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效治理 公司化治理,高效能社会的试金石



  江西宜黄的强行拆迁,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屡番上演,被欺负的只是升斗小民,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倒是一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地方官的“肺腑之言”,让全中国人再也无法回避了。急于作为的父母官,变成了人民利益的破坏者,勤政与苛政的界限原来是那么的模糊。三聚氰胺事件的虎头蛇尾,其逻辑基础是保护民族乳业,可结果呢,蒙牛与伊利的恶斗从此愈发猖獗。而近期卫生部门“铁酱油”的新发明,喊着为人民健康着想的口号,而无敌舰上却分明悬挂着海盗旗。  网络时代下,政府机构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和谐社会每天都发生如此多的不和谐。问题千头万绪,现象千变万化,粗浅说来有“四化”:其一,目标自我化,无成本的资源获取,引发非理性施政目标,个人的野心往往掺杂其中;其二,手段破坏化,快字当头导致不择手段,先破后立却往往破而不立;其三,约束形式化,监督考评的内部人把控,不捅破天之前,问题当成颂歌唱。其四,考核唯数字化,GDP增长率与升官速度的密切正相关,是很多干部铤而走险的兴奋剂。

  政企不分,曾经是国营企业僵化经营体制的代名词。以政治方式治理企业,造成有限资源的无限浪费,犯了企业经营的大忌。而若是反过来,以企业经营的理念和手法来管理政府机构的话,效果却截然相反。政府好似一个超级大公司,只是管理起来更为复杂,因为其经营目标除了经济效率还有社会效益,但也不妨借鉴一下公司化管理经验的成败得失,以效率促效益,和谐社会就有可能从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人民福祉。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所有者,政府机构则是被授权的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投资人与经理人。因为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合约的不完整性,所以就必须依赖制度化的公司治理方式,就目标、原则、决策机制、利益分享和冲突解决达成一种合同关系,以便清晰的配置双方的权、责、利。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等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利益获取和分享。若将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治理结构对比,人民群众则是所有者,党政机构是董事会,官员是高级执行人。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公司化治理的决策管理意义要远大于法制价值。本人常年从事企业营销咨询,试图从公司决策管理的角度先剖析一下政府机构的管理问题,然后畅想一下如何借鉴公司化治理方法,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效能。依我看来,当前政府机构的管理成效虽有明显改善,然尚有四大病症隐隐作痛、余音缭绕:    

  1、战略执行的“软脚症”   

  坦率地说,政府机构的战略目标制定是花了很多功夫的,数字严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容纳了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社会名流的多方意见,确实对中国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种系统、科学、细致的战略制定体系,也值得国内大中型企业学习和借鉴。

  战略目标只是开始,战略执行最为关键。政府机构的战略目标分配,普遍存在机械平均化,资源像分果果一样地划拨给各个层级,看似公平,实则不效率。而且,这种层级化、指令式的任务分配方式,还会导致一些地方不择手段地完成目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驴屎蛋子外面光,隐患无穷。前一脚似乎迈进了达标区,而后一脚则身陷项目重复建设、城市疯狂扩张、地方盲目招商的泥潭,战略执行的软脚症实则是社会资源的虚耗病。  

  2、管理方式的“官僚症”

  很多地方政府机构,庸人多、能人少,患上了几十年前的日本企业的官僚病。论资排辈的年功轮序制,制约了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又让无所作为的中老年人过于安逸。对于求安稳、混饭吃的公务员阶层还是有吸引力的,而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经世济民的人来说,要等到自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渺茫的很。从激情到淡然,失去了服务社会动力的死水一潭,又怎能服务于千变万化的社会呢?

  而无退出机制的终身制,公务员队伍愈加庞大,官民比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汉唐盛世,做功不可没的就是精干高效的政府管理机构、藏富于民的治理理念。那些行政能力弱的人,如果换成其他工作,对自己、对社会也许都是一个价值再创造,而若是一味地“赖”在公务员里,就耽误了自己、祸害了社会。

  3、目标考核的“唯数据症”

  唯GDP的经济发展模式,业已补充了民生指标的考量,但地方发展唱主角的还是数字指标,GDP、招商引资占去了政府机构绝大部分的精力。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其实就是先发展、后幸福,然而逝去的幸福以后真的可以补偿吗?

  中国这个超级大公司里,有着无数二级、三级、四级子公司,每个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差异很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级子目标,而不是从上往下的做简单除法。可以学习企业的量化、质化的双重指标法,在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可执行的质化标准,并确定不少于40%的权重,从而防止竭泽而渔式的表象化发展。  

 公司高效治理 公司化治理,高效能社会的试金石

  4、过程监督的“单极症”

  科特勒很早就在《营销管理》就阐述了过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过程质量决定结果的好坏。一个企业,每个月乃至每周一次对销售额、现金流、负债率、股价等过程经营要素进行多极化监督和考评,保证企业发展始终处于可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政府机构的过程监督,主要是上级考察为主、民间上访为辅,容易产生报喜不报忧的大团圆局面。像秋菊山庄变成了上访农民的羁押所,就是抹杀民间监督的一种特别手段。江西宜黄县的强拆事件,如果没有发生极端的自焚事件,恐怕县领导们还一直被上级表扬着。城市网民的发言自由度有了一些,而农民却很少有民意上传的通道。出了问题再严查,其实就是变相放弃日常监督的临时救火而已。政府机构执政的过程监督,应该更多地让位于人大、民意代表、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不能变成了内部人查内部人的自我监督。既然管理的前提是“人性恶”,那就不能天真地依赖官员的自觉性和高尚道德,监督应该有些干货了。

  地方政府机构的公司化治理,就是适度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把行政式治理建立在效率效能双优化的基础上。唯效率马首是瞻,也许是宜黄官员为自己喊冤的借口,用江西另一位官员的说法就是“没有我们这些强拆的地方官,你们这些评头论足的知识分子哪里能过上好日子?”。贪功冒进的伪效率,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小部分人,以毁掉生态环境、社会公平和子孙福利,来满足今天的一时之享。政府机构如此,企业也不乏气味相投者。

  施奈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在讲到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时,只用了“人、品牌、社会责任”的短短七个字。一个看似唯利是图的外资企业,都能兼顾到员工和社会,而不是单纯的品牌价值,这就说明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企业都能做到的事,政府机构就应做的更好。窃以为,政府机构的公司化治理可以从一下简单的四个方面加以落实,兼顾效率和效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许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page split---|

  第一,战略执行必须遵循经济法则与社会法则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硕士和博士读的都是西方经济学,先在银行里干了多年,然后转行到一个副省级城市当一个副局级干部,虽然他颇有些书生气,交际应酬样样憋足,然而政绩和官场口碑都很好,如今到社会治理最为优秀的上海任职。有一次喝茶的时候,他跟我说,当官大可不必从学些如何做官开始,而是从学会如何做事开始,治理一个地方必须遵循基本的经济学规则,并时时用社会学加以纠正就妥了。

  上个月,中科大EMBA班首次有5个副市长学员,他们学习的目的都是弄懂经济学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法则,好为企业和地方提供有效的服务。其实,与其让官员出国走马观花地考察学习,还不如干干脆脆地让他们读一下EMBA或者MPA。即使是纳税人出钱也无妨,让内行人治理社会毕竟是一件幸事。日本社会的政商勾结是一件烂事,然而这些精英分子能够在政商两界切换自如,却说明从政与企业管理是完全相通的。  

  第二,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方式,借鉴企业用人制度

  10年前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悍然大波,特别是他极力主张的员工末位淘汰制。不管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是绩效排在后面,就要按照5-10%的比例加以淘汰。而且他发现,一个公司员工是由不到20%的优秀者、70-80%的平凡者、10%左右的落伍者组成,淘汰弱者会让平凡者更为勤奋和钻研,让优秀者名利双收,也会让被淘汰者及时找到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政府机构也可以实行此种方法,虽然在人员考核方面缺少企业那般的硬指标,但也必须打破光进不出的死水效应。而且,更可以学习一下麦肯锡的合伙人制度,比如从政十年没有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或者专业级别,也必须自动被淘汰。

  轮岗制是日本企业几十年惯于采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全能型干部。而现在官员到一定级别就不能在出生地做官,二届一到大部分官员就必须重新换地方、换岗位,此种强制推行的轮岗制,弊端未必小于利益。你想,刚刚好熟悉一个地方,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之际,突然被连根拔走,多少本地化治理思路和智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想要用此种办法防止贪污和拉帮结派,那就大可不必,因为智慧是分地域的,而钱财腐败是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  

  第三,目标考核的多维化,社会所有者天赋评论权

  既然社会治理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综合体,其考核标准也应该顺应。前些年有人提出的社会幸福指数考核法,虽有些浪漫不着边际,但不失为一种可以持续探索的方向。国内的民主势能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人大代表、有话语权的商企代表、社会精英分子,这其中政府机构肯可能独占了80%的比例,成了20/80法则的绝对优势方。如何适当增大少数派的话语权,是民主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难题。在没有广泛民选的政治结构下,社会治理效果的考核必须采用真正的民主协商制。

  还有,现在的官员考核除了上级组织部门抽查、群众揭发之外,就没有多少可行的办法了。我认为,考核方式可以试行异地群众投票方式,按照外地70%+本地30%的比例,在全省或直辖市范围随机抽取群众代表,然后像国外旅游机构考核星级饭店的方式,由这些代表随机地访谈一些本地居民、观察社会现象、短期居住感受生活质量等,然后由衷而发地给出评分。然后呢,这些统计出来的评分,在当地通过主流报纸和网站加以公布,进而带动更多的本地居民网上投标、写信投诉和建议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开放式调研,最后给出综合评分。  

  第四,过程监督的适度化信息披露,公开才能公平、公正

  前几天,四川一个地方发生一个怪事:有9个科-爱华网-级干部的孩子都是弱智。事情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想合法生二胎的鬼把戏。他们的孩子是弱智的可能性很小,而把社会公众当弱智的动机却昭然若揭。若不是媒体的曝光,芝麻大的科级干部就能如此瞒天过海,轻松躲过看似严格科学的监督核查机制。

    干部会做戏,那就学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把他们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财产状况、子女就业经商从政留学,拿到舆论的阳光下暴晒。其实这更是像是社会对待歌星影星等公众人物的做法,让他们的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督之下,犯科作奸的风险成本就会大过收益。

  比如局级干部升调任到一个地方之前,可以学习商标公示的办法,提前半年到一年进行个人网上信息披露。每个官员都有一个永久性的个人网站或者板块,这样他一生从政的记录都清清楚楚。这个网站是互动的,经核实的群众举报、内部处分、年度考核评分等情况,都可以随查随有。另外,一个任用名额,可以配备2-3个备选人的差额候选人机制,即使是在有限的圈子里举贤任能,也总比一个萝卜一个坑好的多。

  当然,公司化治理方式只是一个比方,未必能成为政府机构治理的主流机制,此篇小文也不是专业论述,就算是一个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从业者的胡思乱想,若能有一丁点提醒之用,那也就不辜负您的阅读。一个民主社会的发展壮大,必然经由一个商企人士深度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然后有秩序、有组织地带动公众的参政议政意愿和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值得政府机构学习和效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3055.html

更多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作者:廖容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的表现,因此,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精力管理读后感 精力管理,高效能的基础

     2005年5月,毕马威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正当他处在事业巅峰时被诊断出脑癌晚期,于是他著下《追逐日光》,记录了他人生最后4个月的时光。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对待工作的新的认识:“如果我们能

声明:《公司高效治理 公司化治理,高效能社会的试金石》为网友魔窟鬼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