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商标注册人指的就是自然人,国家新的商标注册规定出台,“只要是自然人,就可以注册商标”。我相信国家条例的出台,主权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竞争力的,却不想,让一批民众率先“觉醒”,个体或者是叫职业商标抢注人纷纷浮出水面。人数虽多,获得的商标注册证也不少,可是,市场并不买帐,这场独角戏演得热闹,丝毫没有人喝彩。
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也欢庆了建国60周年,民族品牌的大国崛起与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而祖国的强大则更有助于品牌集群效应的产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其中需要我们很多企业的努力,在经济产业链中,我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生产基地到中心,从有形到无形的价值转换,众多品牌的涌现和提升标志着中国的全球参与性。然而,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得不要反思,自国家实施商标战略以来,企业对商标意识和品牌观念依然淡薄。现在形成了个体商标人注册的商标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注册商标没有品牌文化价值,这两者的矛盾是谁造成的呢?
现象一:公民对自主商标意识的增强,与企业的漫不经心
如今在媒体上关注个体商标人的信息不少,不管是与“商标侵权”企业对簿公堂,还是在全国叫卖:“我的商标要卖一个亿”的这些新闻不断,令人奇怪的是,对于此类信息我们很多人都是把它作“新闻”来看,商标事件真的与我们无关么?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人个体商标注册潮,公民的商标意训大大提高了,也有一定经济意识,一时间商标买卖信息是满天飞。然而,商标不是黄金,也不是古董,它可能是股票(垃圾股),也可能是支票(空头),不管怎样,它都是知识产权——现实的情况下是个体商标人是在一个人在唱戏,无人伴舞,只有观众,无人喝彩。令人痛苦的是观众只是围观,虽不是粉丝。
这其中是有一个原因的,就是我们现处的市场环境,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连养一个孩子(一个商标)都养得艰难,还会再考虑新商标吗?很多创业型的企业只是自己取了一个商标名字,养不养得活都不好说,更没想到去注册?至于说未来的商标储备战略,企业老板们是不会丁吃卯粮的,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只生存谈不上发展,刚赢利还要再接再力,新商标还是缓缓吧。再说,自己注册也好呀,价格便宜,为什么非要购买呢?商标的价值还估量不出,中国人的习惯,事不到临头,先观望再说。再说,对于大企业,自己已经有了一批商标,用不着花高价去卖一个待定的商标,自己的品牌力足够大,用什么商标消费者也是可以接受的,如哈药集团的不入流的“哈药六”牌不不是照样卖得很火吗?
现象二;商标注册人的职业化,已形成投资热与市场无行业规范
也许,注册商标也是一件有瘾的事,不少商标注册人都认为,一个好的商标他们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整天的在琢磨和推敲,有时候自己想想都会激动不已,一个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于是,注册一个再注册一个,不知不觉是有上百乃至上千,把兴趣作为工作则一件很痛苦的事,当商标注册证下来时,这件兴奋就开始变得更痛苦,如何现实产值的转化?商标已形成了投资心态,一个个“点石成金”的传说,让商标注册人心动不已。起码上万,十几万,几十万或是上亿,一个个数字刺激的商标注册心理,这是在投资,总有一些天会增值的。
然而,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商标交易和交流的环境,传统的商标杂志,高举建设社会主义口号,内容是华而不实,有思想却无行动,有想法却无执行,与真实的市场脱节很远;在各大商标类的网站,更是唯利是图的短期行为,让一个个商标像卖白菜一样论着卖,这样的商标能卖出去呢?作为品牌价值的原始形态,这种作法只会令人反感,好商标从来不是靠卖出来的。没有商标展示的公众平台,使众多的商标信息不能有效的传播,反而形成反面口碑。
现象三:商标价值的赋予文化内涵的偏面性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对称
商标是有价值的,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商标品牌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口可乐老总狂言,就凭“可口可乐”四个字他照样可以重建一个新公司,他的底气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商标赋予的品牌文化,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商标文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潜化的。|!---page split---|
商标为什么卖不出去?不能怪商标本身,是因为我们商标注册人的浮燥和肤浅,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原因有三:一是所有的商标人都知道现代商标转让的传奇故事,传奇被说了一遍又一遍,故事可以传奇,做企业却不需要传奇,但是几乎所有的商标人都没有去想一想这传奇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浓厚而渊源,一些商标抢注人动不动就号称自己商标的“文化底蕴越古烁金”,文字内涵寓意无穷,这种自我标榜只能是引起猎奇媒体的关注,只是形成部分人市场,在市场的影响力实在有限。三是几乎所有的商标人都是在卖商标注册证书,在推广商标,只凭着一张商标注册证,几个字或是几个符号,但是查钢要在这里指出,这不是商标,如果这也行的话,一本《康熙字典》就够了,于是,个体商标人抢注之意彰显无遗了。
若是企业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结,这一种商标证号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企业决策者都知道,这市场上没有所谓的绝对好商标,任何好商标都是企业营销策划,多年的传播积累打造出来的。
现象四:个人商标人的心态转变与社会的投机心态的关注
在没有正确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之下,过分的渲染商标的文化载体和价值,使商标抢注者从爱好,喜欢到以自我市场价值的评点标准,不断的注册,有的商标完全是以博一博-爱华网-的投机心理,以社会热点,甚至于是另类的丑陋事件,进行大量注册,于是,商标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水分”,有点商标人拥有上百,乃至上千商标的注册量。当时是有成就感,甚至是记者也会关注,殊不知,记者关注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现象,投机取巧的另一面,这完全背离了商标价值的本身。
现在,随时事件和时间的冷却,一些商标注册者也意识到了这样的“娱乐性”,大量的商标不仅需要大量的注册费用,而且还要定期续费,这个成本可是一年比一年高,痛心的是看到一个个不是商标的产品在市场上大行期限道,自己的好商标却不能转变为经济价值。商标肯定是要卖出去的,然而,好商标却无人问津,喊出去的价又不能降得太多,关键是自己心理还是觉得物有所值。相反,企业方是表现得异常的冷静,也许企业老板们根本还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也许老板们是不屑一顾,总之,无人应答。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的是,现代商标的购买方是韩国企业,不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喜欢在商标事件发生后打官司的比较多,购买的很少。
社会是关注,永远是第三方,媒体是以新闻的角度看待,这样,商标市场就与社会失去了沟通的语言。另外,一部分投机心理越来越强的人也想进入商标市场(这与当初纯粹是爱好商标的一批人不一样),商标已成为一个法码和跳板,现在的情况是:进去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现象五:商标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不重视推广对商标文化的营销策划
文化的解释有多种,即使是李白在现代,让他再解释一下《静夜思》,思是谁,想的又是谁?恐怕他也不好说。商标人对于自己的商标情结很深,在定式思维之下,才会出现一个字要卖出一个亿的想法,而且还自认为是很值得。这完全是单方市场,如同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但是,社会大众其实对商标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美与丑,好与坏,恶搞只能是娱乐,不可能成为品牌,茶前饭后闲聊一番。企业也是需要商标的,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也是有考虑购买商标的意向,只是企业是从经济交换的对等角度,商标却是以古董拍卖的虚拟价值,这两者如何兼容?
商标是一个好东西,它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历史传承者,好商标的确是可遇不可求,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商标(具有传播和文化底蕴),企业要在市场上多摸索好几年。商标人其实都有一个心结,权衡,不会取舍,很多商标人完全是喜欢而喜欢商标,使一个市场流通品成为了一个收藏品,自已喜欢罢了,但又想把商标形成经济价值,这个经济价值只有实现等值交换,价值才能实现。这个转化的过程要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不能指望企业家会三顾茅庐,竞相购买而感激不已。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那么,商标持有人你的目标市场创造出来了呢?现在的商标人其实都是虚高自己的商标,是商标策划的外行,这要从商标人的本身说起,大多数商标人不是经营领域,或是销售策划行业出身,都是凭着对商标文化的热爱闯了进来,对于市场运作方面不专业,对商标的文化诠注太个性化。如何运用和点化,这不仅仅是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
知识是可以分享的,而智慧却是要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