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世界汽车一体化于中国,让中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举足轻重。各方利益纷争,各种戏剧上演,要想让这个市场平稳均衡发展,各大利益集团都必须付出真诚的努力。而目前,在产能规模高悬,利润前景未卜,销量踟蹰不前之时,让各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恐无异于与虎谋皮。但认清车市大势,放弃眼前利益,着力于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力争构建和谐有序的汽车社会,可使各方平衡共赢。
此前数年车市,要么井喷,要么下滑,要么诡异,导致销售预期无限扩大,企业产能无限扩张,销售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充分认识车市递增递减规律,充分认识城市汽车容量与销量的关系,主动把握车市大局,对汽车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预计未来车市,将形成大稳定、小波动、高增长趋势。顺应市场规律,接受自然调整,可以让企业放稳心态,不骄不躁,从容面对市场变化,避免人为的左右摇摆、上下波动。
市场变化需要平衡。只有平衡才有稳定。各方力量相互作用,需要共同服从于外在因素的制约。企业作用在市场作用下顺势而为,才能获得市场的平衡稳定发展。
市场和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市场平衡。不躁动,不动荡,不爆发,不溃退。平稳向上,保持高位,不降即增。目前的销量是保持在高位的销量,任何高于目前状态的预期都是不合理预期。不合理预期将导致不平衡心态,引起企业浮躁和恶性竞争。
企业顺势而为,顺应市场变化,应尊重以下四大平衡法则。
一、此消彼长 销量平衡
油价高涨,不降反涨,连续上涨,对汽车销量上行呈现严峻的打压态势。应对这一利空的举措,只有降低车价。涨油价,降车价,此消彼长之间,汽车消费动力得到保持,消费潜力得到蓄积,汽车产品始终保持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呈现一种平衡态势。至少有些僵持,但只要坚持,低价格会换来高销量。尽管燃油一再上涨,汽车销量不会大幅下跌。如果说汽车产品下降未必能换来高销量,是因为“买涨不买降”,那么消费者是通过消费汽车产品来消费燃油。燃油价位上涨,从另一方面会加剧即时消费心理。价格上涨-能源紧张-资源稀缺-消费恐慌-即时消费,反而刺激消费。
二、东泄西堵 市场平衡
大城市遇堵限购,中小城市消费释放,大城市堵,中小城市疏;销量方向变化,总量不变,可以适度保持市场平衡。只是需要重新布局,延伸网络,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价格。
三、此亏彼盈 利润平衡
面对僵持的市场,汽车产品价格要受到最大冲击。降价促销成为常态,缩小利润空间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售前损失售后补。售后服务的主动利润接受的盈利空间,比售前要大得多。汽车行业利润向后市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后市场高利润尽人皆知。将来汽车企业让利给经销商的主要途径就是后市场利润。只人工费一项,就可以增加不小的利润。后市场是一块不为人知-爱华网-的暴力区域。当然,拉动销量,售后市场让利也是迟早的事。售后的高价格高利润已经为人诟病。但只要维持合理的利润,其盈利空间对售前市场也是一种补充。
四、东联西并 格局平衡
中国这块最大的蛋糕,谁都想来分食一口。分配不平衡,市场就失去重心,动荡不定。
为保持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稳定,首先需要联合重组。做大之后做强,做大才能做强,已成业界共识。资源共享,提升集中度,避免重复浪费,便于扶持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可以保持企业稳定、行业稳定、一方市场稳定。
而走出去兼并购买国外品牌,也可以形成技术格局的新变化。充实品牌内涵,提升产品档次,让世界技术源流流向国内,可以解决国内汽车技术的不均衡状态,形成稳定发展的技术格局。目前萨博被国内企业购买,尽管消化如何具有不确定因素,但毕竟中国又多了一个品牌、一项技术。
合资不可矫枉过正。合资过多将导致产品失衡、市场失衡、消费失衡,影响深远。合资产品过多,市场头重脚轻,将引起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发展的不平衡。竞相投资扩产上规模增产能,必将引起产能的恶性竞争,使市场失去均衡性,难以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合资企业必须停止批建、不可超越现有企业数量,避免合资与自主的不平衡状态。合资企业也应重视品质发展,避免因环境趋同,产生同质化倾向;同时避免产品品质的国内同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