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娓婷
10月19日,第108届广交会第一期结束。有中国对外贸易 “晴雨表”之誉的广交会一贯是各国商家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的练兵场。而从本报与众多中国展商的交谈中得知,本次“练兵”效果并不理想。 展商表示,“如汇率再上调2%,企业将亏本。”因人民币升值,当前约一成港资中小企业在倒闭边缘。 汇率再上调2%将难以承受 广交会第一期撤展这天,来自辽宁的几个五金矿产商人逗留在广交会会场外迟迟未离去,围在一起谈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重创。他们表示,境外采购商态度相当谨慎,订单较上届广交会少了一半。 法力机械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说:“原材料涨价是间接的,中间商可以为终端制造商消化部分价格上涨压力,但升值问题是直接的。” 今年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涨。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下一城,冲破6.65关口,达到6.6497,比前一交易日再次升值85个基点。而此前一周,人民币对美元合计上升了333个基点,幅度达到0.5%,创出汇改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陈先生算了一笔账。法力机械每次的出货值约100万元人民币,在汇率6.6这个基础上,人民币每升值10分钱,即减少了约15%的收入。 一家装拼液晶电视的数码公司负责人周刚表示,预计人民币升至6.3,他们的企业就要亏本。 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刘达邦表示,一般加工行业的纯利在3%-8%之间,人民币升值完全可以将这部分利润挤掉。电子行业和首饰行业的利润稍高,在8%-16%左右,是目前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 冷清的广交会 有人指出,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将长期订单转化成短期订单,通过商品提价来转嫁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空间。记者走访了广交会的家用电器、建筑及装饰材料、五金等企业,发现企业提价举步维艰。 法力机械公司的陈先生表示,国外经济尚不景气,境外客商对中国企业仍然以压价为主。报价一高,客商下单就谨慎得多。 随着汇率的波动,境外客商的采购意愿也明显处在调整当中。从广交会的相关数据可见一斑。上届(第107届)广交会第一期境外到会采购商共计104169人。本届同期,境外到会采购商共计9.8万人,比上届减少5.5%。 有三四年广交会经验的周刚直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冷清的广交会。你看看高速公路入口就知道了,过往都要排队,这次顺畅得很。” 一家欧洲家庭日用品采购商Robert表示,目前中国商品的价格仍然可以接受的,但从长远看,汇率大幅波动将增加不少采购困难。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本月13日发布的中国外贸进出口数据,9月当月进口环比增长7.4%,出口环比仅增长4.07%,致使9月当月顺差环比再降15.8%,达近5个月的最低点。 刘达邦对本报表达了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不乐观态度,人民币在过往5个月已经上升了4%-4.5%,到年底之前完全有可能再上升5%。 “现在约10%的中小企业的态度是,没钱赚也先耗着,”该负责人说,“如果人民币升值持续,又有大批中小企业关门。” 设备改造之惑 东莞一家建材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重新将一项计划提上企业议程。 7年前,刘先生邀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帮忙算过一笔账,如果要将工厂内部分生产线转为自动化,大约花费百万元人民币的成本。刘先生当时没有采纳这个改造方案。 “企业有一笔账,就是劳动力成本与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之间的换算。”刘先生说。 在过去,廉价的劳动力远远小于机器设备的成本。然而,从2007年至今,因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长的规定,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成,约占出货值的10%-20%。刘先生决定裁员并换上自动化生产线。 刘先生表示,企业进行设备改造的意愿根据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法力机械这类组装企业来说,人力成本所占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5%,而且利润空间薄弱,显然不适用于大规模更改生产流程。上海五矿的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对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改造生产线是个伪命题。“例如生产地板砖,就只能以使用人手为主。”该负责人说。 刘达邦提醒,企业要有一定的订单量才值得投资自动化设备。“否则在开投、测试机器阶段就将订单做完,机器的投入就是一种浪费。”有言论指出,随着人民币升值,购买国外先进设备的价格相对降低,企业可抓住此机会。上述协会负责人直言这不切实际。“国内对进口设备目前征收的税款高、税项多,除了进口关税,还有增值税。” 格兰仕部分设备是日本生产的专利机器。但格兰仕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有损坏,要等上半年才能等到日本的专业工程师前来维修,维修成本高达几十万。 这样的设备即使对格兰仕这样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来说也是高不可攀的。按照目前国内机械设备的生产情况看来,有1/3的简单自动化设备能取代进口设备。 (本报记者魏黎明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