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绩效衡量指标 中国反贪白皮书面世 反腐绩效如何衡量



首部反腐白皮书《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于2010年12月29日公开发布。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反腐机制,并对反腐倡廉6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梳理和总结。

白皮书评价正面,并援引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指出,近七成公众满意当前的反腐成效。

中国反腐,素来神秘,此番掀开面纱一角的属意是为回应国际关切。“由于宣传不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反腐廉政建设缺乏了解,甚至存在偏见、误解。”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认为,这是负责任的大国以国际通用形式,全面、客观地“释疑”,以正视听。

白皮书以“腐败”开篇,“奋斗”收尾,全文直面严峻形势、誓言反腐决心、阐释政策方略、总结过往经验。其中,策略部分提及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四个方面,以提出构建“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最大亮点。

白皮书描述,目前,中国已形成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这是中国首次明确七种监督力量。

此外,白皮书还描述了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全面介绍中国的反腐败职能部门;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论述“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第一次系统概述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进程及成果,等等。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6560 | 46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宣示反腐战略,勾勒了一张严密的反腐制度之网,并立下全力推进反腐的承诺,这本身已构成期待。如果今后白皮书能够定期发布,民众将检视和监督政策循序渐进的整个过程。”著名反腐专家、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倪星如是分析。

白皮书之外,猜想不断。有学界人士告诉记者,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反腐恰恰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切入点。鉴于以往的每次政改都从反腐起步,白皮书可能是一种信号。

而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则认为,中国反腐正进入攻坚阶段。去年1-11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9万件,结案10.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万人。

白皮书中构建的反腐机制看上去宛若恢恢天网,但实际上却面临绩效难题。为此,时代周报专访了竹立家、倪星以及邱家军。

嘉宾: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倪星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

 企业经营绩效衡量指标 中国反贪白皮书面世 反腐绩效如何衡量
邱家军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

时代周报:根据《财经》杂志对1987年—2010年120个高官贪腐样本的统计,比例最高的案发方式为“由他案引出”,占到60.44%;被举报的占25.27%;存在失踪、出逃等行为异常的占4.4%;另有9.89%的其他案发方式(包括内部反腐)。换言之,案中案已成为发现腐败的有效方式,重视举报亦为可行途径,但内部反腐的效果并不如群众和外部监督。这问题该怎么看?

邱:白皮书说,我国有七大监督体系,而前五大内部监督体系揪出来的案件又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反腐的结果。如果我们的内部反腐制度是成熟、完善的,那么,它就应该自主实现反腐功能。

倪:何谓“由他案引出”?这就是运气不好,其他人东窗事发后受到牵连。这是完全被动、偶然的反腐方法,而此种方式却占据了6成以上的比例。所以,我觉得,对于整个监督体系的描述的确非常严密,无懈可击,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整个制度运转起来。我们国家在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大大小小1200多个,是世界上最多的,但仅止于纸上。|!---page split---|竹:目前的反腐停留于内部,社会监督力量,包括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等,尚未有效发挥。历史及国内外经验证明,反腐的重要抓手是社会反腐,但我们缺乏社会平台和渠道。因为,百姓害怕报复,而目前的案例显示,举报人几乎没有不遭受打击的。

时代周报:制约反腐机制运转的原因是什么?

倪:一般来说,测量腐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客观测量,用官方发布的案发数量、涉案金额、涉案人数等数据度量腐败规模,但其中必定存在腐败黑数,也就是未被发现的腐败;二是主观测量,即通过民众观感估算腐败程度。但是,不管何种方式,真实的腐败情形,无法丈量。当“敌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无法知晓时,那么,我们就很难评判反腐对策是否“对症下药”,以及如何改善。

邱: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反腐工作应力图突破既有的瓶颈,尝试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比较务实的制度创新,孵化、培育一种权力监督体系。

倪:现在反腐不是法规不够,而是执行欠缺,但加强执行,并非易事。真正的反腐必然需要平行的权力制约,如果我们无法在这点有所突破,那么,目前机制很难奏效。

时代周报: 按照《白皮书》的精神,今后的反腐工作将如何推进?

竹:我认为,2011年的反腐工作必须有三点突破。

首先,进一步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平台,促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其次,治理“软腐败”。官员坐豪车、抽天价烟、出国考察胡吃海喝,种种现象观感极差,为了提高政府形象,必须有所改观,而改革可以从公车开刀。再次,强化财产申报。去年出台的官员财产申报新规将在今年全面铺开执行。这是一个重要看点,看你公不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我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公布到哪一级干部,如果只是普通的公务人员,那么,这可能又是走过场的秀。

邱:反腐呼唤制度建设,此次,白皮书提出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那么,最好不要把制度建设变成另一句口号,而是用于解决根本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0909.html

更多阅读

转 帝王权术之:“以贪治国”和“用贪反贪”

帝王权术之:“以贪治国”和“用贪反贪”●皇上的“以贪治国”什么叫以贪治国, 简单的说,就是你想当官就必须先学会怎么贪。换句话说,就是不会贪的人,永远做不了官或者是大官。中国的历史社会, 帝王治国其实就是帝王怎样驾御官僚的一个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困局之五:长期忽视对资源的全面整合

  在一个市场高度竞争的时代,拥有资源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资源的丰厚程度被提到了商业经营的战略性高度,而且前所未有,在飞利浦看来,资源制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日常饮用水企业

中国企业专利网 金砖中国企业不“金专”

     这两年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夹层融资服务的过程中,我经常在向企业家宣讲企业经营理念。在企业经营风格和战略层面上,我认为,身处中国这个金砖国家的企业,既要向德国企业看齐,又应借鉴日本企业,融两类企业之长,才能够在异常激烈的市场

企业经营的七大原则 中国企业流行的七大管理谬误

     在中国的企业中,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看似有理,十分理直气壮,且非常时髦的管理理念。这些管理理念被为数不少的管理人员时常挂在嘴边,开会的时候说,教育员工的时候说,对外交流的时候说,凡是可以显示自己的

声明:《企业经营绩效衡量指标 中国反贪白皮书面世 反腐绩效如何衡量》为网友十年戎马心孤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