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进出口 基于中间货物进口的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



关于我国外贸竞争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张小蒂、李晓钟(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比重最高,同时也是主要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赵文丁(2003)认为我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环节;魏浩等人(2005)认为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工业制成品仍然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同时,中间货物贸易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Andersson& Fredriksson(2000)研究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间货物的贸易比重增加迅速,他们对公司内贸易的中间货物贸易和成品贸易做了区分,并对瑞典的跨国公司贸易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瑞典的母公司在公司内贸易结构中倾向于中间货物的贸易,中间货物贸易在公司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30%上升到1990年的70%;胡小娟(2007)对中间货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客观地分析了中间货物贸易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近年来我国中间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出口商品的现状 

  2000年我国出口2492.03亿美元,到2008年增长为14306.93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初级产品由2000年的254.5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779.78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则快速增长,由2000年2237.46亿美元增长到 2008年13527.15亿美元,增长了约6倍,占出口总额比重由89.78%提高到94.75%。在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1285.35 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976.27 亿美元,增长了4.6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952.11 亿美元增长到7550.88 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42.6%增长到2008年的55.8%。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但出口额与出口比重同时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与出口比重也呈现同时增长的现象。

        表1 2000--2009年我国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额总计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60366 | 47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总计 

 0 1 2 3 4 总计 6 8 5 7 9  

2000 122.82  7.45  44.59  78.55  1.16  254.57  425.46  859.89  120.98  826.00  5.14  2237.46  2492.03

2001 127.77  8.73  41.72  84.05  1.11  263.38  438.13  871.10  133.52  949.01  5.84  2397.60  2660.98

2002 146.21  9.84  44.02  84.35  0.98  285.40  529.54  1011.53  153.25  1269.76  6.48  2970.56  3255.96

2003 175.31  10.19  50.27  111.14  1.15  348.06  690.18  1260.88  195.81  1877.73  9.61  4034.22  4382.28

2004 188.64  12.14  58.42  144.80  1.48  405.49  1006.46  1563.98  263.60  2682.60  11.12  5527.77  5933.26

2005 224.80  11.83  74.84  176.22  2.68  490.37  1291.21  1941.83  357.72  3522.34  16.06  7129.16  7619.53

2006 257.23  11.93  78.60  177.70  3.73  529.19  1748.16  2380.14  445.30  4563.43  23.15  9160.17  9689.36

2007 307.44  13.97  91.17  208.78  3.11  624.46  2202.54  2970.19  603.41  5778.19  21.80  11576.14  12200.60

2008 327.62  15.29  113.19  317.73  5.95  779.78  2623.91  3352.36  793.13  6740.65  17.10  13527.15  14306.93

2009 326.03  16.41  81.56  203.83  3.39  631.22  1847.75  2989.86  620.08  5911.28  16.29  11385.25  12016.47

注1:一般认为,第6类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第8类杂项制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类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9类未分类的其他制品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注2: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2009年的各项指标比2008年稍低。|!---page split---|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整理

我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级制成品所占的份额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1. 44%下降到2002年1.19%;基于资源型的制成品总体上占出口的百分比从1997年6.23%下降到2002年的5. 62%;低科技含量制成品在我国的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1997年占制成品出口额的56. 03%,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制成品。1998和1999年占我国制成品的出口额都高于50%。尽管如此,这类产品总体上在世界市场的所占份额也出现下降趋势,2002年占制成品的出口份额下降到43. 72% ,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中等科技含量的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份额变化幅度很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17. 66%上升到2002年的18.78%;高科技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份额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从1997年的18.64%上升到2002年的30. 7%,成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制成品。

     表2 我国对世界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构成 (单位:%)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初级制成品 1.44 1.4 1.38 1.35 1.23 1.19

资源型制成品 6.23 5.91 5.8 5.65 5.82 5.62

低技术含量制成品 56.03 53.55 51.36 48.15 46.07 43.72

中技术含量制成品 17.66 17.93 17.71 18.9 19.13 18.78

高技术含量制成品 18.64 21.21 23.76 25.95 27.74 30.7

注:按技术密集度将制造业制成品划分为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中技术含量制成品、低技术含量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和初级制成品

   数据来源:魏浩,毛日昇,张二震.我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5

二、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衡量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通常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标:

贸易竞争力指数(TCi)=(Xi-Mi)/(Xi+Mi)

其中, Xi代表i产品的出口额, Mi代表i产品的进口额。

如果TCi<0,表示该国对i产品的进口大于出口,该国是i产品的净进口国,i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或处于比较劣势。如果TCi>0 ,表示该国对i产品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是i产品的净出口国,i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或处于比较优势。TC的取值范围为-1到1。

与此相关的另一分析指标是Cr ,即比较优势变动指数,其内涵为一个时段内的TC 指数与前一时段TC 指数之比,它能较好地反映出一国比较优势的调整与变迁。如果Cr 值大于1 ,表明该国在该类商品上的比较优势在提升;反之,如果Cr 值小于1 ,表明其比较优势在弱化。

由于TCi的取值范围可能为负,因此不能直接把两个时期的TCi简单相除以得到Cr,还必须构造一个新的指数。本文采用Dalum提出的方法对TCi做一个简单变换,令TCi′=TCi+1,这个变换相当于把原数据投射到一个新的坐标空间,在新的坐标空间里,TCi′的取值范围为0到2,则Cr=TCi2′/ TCi1′

由于工业制成品占我国出口份额绝大部分,所以本文只分析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page split---|

表3 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的变化

年份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工业制成品

 SITC6 SITC8 SITC5 SITC7 

2000  0.0088  0.7429  -0.4281  -0.0535  0.1129

2001  0.0219  0.7049  -0.4125  -0.0600  0.0959

2002  0.0440  0.6726  -0.4362  -0.0380  0.0942

2003  0.0385  0.5850  -0.4288  -0.0133  0.0853

2004  0.1527  0.5144  -0.4259  0.0296  0.1092

2005  0.2281  0.5227  -0.3697  0.0961  0.1638

2006  0.3358  0.5389  -0.3231  0.1221  0.2050

2007  0.3632  0.5456  -0.2806  0.1668  0.2379

2008  0.4200  0.5495  -0.2001  0.2080  0.2745

2009  0.2634  0.5575  -0.2872  0.1830  0.2277

Cr(2009/2000) 1.2524  0.8936  1.2465  1.2498  1.1032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及我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2000年工业制成品TC值为0.1129,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强,也就是比较优势不明显;第8类商品具有最高的TC值,为0.7429,显示出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说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第6类商品的TC值为0.0088,说明我国的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不是很明显。而第5、7类商品的TC值分别为-0.4281和-0.0535,说明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很弱,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存在比较弱势。

2009年工业制成品TC值为0.2277 ,有了一定的上升,表明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而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第6、8类商品的TC值有很高,分别为0.2634和0.5575,说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第8类商品的TC值有所下降,说明它的比较优势在缩小;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第7类商品的TC值为0.1830,虽然TC值不是很高,但增速明显,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说明它们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第5类商品TC值为-0.2872,说明我国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的比较劣势在逐渐缩小。

从动态比较优势指标Cr来看,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第5、7类商品的Cr值,为1.2465、1.2498,表明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快速提升;而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8类商品具有最低的Cr值,为0.8936,小于1,说明我国的比较有在不断弱化。换言之,或许正面临着崛起于成本更低国家、有更强竞争力的供货厂商的挑战。而第6类商品的Cr值为1.2524,说明它的竞争力在增强。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对我国的纺织品等商品进口配额等贸易壁垒降低或取消,使我国原有的出口能力得到释放,出口增加,表现为TC值的大幅上升。

三、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的原因分析

1.中间货物进口成为我国进口重要方式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中间货物的进口平均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是进口产品的绝对主力。与此同时,2000年到2009年出口产品中,最多也是中间货物,占总出口约40%,其次是资本货物,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更是达到30.24%,与中间货物的差异越来越小。|!---page split---|表4 2000、2005和2009年三大类进、出口商品结构表(%)

年份 未归类货物  消费品 中间货物 资本货物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2000 1.13% 0.24% 3.95% 44.13% 77.08% 38.21% 17.84% 17.42%

2005 1.04% 0.33% 3.34% 32.78% 75.90% 40.25% 19.71% 26.63%

2009 1.80% 0.32% 3.87% 30.29% 77.28% 39.15% 17.06% 30.24%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从中间货物进口的结构看,2006年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进口最多,高达3206.88亿美元,占整个中间货物进口额的76.5%,其中又以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最多,中间产品进口额为2392.66亿美元,占整个中间货物进口额的57.1%。

表5 2006年各类商品的中间产品进口额、进口总额及其占进口总额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第8类 第6类 第5类 第7类 第9类

中间产品进口 152.57 834.95, 814.22 2392.66 0

进口总额 713.11 869.24 870.47 3570.21 20.30

占进口总额比重 21.40% 96.06% 93.54% 67.02% 0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中间货物进口比重的不断上升表明我国卷入国际生产的程度越来越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入,各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处于分工的不同位置,生产相应的中间货物,同时又进口紧缺的中间货物。而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根据自己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中,成为世界生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体来讲,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比较优势扩展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中间货物,在国内进行深加工或装配,最后再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中间货物或者最终货物的形式出口,从而扩大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2.中间货物进口提高了我国出口竞争力

第5类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9类未分类的其他制品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952.11 亿美元增长到7550.88 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42.6%增长到2008年的55.8%。|!---page split---|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竞争力不断变化,取决于中间货物的大量进口。2009年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中间货物进口的比重为66.51%,但是它绝大部分是零部件,为64.96%。在这些出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我国只是参与了加工装配这些劳动密集型环节,把大量的具有资本技术密集的形态的进口零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出口,提高了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在资本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商品的竞争力。但是这种竞争力的提高只是名义上,我国实际上的比较优势还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只不过是从劳动密集型最终产品上转移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而2009年第5类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中进口的中间货物的比重高达94.59%,但是全部以半成品的形式存在,这需要我国利用较高的资本技术对它们进行深加工成最终产品,但是我国在资本技术上十分缺乏,不能满足深加工的需要,造成了在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上缺乏竞争力,这也说明了我国在资本技术还是存在比较弱势,而不是比较优势。

   表6 2009年中间货物进口及其构成占进口总额比重(单位:%) 

  SITC5 SITC6 SITC7 SITC8

中间货物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 94.59% 94.37% 66.51% 23.65%

零部件占总进口的比重 0 2.67% 64.96% 7.04%

半成品占总进口的比重 94.59% 91.70% 1.55% 16.61%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及我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同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在我国进口产品RCA 值居前10 位的产品中,有7 种产品属于中间品或零部件产品,占到进口总额的27 %。这一方面表明,我国通过资本技术密集的中间货物进口,在国内加工装配成资本技术密集的最终产品出口,从名义上增强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从而扩大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张中,我国参与的只是这些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虽然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但并不能完全表明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具备相应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

四、政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中间货物的进口,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不仅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还表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大,市场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且需求弹性较大,具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更凸显出后一优势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因此,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应承接跨国公司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转移,在跨国公司产业链条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中把握机遇,寻求新型发展空间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比较优势的根本转变

  我国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但是整体优势不明显,处于相对落后。因此,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同时通过技术外溢、干中学等途径,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实现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参考文献

张小蒂、李晓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J],2002,国际经贸探索。

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8)。

魏浩、毛日昇、张二震,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J],2005,世界经济。

Andersson, T.and Fredriksson,T., “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mediate and Finished Products in Intra— firm tra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773-792.

胡小娟、陈晓红,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6(9)。

注:BEC是联合国统计司按照经济大类分类,将国际贸易货物发分为中间货物、资本货物、消费品、未归类货物

 货物进出口 基于中间货物进口的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9CGB27,基于中间产品进口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8390.html

更多阅读

基于FPGA IP核的FFT实现 altera fft ip核

基于FPGA IP核的FFT实现(1/1)0 引 言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数字序列进行各种处理,把信号变换成符合需要的某种形式。理论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理论以及一些数学理论。领

海岛大亨5进口的零件 2012年我国汽车及其零件进口分析

     去年汽车整体进口增速放缓 主要受下半年表现拖累  车市的不景气已波及至进口车市场,去年我国进口车市场增速大幅放缓。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我国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我国汽车(含整套散件,以下简称为汽车)进口量全年累计113万

农产品品牌塑造 中间型产品的品牌塑造逻辑

国外快速消费品品牌进入中国后才教育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思维和方法,谈及品牌,我们脑海中通常联想到得是宝洁、可口可乐等这一类终端消费型产品相对较少涉及到服务型品牌和中间型产品的品牌,而这两类企业的品牌塑造只能通过价值链的各个

声明:《货物进出口 基于中间货物进口的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为网友不入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