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演绎无魂错位的人性化



带着一份《史记•赵世家》记载的那种义薄云天和知恩图报的尊重和敬仰,我又走进了影院去看看带有贺岁性质大片《赵氏孤儿》。结果是看完影片,我倍感失落和无奈,虽然影片中有着一种感动在里面,但也看到人性的挣扎、无奈的高尚、错位的情节和人为编造的痕迹。

陈凯歌电影一直以场景宏大且不乏细致而著称。十几年前的《荆轲刺秦王》就曾在横店搭建了一座秦王宫,如今,他再次在浙江象山搭建“赵氏孤儿城”。这座占地152亩的“孤儿城”,总投资接近4000万元,城池内有桃园行宫、铁匠铺、学堂、公孙府、市场、军营、屠岸贾府等众多场景建筑。事实上,春秋时代的建筑,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这座奢华唯美的春秋战国城,更多是参考日式建筑,更准确地说是偏秦汉风骨。  

陈凯歌有几大杀手锏:对旧京故土情怀的深情眷恋,跌宕癫狂百转千回的史诗架构,繁复奇绝的视觉蒙太奇编码,主角对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近乎自虐般执迷,父子对峙的情结。陈凯歌将这些熔于一炉,《霸王别姬》是为个中翘楚,《荆轲刺秦王》次之。可惜的是,《赵氏孤儿》这样一部需要主创人员细眉细眼、缓缓拨动人心的伦理剧,除了轼(义)父,几乎没有陈凯歌特别擅长发挥的项目——本应无限突出的自我牺牲,却被处理成了大打折扣的“被牺牲”。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深陷囫囵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程婴救孤,这个曾经感染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故事,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出于左传,名于司马迁的改编,一代代的戏剧加以传唱,直至元代形成了现代的故事版本。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找一个主题句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的话,那么一定就是那句“程婴用自家的孩子换下了赵家的孩子?这可能吗?”陈导显然表现出了他对这句话的高度思考高度关注乃至高度纠结。于是我们看到了,为了“更逻辑化更人性化”的表现出程婴换子过程的各种无奈各种悲催各种逼上梁山各种情非得已,《史记•赵世家》中一句简洁利落的“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勉为其难者”而引发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无反顾、誓死担当,是如何在陈导的镜头下演变成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花大段篇幅演绎的程婴的人性重塑人性现代化的全过程。

陈版《赵氏孤儿》的核心主旨是塑造了程婴(葛优饰)这样一个严重有悖传统中国宗法伦理规范,弃亲生子不顾,将他人孩子抚育成人的平民悲情英雄角色(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如拍摄革命烈士般的慢镜仰拍程婴缓缓倒地)。就这一核心题旨的意图表达来说,算是将将及格,观众确实能对程婴的平民英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但论影片的整体成绩,瑕疵比比皆是。最大的败笔在于,剧情方面的头重脚轻与不成体统的混搭风格。

陈导貌似很高调的试图表明这整部电影是浸透了他的思考和问难的:他是一个父亲,或许在他看来这就是他最强大的底气。他坚信不分时代身为父母的人性情感都是共通的,他坚信“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句话即使流传千年但依旧是无比扯淡的,他坚信封建士大夫们渗入骨髓的忠诚信仰追求在与生俱来的护犊之情前都不值半毛钱。于是他华丽丽的重塑了程婴,让他从史料中一个受赵家重恩早早就立下死誓要抚养赵氏遗子长大让其为赵氏三百口亡魂复仇的士大夫变成了一个猥琐木讷的小医生小市民;于是他无可奈何的抚养了自己用儿子换下的赵氏孤儿。但片中没有记载他和赵家任何过深的渊源,却作此选择,同时胆小怯懦的他去带着孩子去投奔仇家而不怕暴露,甚至拜对手为义父,让他们相亲相爱然后报仇,这些与片中他的怯懦谨慎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不协调。程婴在临死前高吟一句“对得起赵家了”然后自我感觉良好的壮士般的倒下,带有着强烈的革命烈士的风格,这有点与他的性格判若云泥。

因此,笔者觉得《赵氏孤儿》缺乏一种气势与动人心魄的力量,更多的是无尽的琐碎与跑题。它讲述的或许是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复仇剥开层层外壳后最后就剩下一个本质:父子之情。看完之后,大家感觉到的更多是失落、无奈、窝囊和权势者的残暴,没有宏大苍凉悲壮的史诗大戏的气魄,看不到封建士大夫们在忠诚与情感间的两难抉择,更感受不到公孙杵臼那一句每每思之便催人泪下的“吾为其易者,请先死-爱华网-”的从容与绝决,也感受不到程婴十五年的孤独无援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以及中国人的义薄云天的回肠荡气和知恩图报的豁达。

片中,程婴的身份和他抚养赵孤的动机做了改动:把程婴从原先的家臣变成了庄姬的接生大夫,从原先的报效家主变成了替自己儿子报仇。新故事里程婴就是一个小人物,出于义愤把赵孤养大,在赢得屠岸贾的信任后,他有很多机会毒死对方,但是他没有……他所有的卧薪尝胆,孜孜以求,都是要让赵武和屠岸贾相亲相爱,最后把赵孤带到屠岸贾面前,告诉他这孩子是谁。

陈导很牛,颠覆了以前节义、复仇的逻辑,更去掉了逃往深山苦练武功誓杀仇敌的武侠俗套。以人性的目光来审视,经历了那样的惨痛,程婴是想报仇,但如果说你救了他是大义的话,你让他去杀人,让他去报仇,你还是对他生命的无视,你的救又有什么意义?最后让爱你的人消灭你,今天之前我有两个父亲,今天之后我是孤儿!--太悲情了,太违背人伦了。

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却只是一具被掏光了血肉而注入了全部现代人的思考与现代人的理念的躯壳。它已经丧失了《赵氏孤儿》原本的灵魂,它承载了陈导太多的主观意识以及对故事原型的全盘否定,仇恨与逻辑的博弈,陈导花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在刻意表明自己的立场,却全然没想过,台下的观众,是否会发生排异反应。

  我知道刻意追求电影与原著间的完美重合是傻逼的,我也明白以现代人的视角来拍古代的题材,不可避免需要赋予其现代人的某些东西。虽然这些可能会增加影片大红大紫的动力,成为成功的商业大片,但遗憾的是,陈导真的尚难以做到游刃有余,不露痕迹。同时,我们必须很遗憾的看到,陈导一直苦心于修补故事原型中各种他眼里的所谓的逻辑和人性上的漏洞,却不料自己又不小心制造出了更多的逻辑与人性上的漏洞。

  复仇,对于程婴而言,无关乎“君子死知己”这一句铿锵誓言,在陈导的塑造下他只是一个春秋版的林冲形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忍忍,但你非逼我上绝路,还杀我全家,没办法了,只能操起家伙,揭竿而起吧。由于缺少铺垫和说明,程婴的复仇在片中从一开始起就没办法跟赵氏灭门扯上任何关系,陈导也始终没有做到自圆其说,于是我们只能很无奈的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他确实只是在为自己妻儿复仇,而且还仗着自家儿子为了赵家儿子挂掉这一事实不惜冠冕堂皇的培养赵勃为他复仇并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他早已果断的将庄姬嘱托忘得一干二净。总之,在陈导的一意孤行下,在永远可以毫不费力的模糊掉杯具和洗具界限的葛优的强势给力下,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人物程婴,一个现代化的小人物程婴,违背历史的痕迹不说,还缺少一种灵魂和震撼!

所有的看点全在第一段前三十分钟,对程婴弃子救孤予以合理化的讲述,所谓事出有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段剧情张力十足,赵氏族长赵盾的死,长子赵朔的死,赵朔妻子庄姬的死,公孙臼的死,情感冲击一次比一次激烈,庄姬之死尤为撼动人心──自刎缓缓倒地,殷红的血慢慢渗出,堪比希区柯克《黄宝石》(Topaz)里女主角在垂直俯拍镜头下,血染长裙香消玉殒的经典段落。直至程婴妻子、亲子的死,惨烈的屠戮戏将情感推至最高潮。

可到了第二大段小赵孤幼年戏份,却忽然另开戏码,成了程婴、韩厥、小赵孤三人之见插科打诨的肥皂剧(“我要让他们相亲相爱”这种莫名的“无极式”台词无法令观众不笑场),顷刻将之前苦心经营的悲情戏码消解于无形。这一段落中,尤为令人不解的是,小赵孤在知晓屠岸贾即是杀母仇人之后,却仍无动于衷。第三段是小赵孤成年,明白身世之谜后的终极复仇。全片所有的看点都集中在这一段,遗憾的是,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处理得仍然缺乏说服力:一是小赵孤作战深陷重围,命悬一线,屠岸贾在确认其真实身份后,仍然出手相救,原因何在?如果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那就不会有15年前的大屠杀了。二是小赵孤从认贼作父到义无反顾复仇的转变,这个弯拐得有些突兀,我感觉到了血腥。最败笔的人性漏洞莫过于赵勃对屠岸贾的感情剧变。养了你十五年至少给了你十五年快乐十五年关怀十五年安全感的人,突然有一天别人告诉你这个人是你的杀父仇人,而前一天他还为了救你身受重伤——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因为突然出现的一个僵硬抽象的事实而怒发冲冠仇人相向十五年的恩情瞬间化作浮云?

 赵氏孤儿:演绎无魂错位的人性化

再是本应小赵孤刺死屠岸贾的高潮戏,可以拍得如《荆轲刺秦王》般毕其攻于一役的壮怀激荡,可实际展现的却是早已拍得陈腔滥调的港式动作戏,兜兜转转,欲语还休。

陈导仗着自己名大气粗拿历史开涮,他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是在暴殄天物。尽管这实在是一个好题材,理应拍出更让人震撼与感动的东西。对此,作为一个已经提到过的历史爱好者和《史记》痴迷者,我不得不深表遗憾。

总之,观影结束后,各种失望。失望之余,还是看到这样的消息: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贺岁大片《赵氏孤儿》自12月4日正式在全国公映以来,截至12月7日,总票房已逼近9000万元。不但把国庆档后低迷近两个月的国内电影市场拉回到高位上,同时引发的观影热潮和社会话题也在持续上升中。这又一次说明:速成的大多不是良材,火爆的大多是垃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赵氏孤儿》也比较能体现已演变近10年的中国式大片的一大症候,即愈演愈烈地对当代中国现实人生的无限抛弃。高成本、众明星参演、开拍之日即已确定上映日期,造成了主创人员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将规避审查风险视头等大事。像《赵氏孤儿》这般,既是抽空了历史政治背景的古装戏,又是彻头彻尾的伦理剧,还有比这更和谐、安全系数更低的题材吗?片中也有些瑕疵之处,比如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却出现了胡服骑射的树林战;魏晋时期的马蹬也提前出现了。但今天观影,权当休闲,不是普及历史知识,不必那么较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2368.html

更多阅读

元杂剧四大悲剧之《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元杂剧原文

提到元杂剧,相信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关汉卿即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但在2010年底,一部由陈凯歌导演,葛优、王学圻、张丰毅、黄晓明主演的古装贺岁历史剧《赵氏孤儿》的上映,使得元朝纪君祥所著的《冤报冤赵氏孤儿》为世人所了解。

电影《赵氏孤儿》不如豫剧《赵氏孤儿》 电影赵氏孤儿演员表

刚看了电影《赵氏孤儿》,还行,但是总是感觉震撼不够。演员们的表演没啥问题,甚至连二哥黄晓明都没啥问题,但是总觉得韵味稍有欠缺,似乎悲剧的意味被平淡的情节和葛大叔的面目冲淡了很多,恰似原本醇香的茅台,兑了一半红酒。因此,我在看电影

声明:《赵氏孤儿:演绎无魂错位的人性化》为网友世界是我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