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随着产业升级的日益深入,人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当前制造业产业升级不断向纵深推进,制造业间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中,人力的作用更加凸显,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更高。建立完善的制造业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制造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
由于培训是一项先期投入,长期回报的工作,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制造业管理者对待培训的随意性比较大。甚至少数人仍然保留旧有观念,认为培训是一项有投入无产出的工作。培训项目确定的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培训工作由于得不到长期、系统的支持而流于形式。
2.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岗位对员工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求开展相应的培训,以确保培训的投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个人以及组织的绩效。但是,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往往是去盲从社会上流行却不适合自身需要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缺少配合,这样的培训往往耗费资源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内容形式枯燥,效率不高。一方面很多制造业在确定培训项目的时候简单地把灌输知识作为重点,并没有认真的分析培训对象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制造业在培训前进行了培训需求的调查,但是大多数培训需求调查只注重组织需求而忽视个体需求。这样得到的培训需求信息是不准确、不全面的,据此设计出来的课程内容自然缺少针对性,甚至会导致一方面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另一方面又不断的参加培训学习一些脱离他们岗位要求的内容的现象的出现。
4.培训考核制度不健全。
有很多员工把培训当做是一项任务,对培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左耳进左耳出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二、如何加强制造业培训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2.开发新颖、切合实际的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3.做好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爱华网-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爱华网-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4.如何选择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的建设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