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飞越日本海 飞越收费站--怎样应对渠道的“收费站”化



 一、经销商、酒楼、商场,都是“房地产商”?

  80年代的口号是:“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思考”;

  进入21世纪,没人提口号了,但现实很清楚:“十亿人民九亿房,不炒就白忙”;总得与地产或其他基础投资沾点边才够本。

  开出租车不如抄出租车运营证:投资几十万买个运营证,靠每天的收入,不可能收回投资;唯一的盈利,是等待运营证增值。很多城市的运营证已经从10万涨到100万了,炒证的收益远远大于实际开车。

  开店不如炒转让费:小餐馆、小服装店的主要收入是“转让费”,总之是依靠房地产增值,而不是销售收入。

  打工不如炒住房:打工1年,存钱能超过10万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而购买房子,一年增值10万的,可能是购房者的全部。所以,不炒房的相对于炒房的,等于没拿工资。

  商场的主要收入进场费、店铺转让费,都属于房价增值部分;

  酒楼、酒吧、夜总会,干脆不卖酒,由供货商自己卖,坐收“房租”(进场费);

  经销商的兴奋点也就跟着转移了。不再关心产品是否好卖、应该怎样卖,主要关心厂家能给怎样的支持,进场费啊、广告费啊,等等。

  风气如此,世道如此,生产企业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权且称之为“收费站时代”。

  就是,本该从产品销售中获利的伙伴,全部变成“不靠销售、只靠截流而获利”;

  就像公路企业,是本该修路、赚养路费的企业,全部变成“不靠养路费,只靠收费站而获利”。

  我们没有兴趣评判这个趋势的利弊得失;我们也管不着。

  但是,“我们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却能改变帆”。掌握风帆技术,顺风、逆风都是业绩的驱动力!!!

  这里,大致介绍三招的思路,抛砖引玉吧。

  二、强闯收费站---塑造品牌知名度

  厂家有个强闯收费站、硬是不给过路费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形成购买风气。

  有了这个巨大拉力,各路“收费站”就得让道------强行过路而不给过路费。

  借助消费者的力量强闯收费站的法门之一,是“广告—品牌知名度”。

  中国消费者喝酒是“喝别人的酒、喝给别人看”,所以品牌知名度的权重很高;所以,广告等投资越大、风险越小,投资越小、风险反而越大。

  张裕、长城等一直遥遥领先,郎酒、洋河近年业绩的高速,黄金酒的暂时风光,原因都仅仅在于此。

  进口葡萄酒品质优势明显,但曾经长期做不大,主要原因就是,“产能小—预期销售额低—广告投入肯定保守”,知名度低。

 中国军飞越日本海 飞越收费站--怎样应对渠道的“收费站”化

  卡斯特的巨大成功,则是牺牲“地域品牌”,牺牲长远利益,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卡斯特”,突破产能瓶颈;

  没有了产能限制,就可以大规模投入电视广告;然后是渗透式、掠夺式招商,塑造品牌知名度。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可以强闯收费站、一路路灯、畅通无阻,就是“消费者追捧”;导致消费者追捧的法宝,则有一种办法是广告(居然不是产品质量,唉,一声叹息)。

  另外的方法,就不说了。

  三、飞越收费站—团购

  收费站,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武力来强闯的,否则就没人来修收费站了。

  无力闯关,那就“暗度”、“偷过”吧。例如,不通过收费站而团购。

  一般人理解的团购,是依靠私人关系的团购,不成气候。我着重介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酒会+团购”模式。其中多大水平高下,又分为三个级别。

  1、最吃亏的,是上海、广东等地流行的“葡萄酒爱好者品鉴酒会”之类,费用不高,但参会的多是白领,购买力低,收益少。有些酒类企业,运用这种模式,常年亏损。

  2、较盈利的是“单位采购导向”的酒会,不强调“技术交流”、“爱好者友谊”,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好处”。这种酒会,收益颇丰,单位团购量能达到20箱以上,个别超过100箱。

  3、我们最近尝试的“业外酒会+团购”,是一种更厉害的团购模式。单位团购以“柜”计算(每柜最高的有14400只)。

  厉害的原因是三个:优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设计;花巨资建立“花钱”队伍---酒会队伍,减少对“赚钱队伍”的依赖(区域经理、招商人员等);设立创新的薪酬体系,驱动团队尽力而为;

  最近的一次酒会,最高的,9个货柜。最近的一个智利葡萄酒客户,开张1年,全公司5个员工,销售近6000万。

  四、飞越收费站—开辟新道路

  我们的口号是:“打击大卖场,扶持新终端”,不走有收费站的路,碰到收费站就绕道走。

  当然,大卖场是个代名词,指代了与它同时代的酒楼,与它休戚相关的老经销商。

  这里的新终端,主要指专卖店。

  1、零售业态的格局变化

  零售业态,将一分为三:综合性大卖场,综合性品类连锁,专业品牌连锁

  (1)分离:

  厂家“逃离大卖场”:如国美苏宁、格力专卖店,可能分走了大卖场70%以上家电业务;服装连锁、鞋类连锁、婴童连锁、奶吧连锁---越来越多的专业连锁店,正在把一个个的行业从大卖场剥离出来 

  (2)分工:

  大卖场定位于工薪阶层、下岗退休,不重要商品。中高端消费者减少了对大卖场的光顾;即使是中等收入家庭,在购买婴儿奶粉、空调音响等“重要商品”时,也优选专业连锁。

  品类连锁,不在价格、便利等层面与大卖场竞争,而在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等层面,创造价值。

  新产品、高端产品,进专业店;库存产品、尾货,进大卖场或品类连锁;

  (3)谁来主导

  种种迹象表明,酒水中的新品、中高端品,最终是要离开大卖场的;举旗的如果是厂家 那么酒行业就流行格力、肯德基、麦当劳;如果是经销商,就会流行国美、苏宁。

  2、由商业公司运营的连锁专卖,具有以下缺点

  商业运营公司凝聚加盟商的主要武器是“批量采购带来的货源与价格的规模效应,统一的视觉形象带来的信任感”;

  餐饮类品牌运营商的主要武器是关键配料、特色主料、服务标准。

  服装类品牌运营商的主要武器是独特货源、终端视觉标准。

  名酒(五粮液、茅台等)的主要武器是货源。

  (1)选择消费者认可、容易被认可的产品,价差小、能见度高,很难在价格层面与大卖场竞争;新产品则知名度不高,消费者购买少。 

  赚钱的不好卖,好卖的不赚钱,店面入不敷出。

  资金雄厚的浙江利客满崩盘,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无法具备推广功能;专业店本该具备的“教育、培育”等优势,无法自己投资。因为把别人的产品变得好卖,对商业公司有弊而无利;

  (3)没有核心的DNA来凝聚加盟店。价格优势不稳定;加盟店直接从厂家(包括国外)进货、架空盟主的现象,时有发生

  (4)品酒、酒具等专业知识,仅仅针对整个行业,不具备个性化,难以培养消费者对连锁企业的忠诚。 |!---page split---| 3、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它们的对策是

  (1)华丽转身:从商业公司逐步过渡到自有品牌

  如俊德、富隆、名品世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供应基地”

  程序是:初期选择知名度高、消费者接受的品牌,忍受财务亏损;然后选择前期客户选择性高的厂家去做联合,开发自己品牌的产品,成功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后,逐步完全建立自己的品牌

  (2)配合厂家做消费者培育,说服厂家投资,赚劳务费、场地费

  利客满当初的经营面积选择、装修设计,都考虑了“推广服务”这一因素的;可惜,自身人力资源错位、企划能力不足,与厂家协调不够,这块业务未能有效开展

  4、品牌商(包括厂家)独立运营的连锁,目前非常少;我们把“以一个品牌为主、兼做其他附带品牌”的也算上,成功案例有:

  (1)以品牌知名度,拉动店内零售、团购,如卡斯特专卖店。

  (2)以专卖店为平台,“以店外的培训服务等,吸引顾客,掩盖品牌知名度弱的缺点”。如深圳艾文名店(智利蒙特斯为主):

  讲座:推介血统纯正的葡萄酒文化和相关礼仪;销售简餐:精选名酒庄的各年份佳酿,配以纯正地道的西式佐餐美食,并特别邀请美国国际葡萄酒学院、澳洲葡萄酒研究中心的E dmond Wong回国主理;延伸服务:您所指定的会所,为您策划并主理葡萄酒会、葡萄酒品赏会等联谊活动,以及大、中型家庭喜庆宴。

  (3)以销售场所装修、服务等的差异化,提高话题性、可传播性,加深顾客印象,降低品牌传播费用,提高知名度,如上海红樽坊(新西兰酒为特色)

  (4)品牌“符号利益”差异化,提高品牌的可记忆性,降低传播成本,提高知名度。如杭州大周酒业,品牌是“罗马骑士”,企图把它的酒与“骑士精神”结合起来,如酒桌上的“尊重女性”,商场上的公平竞争,等。

  总之,支撑专卖店的是三个:

  不是零售。依靠店内零售,是不能“打击大卖场”的。

  1、团购

  2、推广费

  3、以核心顾客为起点,向传统终端辐射。迫使收费站让路。

  五、咨询师的价值

  模式的变化,将引发咨询界的变化 。

  最近接手一个客户,刚刚炒掉一家号称“全国十大”的营销咨询公司。检视该公司给客户做的方案,部门设置还是“企划部、销售部”等,关键岗位还是销售总监、区域经理、招商团队,都是按照“大卖场、酒楼、酒行业经销商”时代的规范来做的。薪酬,营销管理,等等,都不符合“专卖店+团购”的新模式。

  这似乎预示着,咨询师内部,可能会出现分化。做传统模式的继续忽悠传统企业,而想服务新式的企业,就必须做以下的知识更新:   

   1、帮助客户企业内建机制--主要用于新企业、二次创业的企业

  许多企业,部门存废都是政令不通、推诿扯皮,薪水高低都不能建立有作战力的团队。原因就是---机制。

  我们坚决建议,企业不要自己尝试机制,因为熟悉产生偏见,因为失败就意味着丧失人心。

  我们卖两个产品,客户可以把责任推给我们:

   (1) 打通企业内部奇经八脉的“价值链”的工具,为企业洗筋伐髓。

  “价值链”迫使企业支持部门与营销部门“万众一心”。

  (2)“薪酬制度差异化”。

   最近承接浙江、福建几个企业的薪酬项目,领悟到怎样设计“让业务团队眼睛放蓝色光芒”的薪酬制度。

  (3) 有了这两个为基础,其他的管理制度就容易落实。  

  2、提升 业务能力

  奇经八脉通之后,再让客户企业吃点补药。

  补药,就是一些技能培训服务。

  3、外树强援

  哪些是最适合的伙伴,最有利的伙伴,怎样寻找、怎样合作。

  最近研究最多的,就是教会企业怎样发现“黑马伙伴”,怎样利用“长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怎样抛弃“热门经销商”、“热门能人”。

  酒类、建材类、婴童类等的“专卖店+团购”,“打击大卖场、扶持新终端”,都是有益的尝试。

  适合的合作伙伴,是企业成败的最关键。  

  市局变换,危机与商机一起到来。

  站稳潮头,抛弃过时的,迎接新生的,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9190.html

更多阅读

消失的女人--末代皇后悲剧的一生 末代皇后婉容

消失的女人--末代皇后悲剧的一生消失的女人对于婉容,中国这位末代皇后,我知之甚少。第一次银屏形象的记忆,还是陈冲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扮演的那个怯生生的小女人婉容。无论如何,婉容的一生都称得上是独特的。她是皇后,且是末代皇后,而且还

声明:《中国军飞越日本海 飞越收费站--怎样应对渠道的“收费站”化》为网友麋鹿恠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