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的概念早在1912年就由瑞士专家提出。1946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兰特市中心区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但热泵技术在中国真正得到应用,则已晚至20世纪90年代。
与可再生能源的另一个“大户”太阳能所不同的是,地源热泵涉及的环节较多,总的说来分为地下和地上两个部分。因此,地源热泵企业大多分为“地上党”和“地下党”两派bengneng.com——原先或是从事地质勘探,或是从事暖通空调生产。很多国内较为知名的地源热泵企业都有地质勘探的背景。而一些厂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如际高集团等则出自暖通空调行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前者在宣传时往往强调地下部分的重要性,以突显其专业素养,而后者则倾向于将关注点引到空调系统之上。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强调,地源热泵是“地上”暖通空调专业和“地下”地质专业的结合体,“只有让‘地上’与‘地下’顺利对话,才能做好。”不可忽视的是,热泵企业的规模总体偏小。在数百家注册的热泵企业中,注册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占25%,大部分企业注册金额都在8000万元以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也表示:“客观地说,地源热泵从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各方面来看,相对整个建筑行业,甚至相对暖通空调行业,都只是很小的分支。” 但这并不能阻挡地源热泵行业迅猛发展所引起的高关注度。据统计,中国的地热能应用面积已经超过12亿平方米。
中国科学院的报告更指出,要将地源热泵在2010年发展为补充能源,2050年作为主导能源之一。展望归展望,徐伟指出,地源热泵行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包括科研团队、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甚至更细分的管材制造商,还包括开发商等使用单位,“只有集聚了产业链中互相联系的环节,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因此,产业链各组成部分的态度和行动,也就决定了地源热泵行业未来的走向,同时这也是中国能否实现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承诺的一支决定力量。事实上,地源热泵在中国的起步是由学者推动的。20世纪60年代,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就有专家研究过地源热泵。
90年代,地源热泵更是得到较为迅猛的发展,当时的技术以水源为主。抽取地下水具有局限性,如果地下水位较低,水泵的电耗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效率,而回灌也是一个问题。一个项目,只有根据地域、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并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系统,选择适宜的设备,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有热泵专家告诉泵能网“地源热泵要做好,必须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要进行测试和实际的检验,同时要做负荷计算,此外要重视运行的方法。但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匹配的设备不合理、末端系统效果差、施工工艺不严格、运行方式有问题等原因,能耗偏高的现象比比皆是。真实的情况经常被甲方忽略。他们往往将地源热泵与节能等同,不顾地质条件限制一定要做系统,但在实际招标的过程中,又过分看重价格因素,给一些不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