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一时之兴,大多数创业者在行动前的迷茫,都是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厚积薄发是创业者必须树立的观念
创业需要环境。
硅谷,这一被称为"创业者圣地"的美国小镇。每年有大量中小企业从这里诞生,微软等世界顶级企业都打上了硅谷的烙印。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的创业环境,是其成为"圣地"的秘密。
在义乌,政府官员都习惯围着企业转,各种政策都"俯下身"为企业着想。在义乌,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做生意显得很容易,创富的神话每天都在上演。
正如鱼离不开水,有了适宜创业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创业才能发芽、吐蕊。
政府应为创业亮"绿灯"
思想关、行动关、手续关、贷款关、用地关......创业者们一路"过关斩将"。人们发现,能否顺利地通过每个"关卡",很大程度上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有关。
有专家说,创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环境的好坏,而创业环境的好坏取决于政府的政策。
根据有关调查,创业者最希望政府在税收方面能够给予优惠;其次是改善金融环境,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贷款政策上能够有所突破,放宽银行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成本,建立融资渠道;再者是政府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服务,其中包括人才信息、市场信息等;此外,创业者还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真正维护创业者利益的行业协会。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和资金似乎并没有带来创业活动的风起云涌。
"与其散兵游勇似的分散作战,不如对现有政策、资金、培训等有利于创业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市中小企业局企业指导处副处长沈山说。
此外,有关专家也认为,不仅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要为创业者提供环境,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执行者要转变观念。
社会要为创业树氛围
衡量创业环境主要有八个指标,分别是金融支持指标、政府政策指标、政府项目指标、教育培训指标、研究开发指标、商务基础指标、文化社会指标、总量经济指标。其中,社会对创业的崇尚度、是否有创业文化,是对创业环境的更深层次要求。
浙商叶定坎和林良快(分别是重庆千叶眼镜公司和重庆小林被服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在谈及自己创业最初的力量来源时,将当时江浙一带的社会文化环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林良快说:"当时的温州,十六七岁的青年要么学技术进工厂,要么出门自己闯天下。要是什么都不做呆在家,别人会觉得你傻乎乎的。"
"不管你最后是不是成功,只要尝试了,周围的人会认为你是好样的。"叶定坎说,在江浙一带,好逸恶劳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正是社会对创业的认同,造就了今天遍布世界的浙江商人,造就了民营经济唱主角的浙江经济。
不仅如此,在融资、培训等创业配套服务上,社会力量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缺少实物资产作抵押,融资难是一大顽症。如果单靠政府提供政策性贷款,不管是从这种贷款指向的创业人群,还是从资金量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重庆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秘书长张锟说,从目前世界的成功例子看,通过社会力量筹集创业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风险投资和担保。
风险投资公司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注资的方式,分享公司经营利润。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只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模式。"张锟说,但风险投资公司承担风险,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见效快、利润高的高科技项目,因此,很大部分中小企业无缘进入风险投资视野。而从地域来看,国内风险投资也集中在高校云集的北京、上海等地。
"项目的价值是担保公司担保的依据。"张锟说。但由于项目评估和担保公司脱节,导致中小企业担保难。目前在浙江兴起了一种将评估和担保纳入同一个公司的模式,他认为,这对重庆来说是一种启发。
创业者应有备而来
创业不是一时之兴,大多数创业者在行动前的迷茫,都是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厚积薄发是创业者必须树立的观念。
九头鸟广告公司勾维辉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说:"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构想创办一个公司,连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策划书都做好了。"
"创业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很早就要开始准备。大学生要创业,最好不要大四找不到工作了,或者说找不到好工作了才想到创业,这样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重庆大成电脑学校创办人唐志刚说。
在创业前,创业者所要做的就是积累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唐志刚说:"毕业时没有选择直接创业,而是先后在多家学校当讲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市场的了解比较透彻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大成电脑学校。"
唐志刚说,要是没有这段替人打工的经历,如果对一个行业一点儿都不了解,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走上创业的路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要早做准备,创业真的很艰难。"
此外,对创业者来说,择业也很关键。林良快认为:"创业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有把握、熟悉的行业。"对一些无地、无资本、无基本社会保障、无城市谋生技能和岗位的人来说,摆面摊、擦皮鞋、修电器等并不丢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底层创业"是创业之基,是民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