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物的看法,我们常常会停留于过去的印象,用老眼光看问题。不知道事物早已经发展变化,不是昨天的那一个了。比如说联想这家公司,在过去的5年里,由于收购了IBMPC而一跃成为全球企业,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也许并没有跟上它的变化,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里,特别是十年前联想在互联网上擦肩而过的遗憾让人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很多人都对十年后联想意欲在移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深感怀疑。的确,有很多困难在等着联想。正如本期封面文章里所分析和报道的,作为一家传统的PC厂商,联想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经验还很薄弱;联想骨子里还是PC制造文化主导的企业;联想的品牌虽然强大,但在移动互联网里还是个新军,要在用户心里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和口碑,需要好的产品,也需要时间;联想对开发者、对合作伙伴还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建立一个以它为中心的产业生态还有困难……总而言之,联想在研发、人才、品牌、文化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与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素质不相匹配,联想需要进行艰巨的改造,接受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移动互联网里的行业人士都对联想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是不是就一定这么悲观?我们努力想为这家在中国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寻找到它取胜的理由:收购IBMPC给联想留下的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就是与世界水平接轨的研发体系,这让原本技术实力薄弱的联想有了实现梦想的坚实支撑;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采取的是比较现实稳妥的策略:以中国市场为主,没有信心盲目膨胀,一下子瞄准全球市场,这是杨元庆比十年前成熟的一面;|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4563|21
![给自己一个信心作文 给联想一点信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1273795319185.jpeg)
联想整合IBMPC的成功给了公司上下极大的信心,而这笔收购目前仍然保持着中国制造业最大一笔国际并购交易的纪录,证明联想是一家善打硬战的公司;苹果是联想实现移动互联网战略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榜样。苹果的成功路径也给了联想信心和参照——毕竟苹果也是从传统的PC厂商进化而来,在终端越来越重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PC厂商有机会成为平台型企业;硬件终端是联想一向所擅长的,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杨元庆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一旦他把精力回归市场和产品,去更多关注用户体验,联想的自信心、竞争力就都回来了;最最重要的,是联想的学习精神。在联想收购整合IBMPC的这5年多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企业。今天,以杨元庆为首的土生土长的联想高管层,都已经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培养起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这在中国企业里还并不多见。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杨元庆他们用毅力和艰辛换来的。据说,联想主管新兴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上了飞机就开始学英语,把他管辖下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那么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化学习,联想为什么就不能成长出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基因呢?当然,所有的取胜之道都还只是假设,但无论如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天的联想已经不是原来的联想,杨元庆也不是原来的杨元庆,也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个眼光看联想,不因为FM365不成功就想当然认定杨元庆这次会重蹈覆辙。不妨给联想一点信心和耐心。希望联想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