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例子 茶企“崇洋媚外”有何不可
日前笔者把发现中国年轻人不进茶叶店的现象,作为研究中国茶企需要与时俱进的依据,有青年学者向笔者指出年轻人不进茶叶店而喝“立顿”茶,“那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甚至感叹“那是民族的悲哀”。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取舍被看成是爱国与否,问题的性质被拔高了,对此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反驳。“崇洋媚外”一词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世界观问题,虽然至今这个词汇还不断有人在使用着,但在全球一体化必将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代,“崇洋媚外”其实就是消费者的爱好取向罢了,与爱国与否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古为今用”在当今的茶行业还是表现得十分到位,把喝茶上升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卖茶叶就是卖茶文化的主张成为行业的主流,茶叶产品尽可能高端化、喝茶的场所尽可能贵族化,在这种行业风气下,年轻人买不起中国茶企的产品,坐不起茶馆里的包厢,没有资格整天坐着泡茶品茶。中国茶企的茶文化营销方式,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被隔离在等级制度的围墙外,因此年轻人除了“立顿”、“康师傅”别无选择,这样的茶文化难道不需要改革吗?如果把喝什么茶看成是民族情感的衡量标准,那么实际上是中国的年轻人“崇洋媚外”,还是中国茶企不关注年轻人的尊严?
看看堪称中国现代红茶先行者的“元泰红茶”,突然发现中国茶企已经迈开了繁荣和发展中国茶文化的新步伐,在“元泰红茶屋”或“元泰红茶世界”<元泰旗下的茶叶店专卖店>可以看到很有洋文化特色的成分,“元泰红茶屋”没有设立代表客人“身份特殊”的包厢,而是和西式咖啡厅一样通透,这种消费场所让任何消费者感受到彼此不分高低贵贱,红茶屋里展现着“人人平等”的和谐。这种环境就是年轻人为之向往的,中国茶企打造满足中国年轻人需求的茶屋,让更多年轻人喝上中国茶,这才是让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务实之举,“元泰红茶屋”成为中国茶行业的新业态也就成为茶行业发展的必然。中国有不少物价高于发达国家,其中的茶叶价格之高也堪称世界第一。作为尚有近三分之一茶叶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中国市场,不仅是少数高端品牌茶叶价格高高在上,普通茶叶的价格也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高出很多,这种市场现象是很不健康的,也是难以持久的。“元泰红茶世界”展示的又是与众不同的景象,没有奢侈的门店装修,没有奢侈的茶叶包装,没有价格高得离奇的茶叶,最贵的茶叶每斤价格也只在两千元左右,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十八个产区的红茶,据业内人士告知,有不少产品零售价还低于茶叶产区的零售价。“元泰”的产品畅销了,慕名而来要求加盟的创业者多了,这不正说明了茶叶行业的业态变革需要一点“崇洋媚外”吗?茶叶本身应该属于大众消费的产品,是因为中国茶企把茶叶奉为神物,把茶叶的希望与命运交付了少数的达官贵人,因而有了三分之一茶叶的供过于求,因而有了中国年轻人不进茶叶店的局面,也因而有了“立顿”横扫中国市场的空间。按中国茶人的传统眼光来看,魏文生先生受到自幼在国外生活的影响,“元泰红茶”的做法有点“崇洋媚外”之嫌了,但中国茶企要解决茶叶的销路问题就不得不与时俱进,社会分工不同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了,茶企还是把自己打造成老古董的话,让消费者舍弃也就是必然的结局。当茶叶会所将成为今年许多茶企烧钱的新选择之际,冷静一下看看“元泰”的“洋为中用,向下发展”模式,对中国茶叶的未来还是大有帮助的。
更多阅读
中国茶企排名 中国茶企没必要做大吗?
日前笔者一篇《传统茶企恐难进入A股大门》的文章发表后,有些读者在网上发来邮件和笔者交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茶企能盈利就行,规模的大小无关紧要”,这种观点对于“七万”之众的中国茶企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一定会有不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影响中国茶企做大的团队因素
中国茶叶行业有“七万茶企”之众,但却没有一家能真实做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在这个没有领军企业的传统行业里,是什么制约着中国茶企做大呢?营销专家许孙鑫曾撰文指出影响中国茶企做大的“产品因素”、“商业模式因素”和“广
中国传统古建大门制式 传统茶企恐难进入A股大门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下称《意见》),推出注册制改革、优先股、完善现金分红等一系列问题的相关说明,虽然此间报出重启IPO的好消息,但同时也意味着证监会用注册制和借壳难度的提升,向劣质企业关上了
不懂企业管理的老板 有多少茶企不懂卖茶?
今年有太多的茶企感叹茶市凶险,许多茶企人士告诉笔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茶叶生意真难做啊”!在看到街头大量茶叶店关闭的同时,除了体会到市场萧条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影响之外,作为营销人士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茶企存在不懂卖茶的问题
雷帝触网 茶企触网切莫盲从
日前应武夷山茶企之邀去往探讨网络营销问题,期间走访了数家茶企,得知几年的茶叶行业“关店潮”威力远比许多人的想象要严重得多,市场疲软现象让许多本身盈利困难的茶叶店难以为续。在这场“关店潮”的触动下,茶企又兴起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