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就有首都就是“首堵”的说法,那是是调侃,今年终于变成了事实!
今年中秋节前,北京惊现“史诗般”(媒体记者语)的堵车,无论是堵车的路段还是堵车的时间,打破了北京市的历史记录;国庆期间,北京城里出奇的痛快,而周边郊区的路上堵车成为无奈的非自然景观。
到国庆节后的最近一段时间,我明显感到了车辆的压力:小区周边在晚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估计是买了车无处停车所致,小区里面的路也已经被挤占的只是走2.0以下排气量的车(自然减排的典范),我们办公室前面的那条裕民路本来就是一个窄窄的路,现在两边都开辟成了停车场,中间只能供一辆车过往,两辆车如果宽一些,那就谁也过不去了!
以前是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现在是上下高峰期已经堵成了一锅粥的同时,其他时间也变成了堵车的正常事件。
据报道,截至9月底,北京车辆已经逼近500万辆,上半年净增40多万辆,相当于湖南长沙市2年的车辆净增数量。
一个自然的结果是,现在是关于车辆将受到限制的传闻不断延展开来,昨天一位同事郑重其事的对我讲:
“周博士,据可靠消息,北京的车牌管理办法将向上海学习”。
也就是说,上牌照要交更多的钱了!
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有待确证,关于车船税征收办法的规定是出台了,以后购买大排量的车要缴纳更多的钱了!
其实,同样的限制性消息还有:城里以后的停车费大幅增加、继续实行单双号(别忘了,限号措施已经常规化了),等等。
但是,我想问的是,这些措施全部加在一起就能解决北京的堵车吗?
如果不能解决,那就真的能够解决排放问题吗?
我总是觉得需要认真思考:
1.车船税政策的变化当然对高档车消费会有影响(影响多大不好说),但是对于1.6排气量以下的车肯定是没有影响!哦!应该有影响,它会刺激更多的人购买排气量小的车。这下应该达到目标了吧?大家都知道,排气量小的车价格低,低到2-3万就可以买一辆。也就是说购买一辆奥迪的车可以购买12辆以上的小车。这下恐怕就更麻烦了,北京小车遍地,总体排放量是否降低、交通拥堵能否解决,就变成了一个未知数!
2.关于城里停车问题。其实,现在北京的三环以里(环路本身除外)的堵车已经远远没有与城外相连的几条大干道了(二环、三环、四环、八达岭高速及其辅路、五环以外的林萃路、立汤路到天通苑等),现在连良乡进京方向都开始变成了拥堵的主力路线。难道这是靠城里停车费提升能够解决的吗。
3.车牌号限制也可能发挥些作用,但是早就实行车牌号-爱华网-限制的上海是靠这些解决了它的拥堵吗?当年,很多上海人买车上外地牌照照常上路。再说,除了牌号费的实施基本上相当于汽车没有降价而已(以前降了几万,现在等于没有降),不可能改变拥堵问题(当然,有关机构可以多收一些钱)。
有人说,那怎么办呢?难道就顺其自然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通盘考虑,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车辆多,可以学学:
1.首先应该提升的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包括研究交通高峰期与低谷期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对于路口等各类交通信号的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的策略、对于行人、其他车辆以及机动车辆的综合管理措施等),这是最关键的事情,如果希望仅仅通过费用收取增加或减少解决问题,这些部门有“懒政”之嫌。
2.公共交通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化处理(地铁、停车、巴士、城铁等综合交通枢纽的普遍性和集散规律)。
3.关键交通枢纽和重点路段的综合治理措施(关键地区和路段的监控、指挥、处理一体化)。
希望有关部门集思广益、真的听听群众的意见,形成一个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交通管理模式,因为其余三大世界城市都不是以堵车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