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通胀”你买账吗?
文/姜朝霞
如今,人们名片上职位以“总”字开头的越来越多了,以“首席”、“高级”开头的也越来越普遍了。别管人家公司多大,手下有多少人,每月工资拿多少钱,反正人家是“官”。以前人们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开张“,如今可以改说“十亿人民九亿官,还有一亿在升迁”了。这种头衔虚高,全民多为官的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头衔通胀”。
最早遭遇“头衔通胀”的可能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老孙因为顽劣难驯,欺负神仙,被天庭“封官安抚”。因为官位紧张,独缺“马监正堂管事”,基本相当于马夫,这职位恐怕不能满足老孙的虚荣心,因此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弼马温”。孙悟空乐颠颠当了段时间,最终识破天庭“奸计”,大闹一通。不得已,天庭又封了他“齐天大圣”的官,但有官无俸。这“荣誉齐天”的头衔着实让老孙风光了几天,并因此在三界打出名号,为以后的取经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实中不乏为“便宜行事”而慷慨赠官帽给员工的企业,不论是别出心裁的“弼马温”还是唬人的“齐天大圣”,既安了人心又不损自家一厘一毫。当我们看到“首席道歉官”、“首席安保官”、“首席对外联络官”的头衔时,一定要淡定,屈尊恭维之前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判断力,因为他们可能只是客服人员、看门老大爷和后勤阿姨。当然,职场中也有像孙悟空一样有着“官瘾”和虚荣心的员工,来“官”不拒甚至自封高位,在职场江湖也舞得风生水起。小便利店店主自称“连锁企业董事长”,网吧网管被封“技术总监”、小业务员拿着“大区经理”名片挤着公交车跑业务,他们在人群中找到社交需要的自尊和平等。“通胀”是个经济学词汇,我们都知道有通胀,就有贬值。我们都是这“头衔通胀”中的一份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看客还是当事人,我们的职场身份都贬值或者被贬值了。如此,对于这场通胀,你买账吗?同学聚会,当昔日朋友递过一张带“总”的名片,你心里会不会有些羡慕妒忌,然后又不由自主地怀疑这“**总”的含金量?当领导告知你,今年你又被升职了,只是薪酬不变,你是否还会激动、感激?当招聘广告里出现越来越多你从未见过,不知所为何物的新新职位时,你会惊喜还是叹息?对于这场通胀,我们该支持还是抵制?理由一:官大好办事
只要非政府部门,所有头衔不过是“浮云”,职场人弄一个虚高的头衔不过是为了工作便利,不用大惊小怪。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生意场,每个人都想和能最后拍板的领导层打交道,因为这可以事半功倍,省去许多反复、拖沓的环节。问题是,有决策权的领导们太少了,况且,领导们也分身无术,随便虾兵蟹将都要见,岂不便利了别人,麻烦了自己?而给下属们封个“高官低俸”的头衔,就可以代自己出征、待客,何乐而不为?
理由二:“头衔”也是资本
不是只有涨薪才可以带来实际利益。在企业不能承受薪酬之重的情况下,给员工升职不失为留人的一种有效手段。而这不断攀升的头衔,毫无疑问是具有保值性的。众所周知,职位是简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真实的,经得起查证的头衔,可以为下一份工作跳得更高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很多准备跳槽的职场人,给自己做的“跳槽规划”中,往往有这么一句注解:“等我在这里做到某某职位,我就可以跳到某某公司某某职位。”理由三:符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和尊严。一些从前忽略的服务盲区,会有新的岗位填补,比如“道歉官”,这是一种进步。另外,一些传统和有局限性的岗位名称原本带有歧视或者不尊重,比如从前称“看门的“,现在成为“首席安保官”又有何不可?刘鑫是一家百余人小企业的HR经理,他表示,在企业获得突破性快速成长之前,企业要留住人才,不可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不断涨工资。这时候“涨头衔”就是留人的主要方法。员工也有虚荣心,他们需要在父母、朋友面前获得肯定,尤其对于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获得一个头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激励有很好的效果。
理由一:危害社会诚信系统
头衔是身份的象征,一个头衔对应的应该是实至名归的技术技能或社会地位。如今,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总”、称“首席”和“专家”了,鱼目混珠的现象无-爱华网-疑会扰乱这些群体原有的社会公信力。现在人们听到“专家”的话就本能质疑,不就是这些“东郭先生”们造成的吗?某些商业机构也看准人们贪慕虚荣的心理,虚设职位,什么“权威认证”的头衔都敢颁发。一个人名片上几行头衔和职位,又有几个禁得起验证?受骗的人们最终会怀疑一切,社会诚信已经不能维护社会秩序。|!---page split---|理由二:助长“官本位”风气
“官”的潜台词就是“权力”。人们追逐头衔也就是对权力的迷恋,而权力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当职场人越来越重视虚名,一个职衔低的人员在社交中会自觉地位低下,没有发言权,自然会被迫造假、钻营谋个高职。全民求官,以官位大小判定人的价值,不正是职场的“官本位”吗?理由三:高职配低薪等同诈骗
企业用低廉的薪水、唬人的头衔招聘员工,给员工描绘灿烂前景,而实际只是很低级的工作内容,这种招聘形式等同于对员工的欺骗。尤其是在只升职、不加薪、工作内容也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激励很虚假,或者说是对员工的有意欺骗,这当然也起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业务员小姚名片上写着“华南区营销总监”。他说,其实在销售行业大家都知道头衔虚高,业务员都要写“经理”、“总监”。对于这种造假,大家心知肚明,也不会点破,时间久了,这种名片其实已经丧失信誉度。只是大家都这么做,已经没有办法走回头路了,只能继续穿着这“皇帝的新衣”了。
“头衔通胀”是社会现象,身为当事人的职场人士对此并无一致意见。头衔无端被放大,对有些人来说是愚弄,敷衍,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却又正中下怀,来者不拒。从网友们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头衔通胀”的大致社会观感。田超:
“头衔通胀”都发生在小企业里,大企业的头衔还是很有含金量,看公司规模,可以帮我们挤出头衔中的“水分”。不过,头衔也不代表一切。wangshu:我怎么觉得像又回到了小学时代,班里除了常规班委,老师还给小朋友们评个晚自习什么长的,难道大人和小孩一样好哄吗?吕秋云:我们公司就是“头衔通胀”的鲜明代表,本人不是太看重头衔,但不排斥有时头衔会给工作动力。杨茗然:我觉得头衔神马的都是浮云,发钱才给力!littlebears:一年来百思不得其解,偶遇一词,瞬间豁然开朗,原来,我遭遇了“头衔通胀”。BBMM007:这年头“头衔通胀”比物价还厉害,在外面我已经不再相信那些所谓的经理、总监了,实在分不清楚。章静怡:有人说我是“干活的AD(广告经理)”,还好我还认识一个经常写稿到凌晨“干活的VP(副总)”。所以心里平衡了!Alex:本来打算在公司做到主任级,之后再跳槽,薪资一般会翻一倍。可是,如今的“主任”已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