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跳槽,如何跳得精彩
说到猎头,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跳槽。没错,无论职位高 低,无论工龄几许,任何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有可能面对跳槽。
哪些人适合跳槽?什么时候跳比较好?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而为?下面,我将从自己的本行说起,和大家共同探讨“跳槽”这个话题。
第一节 跳槽,先要跳出误区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
原先,跳槽是民营员工和外企员工的“专利”,现在就连国企也有不少人开始跳槽。原先,跳槽的多是一些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或中层人员,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职场新人。
据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在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便有近四成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属于主动离职的“跳早族”。离职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是不喜欢工作,有的是嫌薪水少,有的则是觉得太累,看不到前途在哪儿……
跳槽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学问。工作不是不能换,但跳槽首先要跳出误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跳槽动机就跳了,属于盲目行为。跳槽包含了“为什么要走”、“往哪里走”、“什么时候走”、“怎么走”、“走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成功的跳槽通常是骑驴找马式的行为。跳槽之前,你最好确定下一家单位一定能比目前这家更有发展前途,或者能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否则就有些冒失了。
有个从海外回来的张先生,在国内一家基金公司任职。可能是在国外生活久了,他的言谈举止都有些西化了。有一天,他找到我,说是要跳槽,理由是公司的户外活动太少了。在国外的时候,他供职的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就因为这个?”我很好奇,问他,“还有其他原因吗?”
他说:“没有。”
我问他:“那你确定要跳过去的公司就能够经常组织员工参加户外活动吗?”
他说不确定,只是希望如此。
这就对了,你都不确定下一家一定会有,那还跳槽干什么?我提醒他说,你现在是在中国,不是美国、英国,别说一个国家了,就是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人不应该老拿过往的经历来衡量现在的事情。
因为据我所知,张先生目前供职的这家基金公司发展空间很大,提供给他的薪酬也非常优厚,所以他根本没有实质的跳槽动机和需求,只是有点个人的小抱怨而已。因此,尽管有生意送上门,我还是拒绝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猎头这个行业。猎头,又叫猎头顾问,供职于猎头公司,平时干的就是物色、发掘人才的工作,所以也有人简称我们就是“挖人的”。通常说来,猎头顾问接受了委托方(也就是客户方,基本上是大中型企业)的委托以后,才会帮助其寻找所需的人才。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对许多公司的职位、薪资以及人员变动情况都会比较了解,这样才能在公司需要人才的时候,根据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人选。
猎头虽然也是中介,但是跟很多行业的中介不同,我们收费的对象是企业。每帮企业找到一个人才或向企业介绍了一个合适的人,我们都会向企业收取相当于这个人年薪的10%~35%的费用作为佣金。跳槽的人越多,我们的生意越火;跳槽的人越优秀,年薪越丰厚,我们收取的佣金也越高。所以我们服务的对象通常是优秀人才,以中高层人员为主。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你被猎头相中了,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然成为一个人才了!
如果说HR要考虑的不是一个人是否最优秀,而是他适不适合,那么猎头的职业道德便是看一个人是否需要跳槽再帮他,而不是谁的年薪高就挖谁。有句话尽管可能影响我们这一行的发展,但我还是要说:在工作中,跳槽的次数越少越好!
事实上,在我接触的人中,很多人才其实对跳槽没有太过强烈的动机和需求。粗略一点分,跳槽大致可以按照动机类型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跳槽的人通常是比较优秀的,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有着良好的人脉、丰富的资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突出的能力。他们对当前的工作状态也基本满意,之所以跳槽,是因为应付起眼前的工作来绰绰有余,想寻求一份发展机会更好的工作,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也获得更高的回报。
那么,什么是被动型跳槽呢?对他们来说,跳槽算是无奈之举。这部分人还没到真正需要跳槽的时候,只是出于对眼前工作的不满,比如福利待遇不好、工作没有乐趣、工作环境压抑、人际关系有问题、看不到发展前景……目前,这部分人是最多的,而且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说他们是为跳而跳,一点儿都不为过。
2009年刚毕业的小何,工作大半年后就跳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因为小何的专业是商务英语,而现在这家公司是做外贸的,需要她这样的人才。眼看着几个同学都去了类似的公司,加上自己现在的工作很不开心,小何干脆来了个“裸辞”。所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了,不给自己留退路。
辗转一番之后,小何终于找到了这家她认为是自己“完美一跳”的公司。可是她进了公司后才发现,当初应聘的是外贸助理,可是实际做的是市场助理。由于公司业务拓展很快,公司又让她负责国际市场的开发。小何压根儿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根本适应不了现在的工作。尽管薪资比做助理的时候有所增加,但她觉得压力太大。公司最近又给她下达了额度更大的任务,完不成就要扣工资。部门里的同事基本上都还能够完成任务,但小何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又动了跳槽的念头……
相比之下,中高层人员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盲目跳槽的也不少。以我接触最多、也最熟悉的金融行业为例,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其中就有1/4的人在跳槽的时候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加上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去了环境更好、薪资更高的公司,于是也坐立不安起来,想着哪天也跳槽算了。
殊不知,工作跟爱情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种“适合”包括阶段性的,比如说你目前的能力一般,并不适合在大公司工作,还需要再历练一段时间,否则去了也干不长久。这时候,哪怕有人向你伸出了橄榄枝,你也最好不要接受。一时的高薪、职位算得了什么?如果不能长久,神马都是浮云。
现在,人们跳槽跳得越来越频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压力大。这种压力不是工作的压力,也不是生存的压力,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当房价和其他物价都在噌噌噌地往上涨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便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你投以这样的眼光时,你扛不住了,于是在招聘广告前徘徊,在不同公司间穿梭。
其实,这么做有百害而无一利,工作没有乐趣不说,工资也会越来越少,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并不难,一是要认清自己,你喜欢什么工作,你自己最清楚;二是要有主见,一旦选定了,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随波逐流。
下面,我罗列几个比较常见的跳槽类型,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1.发展式跳槽。公司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为个人的发展前程而跳槽。这基本上属于主动型跳槽。
2.挑战式跳槽。喜欢向新的领域、新的岗位、新的高度发起挑战和冲刺,永不服输,也是主动式跳槽的一种。
3.“钱”途式跳槽。以金钱为目标,追着高工资走,谁给的钱多,上谁那儿去。这么说没有贬低这类人的意思,喜欢赚钱没有什么不对,他们挑选新单位时也的确是把薪资水平当做第一参考因素。
4.选择式跳槽。在一些特定领域选择不定。是当公务员、去事业单位还是去企业?去企业的话,是去国企、外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不清楚,故而频频跳槽。这些人跳槽得最频繁,还振振有词:“不多试几家,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5.感觉式跳槽。跟着感觉走,感觉好就干,感觉不好就走,美其名曰“顺其自然”。这部分人不乏随大流的,别人考公务员,他也考,别人进外企了,他也心痒痒的,缺乏主见。
6.习惯式跳槽。跳着跳着,有的人就跳槽“上瘾”了。他们的能力没得到有效积累,耐性却越来越小,人熟了,环境也熟了,一没有新鲜感,就觉得烦而无味,想换份工作。这跟挑战式跳槽有着本质差别。
7.创业式跳槽。这类人是“心机”最重的,有目的地到相关的企业走一圈,了解行业情况,熟悉行规、制度、技术、成本等各项指标,为自己创业打基础。
无论你是哪一种,既然选择了跳,都最好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真的非跳不可吗?第二,跳出去会比现在好吗?第三,能胜任跳之后的工作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放手去跳吧。但是记住,跳槽有风险,行事需谨慎!|!---page split---|
第二节 怎样跳槽最有利说到跳槽,怎样跳最有利呢?当你真的到了非跳不可的时候,怎么跳才能跳得更高、更远呢?
首先,要挑选合适的跳槽时间。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来看,每年的七、八月份和年初都是不错的跳槽时机。原因在于,每年的七、八月份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加之随后的九、十月份素有“金九银十”之说,所以很多人希望赶在夏天找好下家,这样便于自己进到新公司后,马上迎接“金九银十”的到来。另外,由于很多人在年底领取年终奖后,会考虑换工作,所以到了来年年初,很多企业的很多岗位都会有空缺,企业也会着急。选择这个时候跳槽,正好契合急迫的供需关系。
其次,要考虑好跳槽的时机。
在所有跳槽类型中,我最欣赏的是主动型跳槽。这种“主动”不是说你主动辞职就算,而是说你确实是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跳槽,而不是因为在原有单位工作得不如意、不开心。主动型跳槽的人也关心薪资水平,但他们更关心公司的制度、目标和企业文化,以及给自己设定的岗位职责。目前,我接触的人才也主要是这类人。对他们来说,跳槽只是一个瓜熟蒂落的结果。
这些人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也是许多人想要努力的目标。如果你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那你跳槽时就要考虑好第三个要素:挑选合适的对象。
回到就业这个话题上,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不是“工作”,而是“好工作”,也就是这些人目前做的工作。很多人解释跳槽的动机时会说:“我想找一份好工作。”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尚且不易,何况一份“好工作”呢?人人都想找一份“好工作”,那什么是“好工作”呢?你想过吗?
是挣钱更多,还是职位更高?抑或能够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我想,许多工作了好几年的人都说不清楚,因为在我接触的这些渴望跳槽的人中,他们最常使用的衡量标准竟然是规模和实力!
他们认为,既然选择跳槽,那么准备跳进去的这家公司一定要比上一家公司规模更大、实力更雄厚才行。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去大单位才能挣大钱,才能学到更多东西,大公司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大公司上班,也比较有面子。也就是说,公司够大,就基本上能帮他实现前面那几个愿望。
有一位姓陈的先生找到我,希望我们帮他找一份“好工作”。陈先生今年刚满40岁,是国内一家二级券商的营业部总经理,对他来说,“好工作”就是到一家一级券商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我们也帮他实现了愿望,把他推荐进了一家一级券商的某大型营业部。
陈先生换完工作后,职位还是总经理,工作起来却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压抑。原来,他的人脉资源主要在南方。这家一级券商刚开始想拓展南方市场,所以双方一拍即合。但是等他来了之后,公司却突然调整业务,决定让他巩固和继续开发北方市场。虽然陈先生把客户资源带过来了一些,但是凡事总有个适应过程,加上这是个大公司,方方面面的培训、学习很多,尤其是英语和电脑操作。陈先生以前缺乏这方面的操作技能,现在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有些跟不上节拍了。
其实,只要仔细想一下就能明白:既然是大公司,既然给你提供优厚的薪资,那么对你的要求肯定也是低不了的。现在这家营业部之所以会聘用陈先生,主要是因为他在业内拥有丰富的人脉和客户群,但这些优势现在由于公司战略的改变而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情况仅持续了半年,陈先生就被迫选择了离职。这期间,陈先生不仅没有开拓多少人脉,相反,还失去了一些。这样的结果于他而言,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或许有人会心存侥幸,觉得他只是比较背而已。那我再举一个例子,也是最近发生的,或许会从另一个角度给你以启发。
今年45岁的吴先生是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投行部负责人,管理着全国17个营业部的工作。按理说,吴先生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比羡慕的。可是吴先生告诉我,他想跳槽,而且想去小一点的证券公司。
我当时就有些纳闷。他跟我说:这家大公司各方面的确都不错,他在这里实现了他很多人生价值。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增大、工作节奏的加快,他越来越难以顾及家庭,家庭的温暖似乎离他越来越远了,所以他想到一家小的证券公司工作。这样,时间或许会充裕一些。
不久,吴先生就到了一家小的证券公司工作,职位是公司副总。虽然薪资没有以前高,但是工作轻松了许多,他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家人了。于他而言,天伦之乐才是无价之宝。
我觉得吴先生这是一种很理性的跳槽,当初去大公司没有错,现在离开大公司也没有错,关键是适合。跳槽时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现阶段状态的公司,才能“跳并快乐着”。
很多人跳槽时只考虑到了对象和时间,而忘了最重要的“时机”,才走了弯路,吃了大亏。“人往高处走”的“高”不是指所谓的大公司、高薪资,而是你心里面的一个高度。所以,有时候“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关键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了什么而跳槽。
哪怕这是一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你也最好考虑清楚再进去,千万不要等到自己忍无可忍了才开始改变。在我和朋友接触的跳槽者中,不乏从国企、事业单位中往外跳的,这种跳槽就比其他类型的跳槽所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
第四,学会适当包装自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跳槽的途径。优秀人才选择跳槽,一般是通过猎头公司来推荐,很少有人才自己主动去接洽公司的HR的,否则就跟普通应聘没什么区别了,因为这样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让自己处于被动位置。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存在的一大原因。许多行业都会有自己的猎头公司,像我们华尔街猎头就是以金融界人才和客户为主的。
如果不是你找到猎头公司,而是猎头打电话给你呢?这时候,你显然已经被“盯上”了,又该怎么办呢?
给大家提几点小建议吧。
1.不用证明自己,交流的内容以工作为主。接到猎头电话,说明你比不少同行优秀,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还没到可以趾高气扬的地步。你可以谦虚、如实地告诉对方你现在的工作情况,然后询问是哪一家公司哪一个部门正在招人、自己是否符合这个职位。谦虚一点并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反而会让猎头对你生出更多好感,也显得自己比较稳重。
为什么要把这列为第一点呢?因为在我接触的许多人当中,他们接到电话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停地证明自己,强调自己能力多么多么的强,资源多么多么的丰富。其实,这些还用证明吗?你要是不优秀,猎头还会给你打电话吗?这时候,你最需要关心的是合不合适的问题,而不是证明自己。
2.交流的时候不要夸大其词。很多时候,人才接到了猎头的电话,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很容易说一些夸大其词的话。这一点在职场很忌讳,因为猎头和企业一样,在选人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品必须好。一旦言过其实,你就有可能被认定“人品”有问题,日后也很难再被猎头推荐了。其实,人才大可不必担心“包装”的事。猎头是干什么的?只要你提供如实的情况,他们自会为你量身打造出一张职场“名片”。
3.要耐心,不要有抵触情绪。通过猎头推荐和直接到企业应聘毕竟不同,要对猎头有信心,双方保持联系和沟通就行了。有些人可能对猎头工作不了解和不理解,加上自己近期还没有换工作的打算,故而对猎头打来的电话比较抵触。还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手机号、工作单位及具体职位等信息是隐私,被猎头所掌握了,很是气愤。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猎头的工作本来就是搜寻人才,为人才和企业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不了解你,怎么可能帮你的忙呢?
有些人担心这样一来,自己的隐私会对外泄露。这就更加没有必要了。因为这些信息对于猎头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又岂会轻易外泄?就算委托方打算要,在没有征得人才的同意之前,猎头也不会把你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的。与猎头保持联系,对你来说没有害处,反而可以从中了解一些行业资讯。更何况,将来说不定就在哪一天,你需要他们帮助了呢!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来说,要被猎头关注,似乎还不太现实。但是,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可以把这当成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只有时刻想着自己会被“猎取”,你才会更有竞争力。换言之,是自己主动投递N多简历、去N多家公司面试有价值,还是有猎头主动找到你,把你进行包装后高调地推荐到企业里去更有价值呢?有些行业由于工种的不同,可能根本不需要猎头的关注。但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推销自己,那些能够欣赏你、帮助你的贵人不也是一种“猎头”吗?
最后,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在跳槽中,除了做人要低调以外,还要注意别把事情做绝,凡事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管是通过猎头找到的工作,还是通过朋友、熟人找到的,都应该表示一下感谢。
有一些人通过猎头公司去了新公司之后,连最起码的感激之情都没有。他们认为,猎头公司把自己推荐给企业时,已经收取了企业不菲的佣金,猎头公司应该感谢自己才对,是自己让猎头公司赚着钱的,怎么还要感谢猎头公司呢?结果,在需要找工作的时候,那叫一个热情,那叫一个诚恳,可是成功跳槽后,却换了另一副面孔。
做猎头的,就不可避免地要和许多企业的HR打交道,希望他们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有一次,我帮一个人成功跳槽,当上了一家证券公司的HR经理。我很高兴,心想这家公司以后的猎头业务肯定会交给我们。可是当我兴冲冲地给这个人打电话时,他只是寒暄了几句,然后说他很忙,匆匆挂掉了电话。
我想,也对,人家刚上任,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于是,我过了半个月再给他去了电话。不料,他这次的态度完全变了,说什么不要经常给他打电话,影响他的工作。至于猎头业务的事情,他也一口回绝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看待这件事情,但我想,这个人如果也是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今后的工作,肯定会吃不少苦头的,这对他的职场前程也会有所不利。古人说:“凡事不必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三分余德于己。”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在职场中,过河拆桥从来都是遭人唾弃的一种表现。
第三节 跳槽的资本,你考虑过吗很多人在谋划跳槽,但是又有多少人去考量过自己跳槽的资本呢?换句话说就是——你拿什么去跳槽?丰富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客户资源?骄人的战绩?超牛的人脉?上述罗列的这几点,你具备几点?如果你一点也不具备,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放弃跳槽的念头吧!
以我的工作来说,雇主愿意花费不菲的佣金通过猎头公司猎取优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如果你自以为是个人才,可是连上述的几点都不具备,那么你又拿什么去打动对方呢?对方为什么要给你机会?所以在你考虑要跳槽的时候,一定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这样说话可能比较直白,不够委婉,却是发自肺腑地希望朋友们不要走了弯路,做一些错误的选择,贸然跳槽很容易让你进退两难。
那么,企业喜欢哪些人才呢?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跟大家说说猎头心目中的优秀人才是什么样的。一般说来,既然企业愿意花费大价钱,那么需要猎取的人才也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第一,他们通常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企业需要猎头公司去猎取的这些人才,一般来讲,都希望对方师出名门,希望他们的学历高一些,这样他们的知识结构会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谁掌握着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谁才能笑到最后。
由于工作的性质,我几乎每天都要跟企业打交道,要帮助他们挑选合适的人才。我从中也了解到,那些有过海外求学以及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非常地受青睐。因为企业觉得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外语水平更好,这样一来更容易帮助自己的企业与国际接轨。
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始终是必要的,不要被“读书无用论”一类的鬼话给骗了。学历虽然在贬值,但没有学历或学历一般的贬值得更加厉害。工作之余多读点书,多接受些培训,始终是有益无害的,有空了也不妨考些派得上用场的证书。
第二,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企业总是希望被猎聘过来的人才,能够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应聘者工作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拥有丰富的人脉及市场资源。你哪怕不能全部做到,也要至少拥有一条。毕竟,企业肯花大价钱把你请过来,是希望你能够快速地为企业创造更加可观的价值财富,而不是让你来学习的。
所以跳槽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有没有利用现有的平台认识尽量多的人?我要是跳槽走了,现有的人脉资源我还能派上用场吗?如果你不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劝你还是在现有单位再坚持一段时间。
有些人会说:“我在现有的单位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想换一家好一点的单位,工资低一点也无所谓,能学到东西就好。”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工作,这没有错,但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跳槽,就绝对是大错特错!注意,公司不是学校,不负责培养新人,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
第三,这些人还要爱岗敬业,忠诚度高。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喜欢那些频频跳槽的人才,总觉得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不爱岗敬业。一个有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你看他的简历,假设情况一:这5年他换了3家公司;假设情况二:这5年他就换了一家公司。你如果是企业的HR,将会怎么看待呢?前者会让人觉得这个人过于浮躁,没有把工作做得深入,要么就是自身能力不高。而后者会让你觉得,这个人能把一份工作做这么久,应该是爱岗敬业的,应该是把工作做得很透彻了,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还不错。
当然,对于那些频频更换工作的人,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就是人家的问题,这其中或许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但是一个企业的HR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他只会按照企业的标准来筛选人才,以跳槽频率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
整体说来,企业方会通过猎头来寻找的人才通常有“三高”:高学历、高职位、高薪资。若是按业务能力来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精通某些高端技能的技术性人才,比如高级编程人员、产品研发人员、投资经理等;还有一种是阅历和资历较高、有着丰富的人脉和市场资源的高层管理人员,比如银行行长、市场总监、总经理等。可以说,这些优秀人才能有今天,都绝非一朝一夕努力的结果。
如果你一时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你就需要给自己好好做个职业规划了。
你首先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一,要了解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二,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很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上。
比如有些人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来不及“择业”,只能选择先“就业”,先找一个只要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或者不了解自己的志趣和专长,抱着“先找个工作看看再说吧”的心态去工作。这种没有经过规划和思考的工作方式,显然无助于自身成长。相反,准确地定位,可以让你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可以把你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比如一个学法律的人,如果一心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那他就得先找准定位,且不管这个想法是否过于“疯狂”,首先要想好自己是否有启动资金,是否有承揽业务的渠道,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律师团队等。如果这些都不去考虑,就算你勉强将事务所开起来,那将来运作起来也极可能是举步维艰。
再比如,你从小就立志要当飞行员,可是你又有点恐高,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得定位了,要么克服恐高,要么放弃这个打算。
那么如何定位呢?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基础和特点,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其次要充分了解你所关注的职业,要清楚地知道工作的内容、责任、环境,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如果这两点不了解,就容易产生求职的误区。
以前,有个女孩子到我当时所在的一家广告公司来面试。她来了之后就问我:“怎么没有看见摄像机和摄影棚啊?”我说:“怎么了?”她说:“我是来应聘广告模特的,你们不是广告公司吗?不就是拍摄广告的吗?”这个女孩子初出校门,涉世未深,在她看来,广告公司就是给电视台拍摄广告的。其实,报纸、户外以及网络等都可以通过代理发布媒体广告的。你对这些都不了解,就有可能对工作“想当然”,甚至望文生义了。
有了准确的定位后,你最重要的还是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有些人迷信职业规划,觉得职场规划就是灵丹妙药,有了职业规划就可以羽化登仙。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曲解做职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了。
曾经有个姓杨的求职者打电话给我,说他目前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从事投资咨询的工作,目前年薪4万,希望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做一个职业规划和指导,以帮助他在短时间内达到年薪15万的水平。
听了他的详细自述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人比较浮躁。说实话,小杨的业务水平还是不错的,口才很好,思路清晰,但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加上人还比较年轻,所以有些急功近利。
小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学而不精。在投资咨询行业里,他还只是个小学生,对于更多的行业知识,他知之甚少。其次,他目前做的是投资咨询顾问,不是投资分析师或咨询师。虽然这都属于投资咨询的范畴,但是任职要求不尽相同,薪资也会相差很多。
如果在证券公司里做高级投资分析师,那么薪水自然不会低,可小杨只是在一家很普通的投资管理公司做投资顾问,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薪资,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职场人士追求高薪资无可厚非,可薪资增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自己在工作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走捷径,只会让自己吃更多苦头。
还有一些求职者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觉得自己出身名校,如果去做一些很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大材小用,甚至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还有一些求职者太过于依赖猎头公司,把自己职场的“终身大事”完全托付。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你能把它落实到什么程度。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并假以时日,你一定能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到时候,猎头的下一个目标,说不定就是你!|!---page split---|
第四节 跳槽前后要注意哪些事情呢接下来,和大家说说跳槽的一些注意事项,这关系到你是“勉强着陆”、“平稳着陆”,还是“完美着陆”。很多人一旦决定跳槽了,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只会充满对下一家公司、下一个岗位的憧憬,而忽略了当前的工作职责。
在他看来,这家公司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他留念的了。这就好比一个人马上要买一辆新汽车了,对于他现在开的这辆,他就不会再去好好地保养和维护了,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在这辆即将成为别人的二手车上做投资了。
人才去意已决,而且也物色到了合适的公司和合适的职位,跳槽一触即发。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你现在的工作。你要继续拿出你的热情,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甚至要拿出比之前更高的热情和更加认真的态度来。
为什么要这样?我先举个新近的例子吧。
华先生之前在一家银行工作,做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因为跟某个领导的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加上华先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并不在这个领导之下,他便觉得自己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动了跳槽的念头,并很快付诸行动,委托我们公司将其推荐出去。
我们很快就为他找到了合适的雇主。三轮面试过后,新的雇主对华先生的表现很满意。接下来,就是华先生等最后的通知了。与此同时,华先生也办理好了离职手续。可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雇主的电话。对方告诉我说,华先生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是有一点,就是不服从领导的管理和安排,而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很纳闷,问道:“你们怎么知道华先生是个不服从领导管理和安排的人呢?”
对方说:“我们银行的HR恰好认识华先生现在供职的这家雇主的HR,于是随口问了一句。结果对方就说了,华先生的领导经常反映他工作不积极,还不服从管理!”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华先生是无力去辩驳的。我相信华先生最多跟领导有些不合,对待工作还是很认真负责的。因为我接触过华先生几次,跟他聊天时,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工作态度很好的人。但是我相信又有什么用呢?
就这样,华先生与即将入职的工作失之交臂。究其原委,不怨别人,只能怪华先生离职时的收尾工作没有做好,他应该主动去和领导冰释前嫌,哪怕只是表面的。至于工作的交接,更要尽心尽力,千万不要在最后时刻给老东家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任何一个行业,做到一定阶段后,你都会发现,圈子其实很小。只要你有理想,只要你想往高处走,你就要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否则,今天的不负责,都有可能成为明天阻碍你成功的因素。
对待老东家是这样,对待新公司更应该如此。一般来讲,一个人跳到新公司之后,都会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地工作。毕竟,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自己也必须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群体当中,不好好表现是说不过去的。但就是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保持良好且平静的心态,尤其是通过猎头公司跳到新公司的,千万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要时刻谨记低调做人的原则。
有一次,我们推荐了一个很有能力的女士去了一家新公司。她姓官,在跳槽之前就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她本人也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跳槽之后,官女士发现新公司的员工普遍年轻,所以当她带着一身光环进来之后,并没有出现她想象的同事佩服、下属崇拜的场景。但她觉得这些年轻人应该以她为榜样,去奋斗去拼搏。
其实,官女士这样想也没什么不对,毕竟她是个很优秀的人才,这些年轻人确实应该多向她学习。事情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但是,官女士在工作中慢慢地感觉到,这些年轻人似乎没把她太当回事,更谈不上仰视她的感觉了。于是,她决定给这些年轻人好好地上一课,有空了就经常给下面的员工、身边的同事讲述自己曾经辉煌的历史。
对于官女士,同事们一开始是有些佩服的,但是后来发现她太高调、太一本正经了,反而有些反感起来,甚至故意和她唱反调。长此以往,官女士的工作都无法按部就班地开展了。事情的发展跟她所预期的完全相反!
职场老人跳槽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何况一些职场新人呢?所以,我一直建议新人不要轻易跳槽,如果跳了,也不要把所谓的“年少气盛”和“恃才放旷”带到新的公司、新的岗位。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就这个性格,就这个脾气!意思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爱咋咋地!”但是在职场中,不可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做事,而应该是你去迎合工作。
如果跳槽后发现这家公司不如自己想象中的好,也不要轻易更换,更不要把不满天天挂在嘴边。要知道,频繁跳槽伤害最大的始终是自己。
有一位姓叶的小姐,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了,绝对是元老级别的。她跟我说,自己在这家公司也基本上做到瓶颈了,身边很多朋友都劝她换个工作工作环境。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叶小姐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找到我,说想要换一家公司,哪怕薪资待遇没有现在好也行。
我很快就为她找到了一家公司。经过几轮面试,叶小姐很快上班了。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叶小姐就打电话给我,说想再换一家公司,因为目前这家公司制度太苛刻,员工保险体系也不完善,如此等等。
我问道:“那你入职之前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些呢?”
叶小姐说:“我当时就想着赶紧换个工作环境,其他方面的还真的没有想太多!”
这下麻烦了!我告诉她,现在只能帮她慢慢物色了。后来,她又换了几份工作,可是干的时间都不怎么长,她也觉得越换越糟,还不如之前几家的好。
其实,叶小姐这种行为对她自己、对现在的雇主,以及对我们猎头公司来说,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她这样在短时间内频繁离职、跳槽,会给她以后的雇主留下忠诚度不高的印象;至于现在的雇主,会认为她不够沉稳和踏实;对于我们猎头公司来说,客户则会认为我们在审查和挑选人才的时候不够认真、不够负责。
为什么频繁跳槽不好呢?别的不说,大家想想三国里的吕布之死就知道了:吕布武艺过人,刘关张三人合着打他一个,也不能占到便宜,辕门射戟一事更是让人叹服他精湛的箭术,故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最后却被曹操杀死了。其实,曹操抓住他的时候,还有爱才之心,想留他效力。但是刘备的一句话就把他给葬送了:“明公(指曹操)难道忘了丁原、董卓是怎么死的吗?”吕布曾认丁原、董卓为义父,却又先后背叛了他们。这样的人越有才能,产生的危害也就越-爱华网-大,所以曹操毫不犹豫地把他杀了。频繁跳槽的下场就是这样,你难保什么时候会遇上一个像刘备这样的人,他可能是HR,也可能是你以前的老板、同事。
后来,叶小姐告诉我,说她现在真后悔当时盲目地离开之前那家公司,觉得自己行事有些冲动。这正应了那句话: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现在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也奉劝新人们,工作时不要心猿意马。可能你觉得我的话有些说教,但是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能力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跳槽,是欠妥的,很容易顾此失彼。这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眼前的工作,打好基础,多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否则对你来说,跳槽就会变成“跳糟”。
第五节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找到一份好工作说到工作不好找,想必很多人都会深有体会。
我之前看到《广州日报》的一则新闻,说2009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有600万,2010年的数据是630万,2011年则将突破660万。但是与此同时,相应的职位却在减少。不仅如此,步入职场之后,你还会发现,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社会脱节的,理想和现实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现实,我们是很难做到不无奈和不迷茫的。
对于我们金融行业来说,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早在大家大叫就业难的时候,金融界就因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进行了一次全球性的大洗牌,有的企业破产或重组,有的被兼并。对于人才而言,有的被减薪,有的被裁员,有的一瞬间就变得一无所有。根据华尔街猎头公司的调查统计,全球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余个职位,有超过15%的华人回国找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大家对比一下同期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增长率就清楚了。
时至今日,这场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仍未消退。你看看现在的物价、房价以及股市里的泡沫经济,你不觉得“钱不值钱”了吗?这些都是我们在变相地为其买单。如果不对市场进行有效监控,金融危机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具体到工作,金融危机的爆发震动了全世界的职场,加速和推动了职场新一轮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
第一,金融危险促使许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此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家门口的生意都让外地人做了”的现象非常普遍,且愈演愈烈。人们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所以争相出国留学,然后就在国外求职。还有一些偷渡客,抱着对某个国家“满大街都是金子”的梦想前去淘金。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出国留学、去海外工作有什么不对,我只是想提醒各位,跟跳槽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一样,国外真的适合你的发展吗?现有的环境真的容不下你了吗?
可以说,选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回国的华人,绝大多数是一种情况,就是在那边实在待不下去了!要么被减薪,要么被裁员,那个“人间天堂”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至于选择这个时候来中国发展的外国人,不乏想来这里碰运气、规避风险的。或许也只有这个时候,很多人才会想起还是祖国好啊!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说的话很偏激,而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作为一名猎头,我接触了大量回国找工作的华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留学后就在国外工作的。他们也不讳言,有些是在中国念完大学后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去国外发展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觉得在那里比在中国更有发展前途。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但凡有点本事、有点实力的人都倾向于把子女送到国外,还美其名曰“去学习和感受西方文化和思想”?
这本无可厚非,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总有一些国人认为国外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呜呼哀哉,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不是盲目地跟风。从这一点来看,金融危机的爆发或许是一件好事。
第二,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对工作的态度。
金融危机的震慑力,让全球的经济体制遭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泡沫,还是次贷危机的扩大,无疑都是这场大戏的主角。究其幕后元凶,首先就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
所以,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在一开始是无法想象的,众多企业关门倒闭,人才面临新的选择,而这种无奈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让人身心俱疲,找个工作尽快上岗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从美国华尔街回国寻求发展的华人中,有这种想法的人占了大多数。金融危机似乎在一夜之间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让他们措手不及,甚至喘不过气来。
这就像今天的就业难一样,僧多粥少,人们对工作也就不那么挑剔了。据统计,2009年的时候,本科毕业生愿意接受零月薪的只有1.2%,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则一下子升到了20%。这也是我虽然是个猎头,却不鼓励频繁跳槽,尤其不建议新人跳槽的原因所在。
第三,企业雇主和人才的心理较量出现了变化。
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不是看你有多高的学历,也不是指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看你能创造多高的价值。但是现在,很多雇主首先看的是学历,然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至于创造的价值,要等入职后才能验证。在招聘活动中,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企业一个很一般的职位,现在也对学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方的说法是,我们是大公司,就是招一个前台、一个保安、一个保洁,都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要不然怎么提升我们公司的整体素质呢?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真的有些牵强,也是对许多人才的侮辱。如果把这种想法生搬硬套到一些重要岗位上,就会抹杀掉许多优秀的人才。
还是以金融界为例,我之前接触过两个从华尔街回来的人才,无论是他们的学历还是工作经验,在我看来都堪称优秀。但是我通过猎头渠道把他们安排到国内的几家银行面试后,他们并未得到想象中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这些人才有“落难”的嫌疑,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国内的企业还是很需要这些海外人才的。以银行为例,国内商业银行在知识性、技术性方面都不如海外,譬如资金业务、外汇业务、投行业务、票据保理业务、科技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等,中国银行业亟需借鉴和吸纳国外的宝贵经验。通过这些回国精英的帮助,他们能够把业务做得更好,更加国际化。其次,国内商业银行有不少在扩大网络,尤其是向海外开设分支机构,这些工作要是有华尔街金融人士的帮助,就会加快进展,也更加稳健。此外,这些人经历过金融风暴,在业务发展选择上的思考和对风险控制的理念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中国的商业银行所吸收和借鉴。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两个华尔街精英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亲自拨通了那几家银行HR的电话。
有一家银行的HR说,国内的人才能够胜任现有的工作,没有必要招纳“海归派”。加上“海归派”要求的薪资一般都比国内的人才高很多,如果招纳他们,公司成本会增加,还不如等到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处境的时候”,让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样我们就更有主动权。
另一家银行的HR告诉我,他们之前接触过一些海归人才,觉得他们有些“水土不服”,短时间很难适应国内的工作。还有一家银行的HR觉得,国外的一些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内可能还没有用武之地,如此等等。
虽然国内很多的金融机构都表示愿意吸收和接纳海归人才,甚至主动去国外猎取高级人才,但是据我的了解,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企业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观望,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去“抄底”海外人才,而不是合适就录用。
虽然我也很为这些人才抱不平,但是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企业方手里。他们是否聘用这些海外人才,主要还是取决于当下公司业务开展的范畴和发展规划的整体部署。对于海外人才来说,适当地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以及更快地融入国内的工作,都是必然的。俗话说“入乡随俗”,在中国就要考虑中国国情。
这对职场新人也是有启发的,职场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风云变幻、波澜起伏,今天的招聘和求职都已经不同于往日,这其中掺杂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大企业还是小公司,无论是高管还是小职员,结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稳扎稳打,理性地对待,才是上上之选。否则,大家都感受得到的金融危机过去了,而属于你个人的金融危机才正要开始!
许多人因此选择考研或读博,有不少人在泼冷水,但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学习更多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现在很多行业都对专业、学历、资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连搞房地产中介的,都开始要求持证上岗了。所以,掌握更多技能,多拿几个证书,终究不是什么坏事,艺多不压身嘛。
尤其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以前毕业后找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现在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从业门槛提高了不少,比如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规定,所有从事金融业的人士都必须持证上岗,没有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等一系列相关证书,是不能进入金融行业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在上学的时候是无法考取这些证书的。对他们来说,求职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我也要提醒一下读者朋友,选择之前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费了很大劲拿到相关证书后,才发觉这个行业或这个职位不适合你,然后又去考取另一堆证书。一定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盲目行动。
其实,职场中最要命的从来不是学历、经验、能力一类的东西,而是害怕改变的心态。职场是一个重要性不在婚姻、人生之下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亲自面对。但我在给别人面试的时候,见到过朋友陪着一起来面试的,见到过二十好几的人还要父母领着来面试的,也见到过家长到招聘会现场,帮孩子咨询工作并投递简历的……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想问一个问题——职场真的有这么难以面对吗?
我曾经问过一个陪着女儿来我公司面试的父亲,我问:“您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应该让她独立,让她自己来面试,您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妥吧?”这位父亲说:“孩子的能力是有的,就是不太好意思,有些紧张,所以要我来陪着她。”听了这位父亲的话,我在想,那她日后到公司上班,如果也不好意思、有些紧张,那么这个做父亲的是不是也要陪着她来上班呢?在后来面试的时候,这位父亲居然要求跟女儿一起进会议室,看着女儿面试。我真的有些无语了!
最后,我还是录取了这个女孩子,不是因为她有多么优秀,而是我实在是不想让这位“爱女心切”的父亲伤心。然而,这个社会是残酷的,像她这样“不好意思”的面试者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幸运,碰到我这样心软的面试官。
一个人要是不独立,就算不曾有金融危机,就算现在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