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蘼 《幸福就像狗尾巴》第5——8部分



5. 上帝的意思是“你自己决定吧”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8226;培根

 

   有一个男子听说圣经里有一句话:“有人打你的左脸,那就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让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某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位圣徒,想试试看他会不会依照圣经的话去做。于是男子走上前去,“啪”一声打了圣徒一记耳光。果然,圣徒把右脸转了过来,男子又打了他一巴掌。

   圣徒没有生气,和男子点点头,就继续往前走。男子觉得有趣极了,于是追上前去,又打了他一巴掌。

   不料,这一回圣徒突然扑向男子,把他压在地上,拳打脚踢,狠狠揍了他一顿。男子被打得鼻青脸肿,不服气地问:“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基督徒,你怎么没有遵照上帝的吩咐呢!”

   “我有呀!你不是先打了我的左脸,我又让你打了我的右脸吗?”圣徒笑嘻嘻地说:“但上帝没有交代,如果你第三次打我,我该怎么办?所以我想,他的意思是‘你自己决定吧’,所以我决定痛扁你一顿,好让你知道不能随便打人。”

   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火锅店,某天一个客人吃火锅时,不小心被豆腐烫到嘴了。这个客人很奇怪,不但不觉得是自己不够小心,还把老板叫过来,臭骂了他一顿。

   老板虽然觉得这不是他的错,但做生意以和为贵,所以他向客人道歉,还多赠了好几盘火锅料。不料,这个人得寸进尺,收下老板赠送的火锅料后,还要求老板免费招待。

   这下子,我朋友也火大了,后来两人闹进了警察局。客人认为老板伤害了他,坚持要起诉,我朋友也丝毫不肯让步,反告他吃霸王餐。

   后来我问他:“其实你不收他的钱,也不过损失三四百块。为了这点小钱闹上法院,不是很麻烦吗?”

   “我哪会在乎那一点钱?我在乎的是正义感啊!”我朋友说:“你想想看,如果我就这样算了,他以后一定会用同样的手段,勒索其他店家;如果大家都怕麻烦,都这样算了,他的这种行为永远不会停止,受害的人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我要让他知道:‘永远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任何人’。”

   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

   有人问圣严法师:“佛教强调慈悲,难道慈悲就是要永无止尽地忍耐吗?”

   圣严法师回答:“我们可以对某人慈悲,但如果对他慈悲以后,对方会去伤害别人,甚至变本加厉,这时候我们就不可以再继续慈悲了。”这番话真是非常有智慧。

   我们常用“踢到铁板”,形容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还会遭受拒绝或斥责。当我们抱怨社会没有正义与公理的同时,我们是否愿意做那块阻止恶人的铁板,让伤害在我们这里终止?

心灵小语:

   有时候,一味地忍让未必是好的。因为你的忍让,可能会让对方继续用相同的手段来欺压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更有正义感,社会将减少许多乱象,大家的生活也能更安定幸福。

6. 如果不能放下屠刀,那就不要放下

 循序渐进是最稳扎稳打的道路。

——美国企业家约翰8226;戴维森8226;洛克菲勒

   有个一心向佛的男子,某天来到佛陀面前寻求开示。

   男子苦恼地说:“我真心皈依佛法,但有一个毛病却迟迟无法克服——我杀人如麻。我一天总要杀好几个人,虽然知道这么做罪孽深重,我也很想克制自己,但我仿佛上瘾了,只要一天不杀人,就浑身不对劲。我想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才好?”

   男子心里已经有了准备,认为佛陀一定会对他一阵痛骂,或沉痛地规劝他……

   不料,佛陀听完,竟然只是微微一笑,轻松地说:“那你从今天开始,就少杀一点吧!”

   这则禅宗故事,乍听之下有点玄。为什么佛陀对男子的要求,只是“少杀一点”,而没有要他“从此戒杀”?

   因为佛陀知道,叫男子“不要杀人”,不可能,因为男子做不到;但叫他“少杀一点”却可行。

   这句“少杀一点”,是一颗善念的种子,只要给这颗种子萌芽的机会,它就会有茁壮的可能。

   故事里,男子想除去的恶行是“杀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想根除的则是“愤怒”、“嫉妒”、“贪欲”……

   每个人都想“立地成佛”,但如果做不到,又该怎么办呢?

   几年前,我还在杂志社上班的时候,有个女业务员说话总是刻薄带刺,而且工作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永远把责任推给其他同仁;在老板面前,她却变了一个人,总是堆着笑脸,极力邀功……因此,她虽然不得人缘,却深受老板宠爱。

   某次我受不了她的嚣张跋扈,在办公室里与她针锋相对,结果是我和她的关系降到冰点,从此视对方为空气;由于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跟老板告状,我还被老板约谈。

   当时,坐在我隔壁、同为编辑的女同事,隔三差五就劝我“看开一点”。

 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蘼 《幸福就像狗尾巴》第5——8部分
   “可是她也时常欺负你,难道你不生气吗?”我反问。

   “我不生气呀!她欺负我,我不要理她就好啦!为了那种人生气,何必呢?”她笑嘻嘻地说:“不要跟她计较,要放下,要放下呀!”

   当时我心里很佩服她的修养。但,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某次会议,那业务员一如往常,又用言词讥讽其他同事。这次矛头对准了坐在我隔壁、总是要我“放下”的同事。

   突然,我那同事一反包容、温和形象,她大吼一声,一跃“飞过”半张会议桌,扯着那业务员的头发,两个女人厮打成一团,把大家都吓傻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放下”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

   如果把负面情绪比喻为雨水,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水库,真正的放下,是适时泄洪,水库才得以继续储存雨水;假的放下,是封住水库闸门,假装水位一如以往。结果是闸门终将被大水冲垮。

   我知道自己“做不到”不要生气,所以我和业务员吵架。承担的结果是愤怒让我的心里不好过;我隔壁的同事以为自己“做得到”不要生气,嘴上说“放下”,却怒气“爆炸”,把业务员打了一顿。结果是丢掉工作、吃了官司,付出的代价远比我高得多。

   假的放下,真的害人不浅。|!---page split---|

心灵小语:

   生活中难免有许多负面情绪产生,真能放下,最好;如果放不下,与其催眠自己不在意,不如用积极的心态检视它:静心思考“真的有必要生气吗?”“我有没有可能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我的愤怒?”“我有没有可能‘少生一点气’?”如此一来,负面情绪也会变得有意义。

7. 稳赚不赔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是有赚有赔,只有投资自己的大脑,只赚不赔。

——美国潜能开发专家安东尼8226;罗宾

   有个女子根本不会做菜,却偏偏嫁了一个挑嘴的丈夫。虽然辛辛苦苦地在厨房忙碌半天,却仍得不到先生的好评。

   这个女子很不甘心,心想一定要想办法烧一手好菜,争一口气!于是,她偷偷到知名的餐馆,拜托名厨教她做菜。但是有名的厨师岂愿意这么轻易与人分享自己的绝活?名厨开出的条件是:要学做菜,可以。但每教三道菜,就要付半两黄金当学费。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女子心意已决,于是省吃俭用,存下私房钱拜师学艺,前后不知送出了多少黄金!

   渐渐地,丈夫对她的手艺从批评转为赞誉。这个女子非常聪明,心想:既然“下重本”学做菜,一定要想办法“赚回来”呀!

   于是,她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教人做菜。起初只有附近邻居的太太上门光顾,后来靠着口耳相传,学生愈来愈多,甚至还有官夫人上门学做菜!

   女子的名气愈来愈大,电视台甚至开先例,为她开了烹饪节目,结果大受欢迎!女子后来又出版食谱,本本大卖,她的节目更打破电视史纪录,播出长达四十年之久!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主角就是台湾街头巷尾,人人皆知的知名厨师——傅培梅。

   当我看到傅培梅的故事,心中深感佩服,也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老话,真是一点也没错!

   换做其他人,若屡屡被丈夫嫌弃“菜烧得不好”,很可能恼羞成怒,对先生大发脾气,或干脆自我放弃,从此不下厨了!但傅培梅却选择以“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还开创了出新商机,这也是她得以成功的原因!

   我个人揣测,或许,当她刚开始捧着黄金拜师学艺的时候,或许也听了不少风言风语,或许也有人暗中嘲笑她,觉得她这么做真是浪费钱,真是不值得!但事实证明,她选择“投资自己”是正确的,而且是绝对物超所值的投资!

   以前在出版社工作时,有一位已届退休年纪的美术主编让我印象深刻:他做稿速度很快,而且品位极佳。美编经历极为资深的他,一路从传统的手工剪贴排版,做到现代的电脑排版,都能得心应手,只要由他设计的封面,总是特别能吸引读者目光,销路往往也特别好。

   我发现与他年纪相仿的人,多半不会使用电脑,但他却是个例外。于是我问他:“为什么对复杂的美编软件驾轻就熟?”

   他讶异地看着我,仿佛我问了一个世界最愚蠢的问题:“我去学的呀!学了就会了呀!”

   原来,起初他也对电脑化的时代难以适应,面对电脑,连该怎么开机都不会。但是他很快地意识到:如果我不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快就会被年轻一辈淘汰。于是,他不但到电脑学校进修,还买了很多相关书籍,并在家中反复演习……

   是啊!没有人“天生就会”,但是“学了就会”。学习,永远都是稳赚不赔的投资!

心灵小语:

   也许你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别人,甚至感觉即将被职场淘汰……学习,是这些问题的最佳解药!学习,永远是零风险、最稳当的投资!

8. 父母不离婚,子女不回家

 我们体贴父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国文学家歌德

   老夫妻有两个儿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国家。

   有一天,住在美国的大儿子突然接到父亲的越洋电话。

   “儿子……爸爸要告诉你一件事……”父亲沉重地说:“我决定要跟你妈离婚!”

   “什么!”大儿子听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你跟妈的感情不是很好吗?”

   “其实我们早就貌合神离了,只是考虑你们兄弟,才迟迟没有离婚。”父亲叹了口气,说:“现在你们都成家立业了,我终于可以跟你妈分手了!”

   就在同时,住在日本的二儿子也接到母亲的电话:“我要跟你爸爸离婚!”

   二儿子也同样吃惊。母亲哽咽地说:“前阵子我发现,他在外面有小老婆,已经交往很久了!而且你爸爸还想娶她!”

   这下子可不得了!兄弟俩连忙通电话讨论该怎么办,最后的结论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父母分手,尤其是爸爸一把年纪,竟然还要娶一个外面的“狐狸精”!

   他们决定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家一趟。两个人匆匆忙忙订机票、收拾行李,用最短的时间回到了家。

   但是,兄弟俩进家门的时候,却吓了一跳……饭桌上已经摆满热腾腾的饭菜,爸妈正坐在桌边,两人有说有笑,一点也不像是要离婚的模样。

   一看到儿子进门,父亲跳了起来,高兴地说:“哈!我就知道有效!”

   “这……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狐疑地问。

   父亲没有回答,只是洋洋得意地对妻子说:“看吧!我就知道只要骗说‘我们要离婚’,他们就不会再拿‘工作太忙’‘订不到机票’当借口,会用最快的速度回家吧!”

   这则故事听起来很好笑,却又让人有点心酸:这对夫妻之所以会出此“绝招”,把儿子“骗”回家,想必是因为太久没见到孩子,太想念他们了吧?

   很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觉得原生家庭是一个负担。要大老远回家,必须排开繁忙的工作,牺牲宝贵的假期,回家不但可能要面对父母的唠叨,搞不好还得应付一大家子亲戚……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尽管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却时常忘记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回家”这件事:虽然我们觉得回家“很辛苦”,但父母看到我们,却觉得“很幸福”。

   没有人会比父母更容易满足——单单只是“看到孩子”,就能如此快乐。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小小“牺牲”一点,让亲人高兴一点呢?

   明天就回家探望父母,或是现在就拿起电话,跟爸妈聊聊天吧!当我们能明白他们的快乐,我们也会因此沾染到小小的幸福!

心灵小语: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长大,但他们却从来不要求回报;做父母的是如此容易满足-——只要能见到儿女一面,就会感到莫大的快乐。做子女的我们,怎么可以吝啬给父母这一点小小的幸福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47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看看荼蘼花的图片 转载ymt模特博客图片

原文地址:看看荼蘼花的图片作者:朱天骐博客【身边语文】1.一些女生很欣赏“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故事。荼蘼,属蔷薇科,枝藤蔓,叶小而绿,夏季开花,黄白色有香气,据说是花季盛放的最后一种花,开得无比奢华艳丽,荼蘼谢了之后,就没有花了,所以它的花

《倾城之恋》番外——开至荼蘼花事了 开到荼蘼花事了衣露申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纵使孤单 只要记得相遇那一天 就算热爱 烈火烧尽化成灰 雪

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靡 开到荼靡吉他谱

最近莫名其妙的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下过的电视剧电影也不愿意去看,床边摆着的那几本书也没有心情去看,那个用来看小说得白色小手机也一直躺在抽屉里,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也许还沉浸在《匆匆那年》里面忘记走出来了吧。说实话,现在如果有

荼蘼花开夜未央 荼蘼已尽夜未央

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最后对着自己,也不大看得起谁给我全世界,我都会怀疑  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王菲《开到荼蘼》喜欢听着王菲的《开到荼蘼》,尤其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宿舍外放这首歌,恰到

声明:《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蘼 《幸福就像狗尾巴》第5——8部分》为网友山河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