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商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组织只有不断变革,调整自身的形态与机能,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业务持续增长。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任何一个组织从诞生之日起,都会经历孕育、发展、成熟、衰退几个阶段,这是组织演化的必然规律。任何组织想要延长生命周期中某个阶段保持恒久活力,就必须选择有利的时机,进行恰当的变革。然而,很多企业因为选择了错误的变革时机,并最终因此折戟沉沙。如何选择变革时机那么,企业如何选择变革时机,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进行考量。1.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尽管变革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不是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开展变革呢?事实并非如此,统计显示,最有利的变革时机在成熟期。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一阶段往往是企业发展的高峰期,队伍稳定,领导者威信高,改革措施容易得到员工的拥护,阻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掌控着足够多的资源,可以为变革提供强大的支撑。1981年,韦尔奇继任通用总裁时,公司业绩相当好,但韦尔奇却认为: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若墨守陈规,则企业难创辉煌。在他的运aihuau.com筹下,GE调整组织结构、整顿生产范围,出售71项业务和生产线后轻装上阵,GE焕发出无以伦比的活力。事实证明,韦尔奇选择的变革时机是非常恰当的。 2.企业是否面临危机|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1789|41无数企业变革的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环境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变革,企业变革也不总是与成功相伴。甚至在有的阶段,企业进行主动变革,反而可能招致失败。不过当企业走下坡路,出现危机时,变革就变得极为必要。比如,进入衰退期的组织,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人心涣散,这时需要企业及时进行变革,以扭转不利的局面。3.企业主要领导人调整每一次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更迭,都意味他(她)将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观。所以,这时往往就是企业变革之时。如联想集团在柳传志时期,其文化主要表现为创新导向和目标导向,而在杨元庆时期,联想的文化则主要表现为规则导向和支持导向。4.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促进。经营良好的企业,往往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利润分配实现了较好的平衡。所以,企业是否进行变革-爱华网-,还要多看利益相关者的“脸色”。在顾客、政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进行变革时,企业就可以考虑变革,实现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均衡”状态。其实,影响企业变革的因素还有许多,如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领导人的偏好等。企业应根据所处的时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以决定进行变革的最佳时机。“因变而变”还是“为变而变”
![企业变更年检增资 企业“因变而变”,还是“为变而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1341995875313.jpeg)
对于变革的态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变革按照主动与被动可以分为主动变革与被动变革。被动变革常常是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经营无法持续时进行的,又称“因变而变”;主动变革是企业未雨绸缪,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对管理进行变革,即“为变而变”。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选择何种变革方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企业所掌控的资源,也与企业的文化及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密切相关。例如,我国传统的家族企业往往是在内部管理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时,才进行管理变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之前就预先洞见,懂得先一步改变,乃是优秀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就是寻求企业内部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匹配”或“一致”,也就是要实现二者的“均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游刃有余,创造优良的绩效,反之,则会限制企业功能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环境与企业组织是否匹配的认识,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带来的变革方式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企业到底是采用主动变革还是被动变革,不仅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与管理者的观念直接相关,这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变革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持续变革的战略思想,使企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