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怎么死的 齐桓公的凄凉结局



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后,自己甘心做下属,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代享受俸禄,十几代人拥有封地,有不少人曾是齐国著名的大夫。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人们更多的不是称道管仲的才能,而是称赞鲍叔牙善于知人)。”可惜齐桓公晚年有点骄傲自满,不听管仲的劝告任用易牙、开方、竖刁等奸臣管理国政,导致国家出现混乱,齐桓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栽了跟斗。

齐君荒淫无道被杀,两公子急回国争位

齐国的创始人是姜子牙。齐国第十四代君王齐襄公荒淫无道,欺侮大臣,滥杀无辜。他与嫁给鲁桓公的妹妹私通,鲁桓公知道后,齐襄公请鲁桓公喝酒,趁他喝醉时派人把他杀害。齐襄公的所作所为引起人们极大的愤慨,他的兄弟知道国家将乱,恐祸及己,纷纷外逃。襄公的二弟公子纠奔鲁,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诸侯之女,随行辅佐公子纠的是管仲和召忽。襄公的三弟小白奔莒,随行辅佐小白的是鲍叔牙,小白的母亲是卫国诸侯之女。

没过多久,齐国的公孙无知谋反,入宫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齐君,随后公孙无知在齐国的雍林游玩时,被雍林的仇家杀死,他们宣称:“无知杀害襄公自立为君,我们把他杀了,希望大夫们重新在公子中选择应当继位的人,我们一定服从命令。”于是齐国的大夫们商议另立新君。因小白自幼便与齐国的大夫高傒关系很好,高傒等人便派人到莒国悄悄地迎接小白回国。而鲁国听说无知被杀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争位,另派管仲到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伏击小白。

管仲很快就找到伏击地点,当看到小白出现后,他一箭就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十分机警,趁势倒下装死,管仲误以为小白真的死了,马上派人回鲁国向鲁君报告。鲁国获悉后送公子纠的队伍就走得慢了,六天以后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进入齐国了,高傒和其他大夫立小白为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大人有大量,鲍叔牙慧眼识英才

小白成为齐国的君王后,发兵攻鲁,两国在秋天打了一仗,鲁国战败,被齐国军队截断了归路。齐桓公给鲁庄公写信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把他杀了。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请将他们送回,我要把他们剁成肉酱。如果你们不照办,我将发兵包围你们的都城。”鲁国人害怕齐国,赶紧把公子纠杀了,召忽自杀,只有管仲甘心被囚。

鲍叔牙知道齐桓公一心想杀管仲,便对齐桓公说:“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管仲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不可失也。”于是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假称把管仲要回来杀掉,鲁国便把管仲送给齐国。鲍叔牙代表齐国接收了管仲,他给管仲去掉了枷锁,让管仲沐浴更衣后拜见齐桓公,齐桓公不计前嫌,以厚礼对待管仲,称管仲为“仲父”,封他为大夫,管理齐国政事。

管仲名夷吾,年轻时与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家里穷,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从不介意。管仲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耻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以说没有鲍叔牙管仲就没有出头之日,而没有管仲的辅佐,齐桓公也不可能成为春秋一霸。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提起齐鲁文化,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最有影响的儒家文化。其实,多年来大家忽视了齐鲁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发端于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市场经济思想。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掌管朝政,辅佐齐桓公成了一代霸主。《史记》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一度稳定天下,都是靠管仲的谋略)。”

管仲治理齐国这块地处东海之滨的国土,鼓励民众发展生产,互通有无,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在制定政策时,他特别注重与当时的社会风俗相适应。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仓库里的东西多了,人们才有功夫去讲求礼节;吃饱穿暖了,人们才知道什么叫光荣和耻辱。国君的生活符合法度,亲戚们的关系才能稳固。如果人民不懂礼义廉耻,国家就要灭亡。政府的各种法规都应像是有源之水,符合人民的心愿)。”

管仲处理政事的诀窍,是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他注意掂量各种关系的轻重,慎重地权衡国家的利益。管仲死后,齐国虽经历了一段波折,但后世君王“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盐铁国有化影响千年

齐国财力之富,富在资产国有化和垄断经营上。齐桓公问管仲富国之策,并建议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管仲一一否定之后,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国策:“唯官山海为可耳”。管仲由此首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

“官海”即齐国政府明确规定食盐属于国有,但在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最后齐国政府设置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 官山”与此类-爱华网-似,国家把铁矿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

《管子·海王》记载,“官山海”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为桓公霸业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仅食盐专卖一项,管仲为齐桓公算了一笔账:一个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1000万的总人口中应纳税的人约100万,每人每月征收30钱,一个月也就3000万钱;但只要每升盐加价2钱,因为食盐销售严格按照户籍实行 “计口售盐”,每月即可多得6000万钱,远超过每月30钱高额人头税带来的收入。

简单的横征暴敛容易激起民变。“官山海”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不会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

“官山海”在管仲之后备受各朝重视,特别是宋元明清这千余年间,盐课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page split---|

管仲的盐铁专卖思想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成为春秋以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食盐专卖制度的滥觞,后世因此尊管仲为“盐宗”。

最早倡导专业分工

齐国制造业之发达,我国第一部有关制造科技的著作《考工记》可以为证,该书主要记载的就是齐国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情况。

管仲富国策之二正是齐国制造业赖以兴旺发达的“专业分工”制度。《管子·小匡》中管仲与齐桓公关于“四民分业”的一段问答开创了我国思想史上社会分工理论的先河,也奠定了齐国争霸春秋的国力基础,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管仲将齐国人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明确规定,四者分类集中居住,世代承袭自己的本职且不能自由迁徙。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世袭可以积累经验。人民一经分工,则士农工商分别“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这就是说,同行业的人聚集一起,彼此易于交流生产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以齐国的丝绸为例,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临淄。当时,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丝织品,不仅国内供给充分,还大量畅销到周边各国,乃至“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对分工带来的贫富差别,管仲特别关注,特意制定颁布多项抑富扶贫措施,其中包括下令不准富豪之家从事手工编织和种菜之类的工作,以确保此类从业者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受冲击。

优惠政策刺激商贸

管仲富国策之三,当推重视国际贸易和商业流通。齐国是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国家,管仲在吸引外商方面做足了文章,极具特色。

“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可见齐国当时不重复征税;税率则低至“五十而取一”、“关赋百取一”;甚至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商品干脆免税,《管子·霸形》所载“关几而不征,市书而不赋”,意思就是关卡只检查而不收税、市场只登记而不收税。

除在税收上让利于外商,齐国还以人为本,处处优待外商,承诺凡不按照规定对外商服务的官员,将受到法律的惩处,与当今我国各地注重招商引资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管仲将外商货物多寡与服务档次相挂钩,从而激励外商增加贸易量。《管子·轻重乙》记载:“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这就是说,拉一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免费提供饮食;拉三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另外免费提供马的饲料;拉五车货到齐国的外商则由政府专门配备可以自由调遣的人员。诸如此类的规定,对吸引外商来齐国贸易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赞誉齐国“冠带衣履天下”,由此可见齐国商贸流通之发达。

奢侈消费拉动内需

拉动内需是当前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然而,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对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颇为重视,这可列为其富国策之四。

管仲任齐国相国时,居所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但司马迁著《管晏列传》时却说,尽管管仲比国君都富裕,生活标准也超过了他的行政级别,齐国人民却不认为管仲奢侈。

究其根本,在于管仲倡导的奢侈消费观念。管仲奢侈的生活不过是他身体力行为实践自己的理念做出表率罢了。

《管子·乘马数》有“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的语句,由此可见,管仲认为修筑华丽的台榭楼阁是调整经济的一项对策。《管子·事语》中“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郡材不散”的意思是指,不建筑高台亭榭,各种木材就没有销路。《管子·侈靡》篇更是将管仲的奢侈消费论推到极致,他建议“鸡蛋要在上面画上图案再煮了吃,柴火要先雕成美丽的艺术品再用以烧火”。

实际上,管仲对消费问题有不同于传统节俭观点的独到分析。他的真实主张是奢俭并重,即不一味强调节用,也明确提出“高消费”的主体是君主、统治阶级上层和巨商富贾。以现代观点看来,管仲所倡导的奢侈消费,只是让“富者散资于民”的一种手段,根本目的还aihuau.com是以消费促生产。

调控妙用“无形之手”

齐国西部某年因涝灾发生饥荒,粮食短缺,粮价上涨,每釜达百钱;而齐国东部又因丰收而谷贱,每釜仅十钱。

两地价格不同,管仲据此建议桓公向全体国民每人征收三十钱的税,但要换算成当地的粮食缴纳。

这样,东部齐民要缴三釜,而西部齐民只缴三分之一釜,东部的粮食就大量集中到了齐国政府手里。政府将粮食平价散售于齐西之后,齐东因有国家的大量收储,粮价上扬,解决了粮贱伤农之害;而齐西又因有国家的平价粮食售卖,最终使“齐西之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

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政府管制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管仲深明“用价格配置资源”这个市场经济的关键,巧妙地利用“价格”完成了一次事关社稷并颇为棘手的宏观调控。

一个平稳的宏观经济奠定齐国富国强兵的基础,管仲富国策之五可总结为将国家宏观政策与市场价格巧妙结合的宏观调控艺术。

经济战降服邻国

鲁梁两国的老百姓喜欢织一种既厚又平滑的绸子“绨”。管仲就劝说齐桓公穿绨,并命令大臣穿绨,如此引领百姓也都穿绨,于是齐国的绨价格大涨!

鲁梁两国的国君见有利可图,就要求举国织绨。所有百姓都织绨,农业生产因此荒弃。

一年之后,管仲见时机成熟就劝齐桓公改穿帛,命令举国不许穿绨,同时闭关锁国,既不许进口绨也不许出口粮食给鲁梁两国。

鲁梁两国很快闹起饥荒,有钱买不到粮,农业荒弃已久短时间难以恢复,饥饿难耐的国民十之有六归顺齐国。

短短三年,管仲通过经济战降服了鲁梁两个国家,这就是管仲“服帛降鲁梁”的故事。如是还有买鹿制楚、买狐降代等。

上至君王,下至黎民,举国设“局”,管仲“经济战”运用之妙可谓之其富国策之六。

管仲以市场经济思想为依托而运筹帷幄的经济战可谓胜得漂亮。虽然当今专家多以《轻重》诸篇作于西汉,真伪有待考证,但仔细研读《管子·轻重戊》中记录的经济战精彩案例,对思考现代国际贸易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仍然大有裨益。

 齐桓公怎么死的 齐桓公的凄凉结局

提醒桓公,勿用小人

管仲不但能建法立制,使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在认识人方面也有独到见解。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前来探望,问管仲将来谁可接任宰相之职。

齐桓公问:“易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易牙杀自己的儿子以迎合国君,不近人情,这个人不能用。”桓公问:“开方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开方父死不奔丧,违背亲情迎合国君,这种人不宜亲近。”桓公又问:“竖刁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竖刁阉割自己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也不能重用。”

齐桓公晚年骄傲自满,追求享乐,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最终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他们掌握了齐国的大权。齐桓公四十三年,齐桓公病重,齐国五位公子各自拉帮结派争立太子,易牙、竖刁等人趁机作乱。重病的齐桓公被易牙等人软禁,活活饿死在病榻上,饿死之后,他的尸体停在宫中无人敢收尸入棺,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日,尸体生出的蛆虫爬出门外。直到公子无诡即位后,才入殓发布公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2369.html

更多阅读

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的?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百度搜搜问问

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的?杨贵妃,名玉环,华阴人,后随家迁至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

虞姬到底怎么死的? 虞姬怎么死的

虞姬到底怎么死的?楚汉传奇-2013-2-21 来源:雷霆军事网责任编辑:徐亚军导读:历史古装电视剧《楚汉传奇》的热播。在楚汉传奇的这段历史中,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凄美感人,成为世人传颂千年的爱情佳话。在该剧中虞姬扮演者李依晓把这一

声明:《齐桓公怎么死的 齐桓公的凄凉结局》为网友昔年孤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