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的亘古草原,正迎来史上最喧嚣的时刻。
奇瑞集团、中国烟草等一大批能源行业“门外汉”,齐聚这片资源福地。 尴尬话题 1月中旬,内蒙古呼伦贝尔迎来一轮大降温,连续多日出现-40℃以下低温;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迎来雨雪冻灾。 对煤城而言,“千年极寒”是最大利好。但一直以来,鄂尔多斯诸经济官员却很忌讳该话题。不料,以造车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也突然敏感起来。 2010年,媒体多次关注了鄂尔多斯的引资“奇招”——为落户的非煤项目配置煤炭资源。质疑在2011年年初迸发高潮: 据媒体公开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发改委官员透露,“发改委联合其他中央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正在调查鄂尔多斯政府涉嫌‘资源换项目’、贱卖国有资产一事”,“如果收集证据的工作进展顺利,且证据充分,将出台相关的惩罚措施,届时奇瑞将难逃巨额罚款”。 目前,鄂尔多斯已经引进了华泰、精功、中兴、奇瑞等诸多车企落户,大部分车企都宣称要投资数十亿甚至200亿元。为吸引这些外地投资,鄂尔多斯政府承诺以优惠价格配置相应的煤矿。 如果奇瑞遭查的消息属实,将引发“多米诺效应”——得到鄂尔多斯政府配置煤炭资源的企业不是一两家。 1月中上旬,就国家发改委调查奇瑞的消息,《财经国家周刊》致电多位奇瑞汽车高管,但至今未有回音。 “没有的事情。”内蒙古发改委能源局长王秉军、鄂尔多斯宣传部长苏建荣和副市长李世镕,均向《财经国家周刊》否认此事。 苏建荣说:“配置煤炭资源,不是鄂尔多斯想配就能配的;需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后,再到国土资源部去批”,“也就是说,这个政策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和国家部委的支持”。 内蒙古发改委煤炭处长魏增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此事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煤炭资源价款都得交,一分不能少”;魏另称,因奇瑞是国有控股,安徽省高层起初并不同意奇瑞到外省投资。 但据记者侧面了解,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面临资源枯竭,因此在2010年9月和奇瑞组建合资公司,淮北、奇瑞的股份比例为51:49,联手开发乌审旗纳林河矿区的16.6亿吨煤炭资源。 “自治区和安徽省有框架协议。”魏增强没有透露该协议具体内容。 “资源换项目” “这是自治区的政策。” 鄂尔多斯副市长李世镕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281号和436号两个文件,对项目配置煤炭资源作了明确规定。 281号文件规定,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矿业权设置,无论是已探明或尚需探明的矿区,都要向在内蒙投资的煤化工、煤液化、煤电化等重点大项目倾斜。 其门槛也很高:“年消耗动力煤、原料煤500万吨以上的煤化工、煤液化和电力装机240万千瓦以上的电厂及其它重化工”才有资格。 比如建设240万千瓦的火电厂,当地配置的资源标准是:按年耗煤720万吨、共50年配置,然后再乘以两倍,“就地消化一半,外运的一半支援东部地区。” 彼时,中国正迎来一轮能源重化工建设高潮。该政策出台后,大批新建电厂和煤化工项目落户鄂尔多斯:火电装机从300万千瓦增至1200万千瓦,甲醇、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产能近千万吨。 配置资源并非无偿。鄂尔多斯同时提高了矿权价款,由每吨煤0.5元左右提高到每吨煤2.5元以上。 “采煤必然追求深加工、转化,这是一个地区内在、朴实的要求。”李世镕认为。 随着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的步步紧逼,鄂尔多斯的大煤电、大煤化在2009年走到了巅峰,“现在到国家发改委批火电和煤化工项目,比登天还难。”苏建荣说。 为了招商引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于2009年6月出台,即“50号文”。 该文规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可配置煤炭资源,标准是“固定资产投资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这意味着,要获得10亿吨的最高配置额,必须投资200亿元。奇瑞宣布的投资总额与此吻合。 被舆论称为“资源换项目”的该文引发广泛争议。火电、煤化工需要大量煤炭,沿产业链扩张到上游,尚有充分理由;但汽车等产业和煤炭毫不沾边。类似跨行业的大规模投资,难免引人联想。 “空手套白狼”? 鄂尔多斯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机械制造加工、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陶瓷等行业,其中汽车乃“重中之重”。 苏建荣认为“汽车制造带动性强”。苏曾到上海华亭镇考察,那里围绕上海大众的配套企业多达2700家,“造车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群。” 李世镕说,地方政府有三个追求:GDP增长、财政增收和充分就业。实行机械化开采后,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从业者从4万减少到300人;“没有非煤项目,怎么就业?”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纵横、植被稀疏。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这里已经禁牧十年,“牧民晚上偷着放,管理成本很高,还激化干群矛盾。” 李世镕认为,要彻底改变畜牧和生态的矛盾,必须把牧民转移到城市,进城后要“立得住,稳得住,不返流,就要有就业;就业则需要项目;项目从何而来?就是资源换项目”。 多次去过东北抚顺、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李世镕印象深刻,“单纯挖煤,因资源而兴、又因资源而衰”,“棚户区破破烂烂、居民收入低下,社会矛盾突出,让人非常刺痛”。 苏建荣和李世镕均认为,“资源换项目”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能等到资源枯竭后再转型”。 苏建荣说,资源“不可能被套走”:政府只是给奇瑞一个配置煤炭资源的承诺,等到探矿、采矿的手续办下来,最快也需要3~5年;如果奇瑞的投资额度达不到,政府可因其“违约”随时收回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才是空手套白狼。”苏建荣笑说。 车企的算计 在“50号文”出台之前,鄂尔多斯已经吃过“螃蟹”。 2005年,华泰汽车落户康巴什,当地政府的“彩礼”是碾盘梁和唐家会两处煤矿探矿权,另有1万元/亩的6000亩土地。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华泰汽车在2008年将碾盘梁煤矿矿权转卖给“山西普大煤业”,交易价格为10亿元;随后,普大在纽约全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而华泰获得碾盘梁矿权的成本,本刊记者遍访不得。在2007年3月,内蒙古出台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公布的优质动力煤“采矿权价款2.5-3.5元/吨、探矿权2元/吨”;按公布的1.9亿吨资源储量,若华泰全额缴纳资源价款,获利空间不大。 而储量近10亿吨、35平方公里的唐家会矿区,目前正在建设一座年产600万吨的矿井,投资达25亿元。 唐家会矿井产权属华兴能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由华泰汽车母公司包头恒通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合资成立。 这意味着,华泰汽车挖煤已然成形。 华泰高管、欧意德发动机的总裁徐恒武,并不认同“华泰意在挖煤”这个说法。 “董事长是内蒙人。”徐恒武认为“乡情”是华泰落户鄂尔多斯的关键。 业界质疑,鄂尔多斯远离汽配产地,运输采购成本过大。徐恒武反问:“哈尔滨、重庆的成本高不高?”,从运输半径看,这些地方和鄂尔多斯不分伯仲。 徐恒武认为,造车在沿海地区也有劣势:“虽然靠近零件产地,但根本招不到工人;那些地方,保姆每月都几千元了。” 鄂尔多斯海拔比北京高1300米,夏天不热,冬天不是很冷,每年一级天气多达300天以上。徐恒武认为,“这样的气候适合精密机械制造,要保障CPK(制程能力指数,指数大于1.67表明制程能力优异)值大于1.67,一是靠设备精度,二是靠温度”。这位曾经的昌河集团董事长,现正潜心研究清洁柴油发动机。 据悉,华泰鄂尔多斯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后,将形成30万台发动机、40万台自动变速器和20万台整车的生产能力。 “40亿元”的联想 在鄂尔多斯诸多官员看来,奇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实力非同一般。 根据2010年9月21日奇瑞发布的中期票据募集书,有“好事者”计算:2009年奇瑞卖车50.03万辆,净利润6600万元,每辆车净利润不过132元,“还不如挖一吨煤”。 换言之,奇瑞的造车盈利,恐不如一个90万吨的煤矿。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另一家“落户”鄂尔多斯的“中兴特种汽车公司”,和河北省生产皮卡的“中兴汽车”毫无关系,是一家地道的本地企业,由当地一家重卡经销商“蒙凯”和鄂尔多斯市中兴工程管理公司合资组建。 2008年4月28日,鄂尔多斯发改委关于该项目的核准请示报告称,“项目总投资49687万元”;到了2010年,该项目神奇地变成“总投资40亿元”。 记者打电话给中兴特总车的总经理赵永胜,被告知:“正因为奇瑞的事情,我们就更不愿意说。” 40亿元,是“50号文”规定的配置资源最低投资额。查看鄂尔多斯诸多项目,投资额略高于40亿元的不在少数。 李世镕认为,20亿元投资配置1亿吨资源的依据,只是一种“经验的考量”,“我们建议降低装备制造业40亿元的配煤门槛,有20亿元就不错了”。 “政府支持力度并不够。”徐恒武认为配置煤炭资源并非什么大优惠,“该交的钱一分不少”,并占用大量资金,可能反成企业负担。 内蒙的井田,动辄数十平方公里;首交60%的探矿权价款,也动辄数十亿元。从探矿、拿到采矿证再到建设矿井,是一个长达5~6年的“烧钱”过程。 没有雄厚资金,挖煤也不易。业内人士担心,资金正是奇瑞软肋。2010年,奇瑞四处扩张,在总部芜湖投资百亿,和中集合资生产重卡;除了鄂尔多斯,奇瑞还在大连、开封建设了生产基地。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副主任郭耀说,基地每月都和奇瑞老总尹同跃对接一次,“他们的着急程度不亚于我们。” 挖煤“紧箍咒” 在项目飞速落地同时,煤炭资源也飞速批了出去。未来,这些探矿权将会迅速转化为煤炭生产能力。 中国的煤炭产量,“十一五”期间屡创新高,规划的全国26亿吨煤炭产量,早被甩落尘埃。 有专家预测,“十二五”末期我国的煤炭产量将达45亿吨,而不是国家能源局官员希望的36亿吨“天花板”。 目前,仍有大批非煤企业杀入内蒙。除了五大电力集团,中国烟草下属的“双维投资”也进军鄂尔多斯上海庙,成为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发主体。 《财经国家周刊》获悉,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将出台精细化的管制措施,确保“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政府承诺能够兑现。 鄂尔多斯的部分企业,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政策的力度。 2010年的最后一天,冀中能源(000937,股吧)(000937.SZ)发布公告,称与“鄂尔多斯市诚峰石化”股东在收购诚峰石化股权事宜上未达成一致,终止了该起收购,2亿元的履约准备金解除了共管。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诚峰石化因在乌审旗纳林河镇建设了2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获得了该市配置的煤炭资源——49平方公里的煤炭探矿证。该矿区和奇瑞批复的矿区相邻。 “诚峰石化”副总唐清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现在国家银根紧缩,河北省要求冀中能源先在本省展开并购;“更主要的是,冀中能源怕这个项目无法列入“十二五”规划;我们本不缺钱,引进冀中就是看中它的国企身份,在审批“十二五”规划上有优势”。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拿到配置资源的诸多鄂尔多斯企业,纷纷选择了“傍国企、傍央企”,或被国企、央企控股,或与其展开合作建井,从而降低项目的风险。例如昊盛煤业被兖州煤业控股,蒙大新能源和中煤能源合作建设新矿井。 “奇瑞的项目也不乐观。”鄂尔多斯发改委一位副主任说。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李廷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