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祥老师答网友问
有年轻的同行曾问我讲课案例从何来,碰巧总裁网上也有网友提问。我就个人备课的经历谈点肤浅的体会,供年轻的同行们参考,不妥之处,也一并就教大方。
我个人认为,讲课案例最好来自“亲历、亲见、亲闻”,万一做不到“三亲”,也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最新”案例。总的原则是“贴切、真实,他人闻所未闻”,众所周知的“经典案例”慎用,陈腐庸俗的案例不用。
“亲历”的案例最能打动人、感染人。一是因为你亲身经历过了,有感悟、有体会,能赢得学员的共鸣;二来表明你是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实践出真知”嘛,你的案例真实可信,你的观点也易于被学员接受。比如我在和学员们讲授采购管控流程时,我用自己的采购拒腐经历告诉老板学员们“采购流程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无不赢得掌声和共鸣。
当然,一天、二天的课程,你全是讲自己“亲历”的案例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亲见”的案例要求讲师见多识广。也就是说讲师要到过多家企业、走访过多家企业,案例是你在企业调查、观摩的过程中得到的。我们到任何一家企业讲课,之前你对这家企业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你对讲课企业的同行了解很多,有同行企业的案例,也能让听课学员产生共鸣。年轻讲师由于自身经历有限,不可能到过许多企业,备课时,往往在家闭门搜索,不是在网上找案例,就是从他人的书本上抄案例。其实,这虽然省事,却是有害的。与其在家“搜索”,不如到周围“搜查”,到你周围与讲课企业同类型的企业走访、观摩、调查,这或许对你更有帮助。
我在为零售企业做咨询之前,对零售企业的内部运作并不了解,当我接到同学邀请之后,我一个假期都在观察、了解零售企业。当我到了企业以后,在项目导入的培训阶段,我的讲课紧扣零售业实际,没有人认为我是零售业的外行。几个咨询做下来,不想成为内行都难了,因为全方位解剖了零售企业。
“亲闻”案例应该是讲课中用得最多的部分。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或见闻毕竟是很有限的。做一个讲师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看报纸、看电视、上网,与朋友聊天、与同行交流,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归纳、总结看到的新闻、听到的故事,也包括上网搜索到的案例-爱华网-,日积月累,你的案例就丰富起来了。这里要特别注意区分“道听途说”的案例,特别是要防患网上发布的虚假消息。所以做一个讲师判断力和分析力也很重要。
“最新”的案例其实也属于“亲闻”范畴,只不过它要求时效性很强,一定是刚刚发生的而又与授课企业相关联的案例。毫无疑问,“最新”案例的获取途径只能是电视或网络。几年前,我要给企业员工讲企业文化。在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里看到一个被搗毁的盗窃团伙居然有严密的“管理章程”的案例,我在上午的讲课中就引用了,并进行了分析,从反面告诉学员消极企业文化的破坏力。十天前,我给某机场集团干部讲运营管理,我引用了前一天同行企业发生管理不善、导致乘客封堵安检口的案例,课堂讨论解决办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年轻讲师,亲历的案例不多,就应该在亲见、亲闻和最新案例上下功夫。当然讲好课的前提是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体会,如果你连观点都是人云亦云,想案例独特恐怕更不可能。多向生活学习、多从企业取经,多留心身边、周边、国内、国际每天发生的事情,多用心观察和思考,你就不愁没有“三亲”和“最新”案例。如果你的观点新颖、案例新鲜真实,就不怕没人喜欢你的课。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批评交流,无任欢迎。
顺祝年轻的同行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