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如何走出现在的困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1334973314870.jpeg)
挫折中的奋起 松下企业的路走得并不是很平坦。多少次已经进入绝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松下电器,能够在今天依然这么壮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战之后,由于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对日本进行接管。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一些大公司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松下被要求辞职。 最后由于员工们的大力请愿,松下的位置被保留了。但是企业的境遇却是极其糟糕的,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都发不出来。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都辞职了,松下的个人生活都入不敷出,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这是全行业的不景气,但松下并不气馁。他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 1949年2月,美方逐渐改变对日政策,日本经济略有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许多的磨难,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过去多了些沉着、冷静和谦逊。松下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业,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当成业界的小字辈;也不把松下电器当成是一个“小巨人”,而是当成刚起步的新企业。当然,松下并不是鄙薄自己和松下电器,而是站在世界企业界的立场审视、评价自己和松下电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已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 1951年1月,他在新年经营方针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我们的公司从33年前创办至今,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开幕。” 松下电器在战后的腾飞以及长期高度发展,这种“重新开业”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浪巅。由于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利而怨声载道,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经销商大量流失的严重局面,松下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每天按时上班,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这就是松下: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激励后人 松下幸之助和前辈们的创业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的创业者,即便教父级的柳传志,在联想面临08年财年第三季度业绩爆9700万美元巨额亏损,也毅然重新出山,受命于危难。作为后辈,我们更应该殚精竭虑,全力以赴。 成功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即使现在成功,也不代表未来一定顺利,我们唯有把张瑞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诲放在耳边,认真把握每一个现在,内心满怀信念,抱团克服共同的困难,相信自己,相信团队。 正如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诗中所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