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前加息是利好消息,因为这降低了稍后阶段出台力度更大的紧缩措施以及中国经济遭遇更严重硬着陆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王敏/文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各上调25个基点,分别达到2.75%和5.81%。这是中国央行自10月19日在三年内首次加息后的第二次,此前央行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遏制通胀。
这有点意料之中,也有点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近期加息的市场预期不绝于耳,意料之外是中国央行高管曾出来辟谣,说短期内不会加息。
对于这次“意外”加息,跨国公司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丹麦银行(DanskeBank)高级分析师弗莱明·尼尔森(FlemmingNielsen)表示:“这次加息并不太出人意料。不过,在中国官方近期的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太愿意加息,中国宣布的2011年宏观经济目标似乎也更倾向于支持经济增长,而不是遏制通胀。”
“中国提前加息是利好消息,因为这降低了稍后阶段出台力度更大的紧缩措施以及中国经济遭遇更严重硬着陆的可能性。”
“我们预期中国明年还会加息三次,每次各上调25个基点。我们预计这三次加息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
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的常健表示,中国央行的最新举措表明,中国政府决心展开“攻坚战”。
“中国央行已在三个月内两次加息,这一事实应该可以回答某些人对中国政府政策重点及目标日趋强烈的质疑和不信任。”
“它应该会让市场更加坚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在2011年对经济进行 ‘调整’,以实现平稳且相对较快的增长,同时控制住通胀。”
在安邦咨询看来,此次加息基本在预期之内。近期外汇占款的回落给了中国央行更多的腾挪空间。数据显示,11月新增外汇占款虽然仍处于3196亿元的高位,但比起10月的5301亿元明显回落,说明11月对“热钱”的严打有一定的效果,这可能部分减轻了中国央行对加息后跨境货币套利活动加剧的担忧。
安邦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此次加息主要起到以下的一些效果:一是明确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削弱通胀预期。如果说第一次加息之后尚有人对加息是否会持续表示怀疑的话,此次加息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开启。二是降低信贷杠杆,抑制楼市投机。三是提升资金成本,助力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加息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借款成本随之上升,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此外,预期加息之后还可能加强投资性资本的流入管制,鼓励资本流出来平衡升值及货币多发的压力。
外媒评价说,世界其它地区对中国央行加息应该心存感激。美国刺激性货币政策所造就的美元,有许多最终都流入了中国。因此,中国政府阻止这些美元推高中国物价的努力,降低了爆发令人讨厌的全球性通胀的可能性。
外媒报道说,尽管圣诞节在中国并不是公共假日,但此次加息的时机———圣诞节和一个周六的晚间———显然是为了减少此举对国际和国内市场带来的震动。
加息势必要加大借贷企业的财务负担及其生产经营成本,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薪资上调,跨国公司的营收多多少少会受影响。“商品价格起起落落,”通用汽车 (GM)中国公司总经理兼总裁甘文维(KevinWale)表示,“目前(我们的原材料成本)的确出现上升,但我们认为这是必然的周期性情况,我们有处理这种局面的经验。”
专家分析,此次加息,对人民币贷款依赖较强的跨国公司来说,短期内会直接产生信贷成本增加,贷款规模受到抑制,盈利能力降低等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伴随着人民币利率的提高和升值压力的增加,东道国和进口原材料价格将有所下降,这将有利于节约跨国公司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