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对“量价挂钩”和“双信封”评标等方法褒贬不一
作为全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安徽省始于今年8月的采购新政一直饱受争议。 但在昨日(12月9日)出台的《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以下简称《采购机制》)中,“安徽的影子清晰可见。 这意味着,试点时采用的“量价挂钩”和“双信封”等方法,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但对于这两种方法,业内褒贬不一。 量价挂钩批量采购 目前,我国超过5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预计到明年3月,这一比例将增加到60%。但是,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并未统一标准。 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采购机制》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以省(区、市)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基本药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量价挂钩、签订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按要求,负责基本药物采购的主体,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采购机构,该机构将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授权或委托协议,与药品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 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量价挂钩是此次新规的亮点之一,即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数量 (暂无法确定数量的采用单一货源承诺方式),实现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这一方式将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 这一模式的优点包括:增加企业销售量,有效减少广告和营销的费用、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此外,通过统一付款制度,由采购机构对药款进行统一支付,并将付款周期从过去的6个月以上缩短到30天等。 但这一方法的效果如何,业内仍有争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医改专家朱恒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电煤采购为例,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 “电煤采购量和价格每年签订合同,结果是——如果预测来年煤价上涨,煤炭企业不愿意签量价挂钩合同;反之,电力企业不愿意。”他表示,和电煤采购相对单一的品种相比,药品招标涉及的厂家和药品种类成千上万,因此很难制定有效的量价挂钩合同。 如何管好“双信封”? 《采购机制》出台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安徽的试点结果显示,全省药价降了一半。因此,为降低药价立下汗马功劳的“双信封”制度,也成为《采购机制》鼓励各地采用的招标制度。 对于“双信封”招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多次表示“不看好”,原因是,第一个信封的设置很简单,几乎所有合法企业都可进入;而第二个信封就是“拼价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认为,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价,近七成基本药物零售价不得超过10元,按照目前的物价标准,已经非常便宜。而且,基本药物的开销在药品总费用中尚不足5%,另外的九成以上才是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今年安徽招标结果的调查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新政之下,不少药品的中标价之低,确实令不少业内人士惊呼 “不是严重亏本,就是偷工减料”,如1片牛黄解毒片还不足1分钱,1支藿香正气水仅需1角等。 在降低药价的同时,如何保障药品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负责人称,除了在采购环节中,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还将建立 “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等行为的企业,采取清除出全国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处罚措施。 该负责人还强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并不是单纯降价,而是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的流通环节费用,从而实现价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