劣”产业政策会迫使酒类产业加快升级。|!---page split---|
第三, “限价到限产”政府导向或将使白酒产业面临新的战略调整
白酒涨价对普通民众生活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食品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目前国内并不存在垄断行为,涨价并非是企业根据成本来制定的,是由市场决定的。
自2011年4月初,发改委连续一周内两次召开酒行业会议并约见酒业巨头强调维护价格稳定。到2011年5月10日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不过一月时间。透过此间,我们可以判断政府对待酒类产业的实际表情。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提到“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
2010年饮料酒和发酵酒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245.27亿元,同比增长21.20%,其中白酒2793.34亿元,同比增长34.06%。据行业测算,到2015年,仅中国白酒制造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8000亿。
——中国白酒真正的复苏是在2000年后,到今天,充其量不过10年间,况且,真正的步入快车道应该说是在2005年以后,尽管近年来在白酒板块表现的有些增幅过高,但由于是国内经济整体刺激所致,其产业的基础还有待巩固与加强。在现阶段,以“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借口做为“限价到限产”对待国内白酒产业似乎有些方式上的牵强,显然理由不足。
诚然,白酒产业升级使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宏观指导方向也没有任何异议。最终的愿景是为了白酒产业更好地、健康发展。
早在2006年,河北已经着手关停年生产量在3万吨的小酒厂。对于酒类行业的整合整个行业也是早有预感:这场风暴是迟早必须面对的!
然而,当政府行为过多地干预介入市场行为发展时,原有的初衷是否有可能要变质?
“限价到限量”的背后无疑会引起国内白酒行业的新一轮的淘汰浪潮,同时,会给国外高端洋酒在国内提供了绝佳市场空位。
——更重要的,在政府“限价到限产”的行政导向下,中国白酒产业繁荣将更加遥远。
酒类企业产业升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当价格因素受限政府的行政指导,仅靠原有的市场渗透是很难实现酒类企业各自的规划。
做为政府“十二五”规划的产业配套策略,对于白酒产业的这次“限价到限产”产业政策,白酒产业来讲可以说喜忧参半。未来的发展中,既要看到政府对于酒类产业发政策导向所给予酒类企业带来的因素影响,也要看清政府“限制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对于白酒产业的实际利好。从而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企业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