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后退,哪怕做小生意维持生计,也要与加多宝分清是非!”将加多宝(王老吉茶饮料的生产企业)推上克扣员工工资风波风口浪尖的,不止是性格倔强的离职员工黄灿辉。同一时期,北京的谭德春,此前杭州的王婷、王启亮,以维护自身权益的角色,相继展开了一场不达维权目的,誓不罢休的拉锯战。
2011年2月和3月,谭德春和黄灿辉以维权者得姿态相继进入仲裁程序。结果虽未最后裁定,但是血汗工厂、伪慈善的骂名却已经在网络以至于各种论坛不胫而走。
众多员工的“前仆后继”,媒体的不断质疑,这对与王老吉这样一个一度被消费者推崇备至的品牌来说,无疑再次陷入继夏枯草风波以来,又一场品牌信誉危机中。
王老吉 “用工门”
2008年,凭借着汶川地震后的出色公关和捐助,在全国爆发了名震一时的“封杀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买光它”著名营销事件的。王老吉在极短时间内就树立起了“中国凉茶行业的标杆”、”最有慈善意识”的民族品牌形象,加多宝的出色公关和高超运作手段可以说是让人赞不绝口。
但是,2009年以来,对生产、销售人员分别强制实施综合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变相克扣派遣员工住房公积金、各种加班费、社保、博取社会慈善荣誉的新闻却不断的被知情人抖出。
2009年11月,浙江经视台率先披露了加多宝“综合工时门”事件;无独有偶,上海的《东方早报》青岛的《城市信报》也在同时报道了当地加多宝在年关之际,为避免发年终奖而辞退员工的消息。
虽后来证实,举报加多宝违规用工的员工多是加多宝通过劳务派遣公司以劳务派遣方式聘请的员工,主要责任不在加多宝,但是加多宝借用劳务派遣模式,变相规避员工福利的风波正式风生水起。
2010年4月,浙江员工王婷、王启亮先后状告加多宝成功,获得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合计1万多元。让不少媒体还是相信了王老吉这个品牌背后的生产企业加多宝还是存在着种种问题。
随后,北京也出现王老吉与基层劳动者产生劳动纠纷的消息, 2010年劳动节前夕,有消息传出,央视记者走进了北京加多宝公司。
王老吉的用工纠葛引起中国各大媒体关注已经成为事实。
事实上,至2009年以来,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华夏时报》、《南方日报》、《时代周报》、《北京晨报》、《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每日经济新闻》、《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晚报》、《法治周末》等国内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对王老吉“克扣门”事态进行追访。
2011年2月28和3月2日,北京、广东两次分别开庭,对加多宝劳动纠纷进行调查审理。
随即《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对加多宝的劳务派遣用工问题进行多角度报道,其时正是两会之政协会议的开幕之际,劳务派遣问题成了两会就业领域代表、委员最重要的主题。王老吉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王老吉的公关缺失
一方面高抗民族企业的大旗,显示给公众慈善,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与公众印象截然相反的人格分裂状态,即便是身在其中的职工都感觉诧异!
一直坚持维权的离职工黄灿辉曾经讲:“我原本只想要回-爱华网-该我所得的加班费、福利费用,区区几千元。但是加多宝的冷漠,让人觉得加王老吉(加多宝)的形象与事实反差太大!”
而另一方面,加多宝也被人认为有滥用公关手段的嫌疑。与加多宝走上劳动仲裁的黄灿辉透露,他最初把与加多宝的薪资纠葛发在百度贴吧、天涯、新浪博客时,他的博客和帖子竟然被屏蔽。
加多宝是否采取了公关手段不可而知,但是以加多宝的出色公关能力似乎不该让事态继续蔓延。
事实上,被屏蔽了博客的灿辉产生了更大的逆反心理,随即黄灿辉采取了媒体维权的做法。目前,中国近百家媒体接到了黄灿辉的投诉。在舆论的发酵效应下,以王老吉盛名快消市场的加多宝不可避免的受到舆论的质疑。
王老吉与品牌的两面性
不得不承认,企业往往就扮演了两种角色,一方面为这个社会贡献出经济的活力,成为一个时代的骄傲;另一方面,在华丽的光环下,却总有许多难以言语的一面。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不久前,著名的富士康风波,相当一段时间内,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叱咤风云,而让众多的华人引以为豪,事实上,当富士康发生连续的员工跳楼事件后,这个著名企业光环背后的疮疤才被人们揭起。
而不久前刚刚暴露在中国公众面前的双汇火腿,同样给中国的品牌企业敲了一记警钟,这时才让很多消费者明白,鲜亮的品牌外表和企业的灵魂往往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其实就如同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一面也许是在特定环境下展示给被人的形象,一面是最能反映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特定展示给别人的形象是需要包装的,真实也罢,虚假也罢,人人都会表现自己,尽可能的展示出自己的精华来,让别人欣赏。但是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不管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面展现自己的优点,极力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要是不对其它人或社会有伤害,都应该给以支持和理解。
这如同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们。尽管存在种种的不足,只要是善意的,是不以牺牲别人或者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代价,无论如何的包装,都应予以赞许,而这恰恰构成了中国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和进步。
但是,任何品牌的包装都要有一个与灵魂的统一和底线,事实就是如此,当跨越了某些底线时,传输出来的形象与企业的灵魂就会发生激烈冲突。
这时,越是盛名的品牌,越容易陷入角色的错乱之中,引发企业行为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并导致企业形象在大众眼中分裂。
而王老吉(加多宝)一连串的劳动纠纷,恰恰表现出王老吉这个民族品牌的角色分裂。
一系列耀眼的品牌光环背后折射出的内在问题,让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