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邮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有良知的营销策划



有良知的营销策划

文/本刊主编 孙全胜

2004年3月,《新营销》杂志推出专题文章《叶茂中还能火多久》,强调指出,中国营销策划人引来诸多非议和怀疑的目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行事时急功近利心态所带来的“策略短期性”,以自己的“单赢”为目的,不负责任地将企业置于风险之中,赌输赢。

几年过去了,《叶茂中还能火多久》一文的作者张少平认为,中国营销策划人普遍缺乏反思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没有改掉自己的致命弱点,仍然沉溺其中。夸大宣传是他们的必杀技之一,哪怕只是为某个著名企业设计过宣传单,都要用夸张的语言声称在自己的策划下销售额直线上升。自我造神是他们的必杀技之二,将自己包装成某个创新营销理论的大师级人物,戴一顶莫须有的帽子。中国营销策划人之所以深陷泥潭无法脱身,除了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在于“造神运动造成的结果是营销大师满天飞,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诚信体系坍塌”。

事实上,一篮桃子烂得多,也不是都烂掉了。企业的系统营销能力越来越强了,需求与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更何况,企业的品牌、营销更多的时候受制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绝非狭义的营销策划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不仅企业意识到了,一些有良知的营销策划人也意识到了。

CBCT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是《新营销》的老朋友了。三年前,他对我说,要解决一些企业的营销难题,必须有综合性的方案和方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不好就把责任推给企业,说企业没有执行力,或者说企业执行时走了样,其实企业成长不起来,营销策划人的生长空间又在哪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他一直在思考,想为企业“做些实事”,真正能够帮助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长期成长—用时下时髦的词说是“可持续成长”。

作为媒体人,我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对于李志起,说起来我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始终不认为他是乙方—营销策划人,而是甲方—企业的人,因为他总是从企业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是置身于企业之外的人。

 智邮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有良知的营销策划
前不久,他打电话给我,语气并不兴奋,也不夸张,一如他平常的风格,平静,淡定,邀请我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他的公司与美国Aegis投资集团签约,双方结成战略合-爱华网-作伙伴关系,进行“3T”战略合作:第一,扩大研究范围和业务领域,共享资源;第二,在重要的投融资项目中共同行动;第三,CBCT为Aegis投资集团投资的企业提供战略优化、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市场提升等咨询服务,共创价值。

“咨询”和“资本”一直是企业的两大外部力量,如今,在李志起的努力下,二者联姻,不仅可以为企业融资,引入专业化的人才,而且双方共同融入企业的机体,与企业共生共荣。或许,这就是几年前他念兹在兹的心愿—为企业“做些实事”。

市场在变化,企业的需求在变化,但企业成长的愿望是始终如一的强烈。营销策划人能否为企业“做些实事”,关键是能否以负责任的心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它们面临的各种难题,以企业的成长为目标,或雪里送炭,或锦上添花,而不是杀鸡取卵,捞上一票之后洗脚上岸,任由企业沉浮。

李志起能够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我想,最为关键的,是他永远是“企业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9355.html

更多阅读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上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这些思想又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变呢?我们在小学和

声明:《智邮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有良知的营销策划》为网友我是一超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