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0月18日公布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以专门的条款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在9月29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刚刚举办完了成立五周年的庆典活动,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当时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就表示,“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木塑产业的支持力度肯定会更大。”中共的这份“意见”也就声称,对循环经济相关领域,“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木塑业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原则,政府层面对之大力支持,在不断提升木塑技术水平的同时,如今,中国木塑业,也亟需提升知名度、提升市场普及率,这需要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来“给力”。政府对中国木塑产业的支持日益加强一年前的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组织召开了“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刘嘉出席会议,介绍了中国木塑产业的发展态势,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中国生物质塑化/木塑复合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思路》。对于整个国家层面“十二五规划”的制订,这些工作,当然也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中国木塑产业相对其他某些产业,也许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姑且先不谈,但是,有一个明显的情况很令人高兴,那就是在政府层面,特别是在中央政府层面,这些年来,对木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不断地在加大。”刘嘉说,“这也就说明,木塑产业是完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是完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4948|7木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至今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从2001到2006年,国家发改委一直将木塑材料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项目”;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其中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中有关或涉及到木塑材料的项目就高达18项,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向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杠杆,鼓励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优先发展的68项主题中,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与5个领域的5个主题相关联;2002年,中国科学院将木塑材料列入《2002高技术发展报告》,当年,科技部也将木塑材料列入“863”项目和“948”计划,并设立木塑课题组。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于今年7月23日联合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在刘嘉看来,它也为处于资源综合利用前列、发展势头强劲的木塑产业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如今都在谈‘十二五’规划,在上一个五年规划里面,新型复合材料其实也就名列其中,就是说,国家对木塑的支持是连贯的。”刘嘉说,“在政策方面也好,在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也好,如今,木塑都占有相应的地位,2001年前后,关于木塑的论文一年才几篇,现在就有1500多篇,可以这么说,现在,凡是做材料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没有不知道木塑的。”中国木塑行业亟需整体性的推广尽管木塑产业在政策层面不断得到支持,但就现实而言,木塑产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一度被评价为“叫好不叫座”。“当然,这个说法是一些年前的事情,就目前来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片面的。为什么会‘不叫座’?到底是木塑本身的原因,还是具体的木塑产品的原因。”刘嘉说。在刘嘉看来,“木塑”在其本质属性上,当然是具备优势的,但这种“技术”由不同企业,具体化为产品,木塑产品的质量是不是过硬?“有的企业的产品非常优良,有的企业的产品有缺点,那么,这就不是木塑本身的问题。”刘嘉说,“但当然,不断地提升木塑技术水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总整体上讲,中国木塑产品的市场普及率还不高,“在市场上,很多人还不知道有‘木塑’这个事情。”刘嘉说。他提到一个市政改造工程的案例,政府方面一直在讨论到底是用什么材料,水泥、石材还是原木?直到最后,有人向政府提到木塑材料,政府才决定试用,示范工程建好后,政府立即拍板,全部使用木塑材料。木塑材料是具备很大优势的,比如原料的多样性、产品的可塑性、应用的环保化等,但是,为什么它的普及率、知名度还不高呢?“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刘嘉说,“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国土太大,而我们木塑产业目前还太小,这个产业还很新,虽然它在政府政策层面得到重视、得到支持,但在广泛的市场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市场化的推广工作也非常重要。”刘嘉认为,目前,还不仅仅是具体的木塑企业需要对自己做市场推广,对中国木塑行业做整体性的推广也非常重要,这是一项亟需的工作。“比方说,某个木塑企业拿出钱来,在央视新闻联播后面做半年广告,木塑知名度肯定很快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哪个企业现在能做这样的预算呢?”刘嘉说,“很多工作,都只能逐步来做,目前,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各大相关产业政策里面,几乎都包括了‘木塑’的名字,这已经很不错了。”要大力培育成熟的木塑市场据统计,自2005年开始,中国木塑产业一直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飞速发展,2009年,中国木塑产量接近30万吨。一般而言,木塑对资本的要求并不算特别高,“比如说,投建万吨规模的工厂,大约需要3000多万。”刘嘉介绍,“目前在中国,年产能达到万吨的厂家有十来家,但实际产量过万吨的,不到5家。而万吨规模的,现在就算是‘大型企业’了。”目前,木塑企业本身的体量不算大,投入、产能、产量、影响力也就不大,至于说企业为什么不做更多的投入,“具体的企业各有其原因,我想有一个因素是,目前中国木塑市场还不够成熟,还在发展之中。”刘嘉说。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的产能、产量,不管是大还是小,相对而言,意义都打了折扣。现在,木塑材料最主要还是应用在建筑领域,建材市场的规模非常大,木塑材料只要能占到一定份额,绝对量就很可观,“但是,市场还不成熟,尽管木塑材料可以替代木材,却不见得人们就一定会用木塑材料。”刘嘉说。中国的木塑材料要开拓的领域很多,行业要建立起自己的以产品为基础的市场推广体系。相比中国市场,国外木塑市场要成熟,但市场状况与中国存在不同,比如说美国,其居民住宅的重要形式是别墅,而在中国,别墅还只是少数,因此,在美国,木塑材料在居民住宅领域更易于推广,“在中国,我们现在要大力拓展公共建筑市场,比如说公园、政府建筑物等等,我们也在争取使木塑材料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刘嘉表示,“无庸置疑的是,木塑前景可观,只是从产业化到市场化,是一段很长的路,我们要先培育和拓展合适的市场,还要做很多提升的工作。”2005年4月26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成立5年来,在推动中国木塑产业发展上,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政府层面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促进了木塑材料的国家立项和产业化发展,开展、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会展、论坛,“这几年来,我们也算是奔走呼告,然而,这还是非常有限的,中国木塑行业所亟需的大规模的推广,这个工作也不能仅靠企业来做,中国木塑行业需要整体性的、立体性的推广。”刘嘉表示。提升中国木塑行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刘嘉及其所在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的,大到全国性的会展,小到一本台历,“为了与政府层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从2006年开始,我们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做台历送到各相关部委,台历上都印着应用木塑材料的工程图片,今年,我们把台历的前后底板,就直接用木塑材料来制作,就是希望人们更直接地感受木塑材料。”刘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