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突发奇想,便联系某家号称最大的人才测评与管理公司,想探讨一下有没有可能实现一种很有趣的商业模式或者应用系统。客服人员很客气,网上打字沟通不便,于是专门来电,先是一顿公司介绍,为客户提供人才招聘方面的解决方案之类,我说我想你们是否可以做某样(此处省略300字)人才评定模型?认真的向她描述,一堆口水之后,她说,你讲的我不是很明白,我们是做……她又将她们的工作范围介绍一番。我再试着解释一下,她说,我们的职责是……解决不了您的问题。
得了,白费了一番口舌,就是人家不管这档子事儿,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费心思。
很欣赏一位能耐人叙述的经历,曾经尝试与某公司沟通合作事宜,对方也是各管一块,老大不情愿。那是否可以多点想法,将能说得上事的人联系上,对接一下呢?很显然,人家不乐意aihuau.com,一般单位领导电话是机密,不可告知陌生人的。这位能耐人丢下一句话,这可是一桩大买卖,如果因为你没有转达,损失可都是你的事!话说得很严重,甭管结果如何,这没来由的事情生生的和接电话的人有了关系,而且是很严重的利益关系!结果是积极的,签上了线搭上了头,促成了生意。
这个事例是想说明,这位开门见客的“门生”其实掌握了非常重要的资源,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团体带来极大影响,他完全可以以种种理由搪塞、婉拒,这样的电话多了去了,是否都可以如此这般操作呢?3Q事件发生后,就有愤世嫉俗的用户投诉到QQ客服,开口就是“把马化腾给我叫来”,都要这样老板岂不累死?这种判断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诱导,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引导,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是一间屋子,人人都是一扇窗,岗位不同,朝向不同。任-爱华网-意一扇窗户打开,都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难以捉摸的世界。窗户里透露出来的气息往往会成为外界判断的基本依据,内外沟通的形式也往往会受制于这种气息散发的味道。
企业职员往往本位思想很重,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是天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掌握企业发展的宏观走势,更不奢望人人都成为新闻官或公关经理或推销员,但问题是,许多时候,外界对一家企业的关注是突发的,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甚至是某个热点问题,如何要求员工在与外界联系过程中促成积极影响?
我曾经撰文认为,要给前台加薪。这只是就某个特定岗位的意义提出的建议。大而化之,作为组织的每一份子,其实都应该具备该组织的基因,除非是不求进取,甘于平庸之辈,或者会在碌碌无为的日子中平淡一生。组织的基因会通过种种渠道传播出来,官方通告、新闻资讯、高层动态、会议精神、部门调整、人事变动、年度规划等等,这些都涉及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具体到一些部门工作,这样的信息将会更直接和细化,有心人可以通过只言片语或者大局走势,这不是能耐,而是一种态度与思考。更不提组织有意识传播的讯息,如果仅仅因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估计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那位客服人员可以在了解我的意图后,将信息转达给相关部门和主管,然后再回复,或者直接联系,但一旦这个闸口封死了,就一点可能都没有了,事情就是很奇怪,有许多生意就会因此受致命影响,市场竞争何其激烈,东方不亮西方亮,没准儿那位就多问了一句, 事情就完全不一样。
这是企业文化的潜在意识,或许不应该通过培训或者灌输的形式获得认同,当然,如果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职业精神和业务态度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