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记者 苏旭
关键词 钟天华手机阅读
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抛弃传统图书,转而通过手机读小说。2010年,手机阅读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时间,正通过手机被重新解构,阅读的变革,以一种现实的方式进行。
这是《浙商》第二次近距离地采访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钟天华。
去年这个时候的一次采访,他向我们描绘了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阅读发展的蓝图。经过这一年,蓝图正在变成现实,这个过程交织着反复的思索、不断的明确和繁冗的细节。
去年此时,钟天华谈起手机阅读,一脸兴奋,“它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浩瀚蓝海中一颗闪亮的星星”,这句美好的话语仍在耳边回荡。
如今,这颗星星已经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重构时间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对时间进行了重新解构。伴随着生活与信息的多样化,原本属于我们的大块时间正在被分解成越来越多的碎片,稍不注意,这些碎片就会从指缝中溜走,徒然地留给人们一声叹息。如何管理、利用碎片时间,成为忙碌的现代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课题。
对于钟天华而言,必须超越商业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
的确,过去那个一杯茶看一下午书的悠闲年代已经远去。时间的碎片化成为所有人的困扰。是否能有一种方式,能够串联起这些被碎片化了的时间……那么,上班途中公交车上的半个小时、约朋友吃饭餐桌上等待的20分钟,甚至剧院入场前排队的10分钟……这些碎屑一般的时间叠加起来,也许就是某本书一个完整的章节。
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莫过于拥有一只可以“读”的手机。
作为现代人依赖性越来越强的通讯方式,手机在如今的时代早已成为人们随身的必备之物。甚至,你可以不带钱包,但绝不能忘记手机。
假如在手机上附着了阅读功能,那么,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就成为了一种可能。对于手机阅读的兴趣与信心,正是来源于对碎片化时间的理解与忧虑。“对这一概念理解得越深入,我们对于手机阅读的未来便越清晰,这是对碎片化的时间的重构。”钟天华这样说。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8亿,其中仅中国移动就有5亿多用户,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数已经超过 1.55亿。33%的用户、95%手机上网用户,都愿意用碎片时间手机阅读。
而从另一方面考虑,传统的出版产业也的确面临发展困境,以互联网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则面临着版权、盈利模式等诸多发展瓶颈。手机阅读以其无所不在和付费便捷等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互联网出版的不足。
“它能够打通内容到用户之间更为直接的通道,为现有图书开拓低成本内容发行渠道。”钟天华说,“此外,还可以打造全新的图书发行模式,解决了目前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高库存问题。”
一年前的专访中,当钟天华提起电子阅读的时候,在提及手机阅读的同时,他也给予手持式阅读器颇高的期待。他告诉我们,每次他外出,都会在公文包里放一只移动G3阅读器。
一年以后的现在,随着对碎片时间的理解,跟随着市场的自然选择,他越加明白手机阅读的现实性。的确,他坚信电子阅读会改变人类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当下,手机阅读是其中最具价值的。
“过去我们将电子阅读分为三个层次:浅度阅读、深度阅读和订制阅读。我们一直认为阅读器是深度阅读,所以可能会看得更多一点。但实际上从这一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手持阅读器重复上网率反而没有手机客户端高。”钟天华说。
钟天华笑着告诉我们数字: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手机阅读平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基础用户数累计已有1亿,网上书城的日均点击量也超过2亿次。当然这数字绝大多数产生于手机。
阅读革命
位于杭州的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已经搬了一次家:一年多的时间,从成立最初的几十人,如今员工人数达到200人。手机阅读基地拥有了超过14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700平方米的实验机房。
走进如今这幢外观不甚起眼的大楼,抬眼便是一段这样的文字:正如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短信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一样,手机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这里一定在孕育某种力量,在不久的将来,那或许是一个新的世界。
“也许我们很多是出于偶然进入了手机阅读这个大门,但进来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宝库。”钟天华说。
他明白,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完成一件带有革命性意义的使命。这一年多来,手机阅读已经完成了从建设、试用、试商用到全网推广的历程,并于2010年5月5日实现了全国正式商用。这一年多来,每个数字都记录着他们的出色成绩:
在手机阅读基地二楼的编辑中心,墙上的倒计时牌显示着到目前他们最终完成入库的图书数量:154508册。这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们原定的目标是,2010年完成15万册电子图书。在2009年,这个数字则是5万册。
在这15万多册的图书中,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的图书有近600本,其中,点击量排名第一的图书点击量达到了8.2亿次。这一系列数据令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迅速成为国内第一的手机阅读内容汇聚与分享平台。
可以看见,手机阅读的确为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
对普通用户来说,使用手机阅读业务,不仅便捷而且便宜。手机阅读有两种阅读方式,一是以手机为载体,通过WAP或者下载一个手机阅读的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另一种则以专用的电子书如G3阅读器为载体。一本标价几十元的书,手机阅读只要一两元,如果包月,花3元钱就可以随心阅读1000本书籍。
如今,在浙江省的30个手机类阅读网站中,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省内访问流量、用户数遥遥领先,且约有31%的用户之前从未通过手机访问过其他阅读类网站。根据统计,目前阅读平台全网访问用户数已超2600万人次,计费使用用户数马上就要超千万了。业务推出以来累计访问用户数超过9500万,日均浏览量(日均PV) 1.72亿次。
合作者的转变
在这个刚刚过去的元年,移动手机阅读的内容提供者——出版商们不禁心生喜悦。
过去,他们一度在手机阅读门前犹豫不定,担心这样一种阅读形式的流行,会对自己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然而,2010年手机阅读的整体收入超过了3个亿,这让许多出版社和原创文学网站看到了希望。
“为了带动起整个产业链的共同繁荣,我们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以及各方面资源。2010年虽然我们的亏损达到了2000万元,元但是让我们高兴的是,合作者都赢得了很好的利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整个产业的共赢。”钟天华说。
据了解,自手机阅读运营以来,为了更大程度地巩固产业链,中国移动一直采取与合作者保底分成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内容提供商提供一本优质的图书,由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给予对方保底收入。在保底收入的基础上,再进行利润分成。
在这个平台上,排行榜前十名原创书籍的总销售收入为同类标杆原创文学网前十名书籍总销售收入的14倍,部分图书收入甚至超过了实体书。国内目前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在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合作之前,他们的月收入刚刚达到400万元。但在2010年,仅从移动手机阅读一块,起点中文网每月都能收到700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手机阅读对作者的激励无疑是最大的。在手机阅读平台上,一本点击率最大的图书,作者当年从中获得的收入可以达到200万元。由平台首发的《一起又看流星雨》一书,共有400多万用户访问,点击超过5600万,平台收入达到实体书收入的2.6倍。
目前与中国移动签约的出版社除了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长江出版集团等传统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中文在线等内容提供商也加入进来,另外还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编辑学会、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单位。目前基地已与九十多家优秀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整合图书、杂志、漫画、专业书籍等内容,总计二级分类16种、三级分类34种。其中,优秀漫画资源以及500种主流杂志的引入,也成为亮点之一。
“2011年,我们总的方向不会改变。2009年,我们的投资达到7000多万元,2010年则达到了1.2亿元,今年我们要投下去3个亿。亏损的目的就是要给内容提供商更多好的政策,让他们首先赚钱,让他们愿意拿好书给我们。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流量才会上去,我们的整个产业链才能被带动起来。”
对于钟天华和他的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而言,或许这是一种幸福的亏损——随着全新的图书发行渠道建立,手机阅读产业链基本实现了良性循环。
“手机阅读作为无线互联网业务的一个应用,我们在发展初期不要过于注重收入,而是要考虑如何来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力,提高点击量。所以,我们也会在收费模式上进行调整,进一步让利于用户。”
互联网未来
如果2010年关键词是“产业链”,那么2011年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互联网模式!”的确,钟天华清清楚楚,说的就是这个词。
这其中暗藏深意。作为一家电信运营商,或许,钟天华在内心开始有了全新的定位。
“未来,我们会更像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说,“手机阅读广阔的竞争格局正日益清晰,中国移动受到来自各方挑战。”
的确,淘宝网推出了淘花,要打造全国最大的视频、文档和音乐交易平台;腾讯的手机QQ阅读也已经上线;2010年7月,百度推出了手机版的文库……巨鳄们的身影正在潜入无线阅读领域,此外,ipad、iphone的流行,也正在国内掀起一股无与伦比的无线阅读热潮。这将不再是一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较量。
“放眼望去,在我们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包含互联网巨头、运营商等在内的竞争格局正日益清晰,它必将更为波澜壮阔。”
那么,移动的优势在哪里?还是用户规模吗?中国移动经过10年的发展累积了超过5亿用户,但腾讯同样经过10年的发展,QQ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注册用户近10亿,而国外的Facebook仅仅经过6年的发展,全球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
“竞争的关键还在用户。我相信,未来的用户之争,核心就是用户界面和用户关注的争夺;而用户界面和用户关注的争夺,核心就是用户体验的争夺,我们要赢得用户的心。”钟天华历经了深入的思考。
为此,钟天华与他的团队们正在布局未来的战略格局,这包括重新定位自己的用户群,以及更多地关注用户的阅读体验。
他特别提到了iPhone的商业模式:“iPhone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苹果公司除了卖手机,更多的是在卖软件,在AppStore上卖软件。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只要在AppStore上买东西,都是它的用户。它的核心就是能给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体验。”
受此启发,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也在MM平台上开辟了领地。移动MM是类似AppStore的服务,现在MM平台上也卖书——可以单本卖,也可以打包卖。此外,手机阅读www全新门户也将马上和网民见面。这意味着,这个巨大的阅读资源,不再仅仅面向于中国移动用户,也不再局限于手机。
“对我们而言,只要在MM上买书,都是我们的用户。我们要给这些用户不同的阅读体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们不能再局限于电信思维,应该打开思路。”钟天华说。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改善与用户的阅读界面,阅读基地侧重于客户端软件开发,目前开发了客户端适配终端达到774款,覆盖1.8亿用户,与此同时可以让iPad、Android用户高兴的是,这些机型的客户端适用版本也已经开发成功,并嵌入杂志、漫画引擎。
“个性化,是苹果公司带给所有互联网企业的重新思考。2011年,人们将在我们的阅读平台上获得更丰富、更精彩的体验。我们会推出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钟天华表示。
未来一年里,中国移动的阅读平台将与200家出版社合作,汇聚图书25万册,并对图书产品进行更多的市场化细分,专门推出适合各类人群的阅读产品,同时在平台上推出精彩纷呈的各类杂志、漫画产品,人们甚至于还可以在平台上浏览丰富的图片以及订制有声读物。此外,关注与用户的互动性也是一大重点,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投票、评论、与作者互动的体验,并针对不同用户推出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服务。
“手机阅读基地本来就是一个互联网上的业务,过去主要是通过中国移动的渠道去销售,现在更多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去销售。从手机阅读延展到移动互联网,这将是2011年我们的一个方向。”钟天华说。过去,拥有移动号码的就是自己的客户;而现在,无论你是否拥有移动号码,你都有可能成为移动的客户。
“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了,思路应该打开,以后的用户绝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移动号码的拥有者。以手机阅读基地为例,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好书,为什么现在不能让电信和联通的手机用户访问我们的网站呢?为什么不让国外的用户来访问我们的网站呢?为什么不让笔记本上网的用户来访问呢?”
看好移动手机阅读未来的潜力,最近,多家公司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获得入股机会。但钟天华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引入战略合作者的打算。
“但今后也很难说。因为最终我们还是一个互联网业务,这跟过去我们传统的电信运营是不一样的。我们未来或许需要通过引入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取得互联网经验。但目前,还是暂时缓一缓吧。”
“互联网的创业者都有一个梦,如果我们真的想引入合作者,那一定会是个互联网疯子,否则我们也无法真正获得创新的血液。”说完,他的眼里隐约闪过一丝期待与激动。
采访的最后,钟天华谈到了微博,他对此也充满了关注,一场以微博为代表的社区媒体发起的革命正在上演。这种革命不仅是传播上的,也是阅读上的。微阅读时代即将到来,这不禁让运营商对手机阅读业务产生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