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作为一种最原始的营销策略,因其具有杀伤力强、短平快等诸多优点,而被广大厂商所普遍看好和采用,综观中国的消费品行业,凡是目前比较知名的企业:从康师傅到统一,从蒙牛到伊利等,几乎无一不是靠价格战“跟进”或“打”出来的,他们在价格战的刀光剑影中打打杀杀,共同走向行业和事业的巅峰。所不同的是,往往在价格战的背后隐藏着品牌战的端倪,价格战就像是导火索,引发了品牌战。
价格战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它没有好坏之分,不同企业、不同目的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但什么样的价格战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这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一般说来,凡是有助于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有益于行业的和谐发展、有益于企业竞争及战略实现以达到共赢的价格战就是好的价格战。相反,那些低价倾销、投机取巧、扰乱市场秩序、毫无意义的价格战便是不好的价格战。
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别人,也能伤自己。对于价格战,很多人往往存在着误区,一提到价格战,意识当中就会认为是拼价格,具体讲到拼价格以及通过价格战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很多人便“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因此,要更好地利用价格战服务于市场与企业,就必须消除对价格战的片面理解认识。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价格战的战略目标相对单一,就是通过价格上的短兵相接,使企业的战略部署真正实现。价格战是完成企业战略规划的手段,它具有以下几种形态:
(1)、战略进攻型价格战。
此种价格战是企业为迎合整个行业竞争的需要、实现对潜在竞争对手的战略打击,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实行的价格措施,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攻击行为。微波炉行-爱华网-业的老大格兰仕每一次价格战后总会淘汰一些行业中的较小企业、扩张了市场参透率,增强了企业的硬实力,在一定意义为市场洗了牌,使一些想要进入行业的企业树立了更高的门槛,资源配置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战略相持型价格战。
这种价格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防御性质的,它是企业更好地细分市场、区隔市场而采取的行为。战略相持型的价格战是企业针对其市场的防御,在蒙牛在高端市场退出高端品牌“特仑苏”之后,伊利推出的“金典”牛奶与之进行高端市场的拉锯与相持,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其份额相对较低。
然而,在什么条件下的降价才是合理的?
企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第一种情况是技术进步带来产业整体成本下降;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实力足以击退竞争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行销成本,以成本进行竞争;第三种情况是产品进入衰退期,配合消费者预期进行的降价活动。
不过,企业用价格进行竞争时,要注意三个陷阱,一是低品质陷阱;二是脆弱的市场占有率陷阱,靠价格赢市场是脆弱的,只有靠品牌才能长久,因为对价格敏感的人,其忠诚度也弱;第三是财力空虚陷阱,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利用价格竞争就更要当心。所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不止伤对手,用不好还会伤了自己。因此,企业运用价格战略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