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次加息之所以令人感到特别意外和突然,一是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外明确表示,中国在今年年内不会计息;二是面对欧美各国依旧坚守的低利率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却突然宣布加息,令人震撼。这是继印度、巴西等国之后,有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加息周期的大国,也是自2007年以来,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其象征意义和折射出的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
很显然,央行顶着种种压力宣布加息,其剑锋所指是极为明显的,那就是置热钱涌入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于不顾,将加息的利剑指向国内日益严峻的物价走势和资产价格泡沫,这虽然无奈,但极为明智。
我们看到,自7月份以来,CPI重新回到了3.0时代,尽管各方都在遮遮掩掩,中国目前已经进入通胀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目的而言,管理通胀预期是其首当其冲之责,在8月份CPI再次冲高至3.5%之后,9月份CPI创新高已成了铁定的事实。最乐观的预计,起码在两年时间内,中国的物价指数再次回到3.0%之内基本无望。在负利率和流动性过剩下,保值的压力使得游资乱动,物价上涨似乎难以阻挡,央行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的工具已经无法阻止通胀的实质性到来,货币政策必须明确转型,才能遏制通胀的恶化。而且,房地产调控历经一年而收效甚微,在负利率的推波助澜下,买房成了很多人保值的最好选择,这使得负利率成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最薄弱的环节,成了当前物价飞涨和房价高烧不退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情况下,加息事实上成了央行不贰的政策选择,但在欧美等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美国的宽松量化和零利率政策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中国一旦加息,基于人民币升值和热钱的压力,对于依旧不确定的外贸前景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在欧美经济过冷,担心陷入通缩,而中国经济过热,担心恶性通胀的情况下,央行一度陷入两难:如果要治理通胀和房价泡沫,改变负利率,则必须加息,但一旦加息,人民币升值。事实上,央行如果及早加息,就不会陷入目前两难的尴尬,正因为央行在政策选择的初期求全责备,从而丧失了加息的最佳时机。
即便如此,对于一国的货币政策而言,其首要考虑的本国经济的基本面,而不是外在的因素,通胀相对于热钱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国内经济的破坏是全局性的。如果说热钱和人民币升值属于局部性的问题的话,而通胀则属于根本性的全局性的问题,处理不好热钱,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处理不好通胀,则会影响社会问题,孰轻孰重,不言自明。既然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而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也成了悬在中国宏观经济之上的堰塞湖,就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爱华网-盾而言,是通胀,而不是热钱和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急需从宽松向适度从紧转型,而这个质变,只有通过加息的信号才能真正传递,目负利率的情况,只能通过加息来改变,而房价的疯狂,也只有在加息等政策利器之下才会回归理性。因此,加息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尽管属于“两难”的选择,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热钱,对中国的外贸形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加息应该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当然,这次加息的力度非常温和,只有0.25个百分点,而且,加息之后负利率的基本状况依旧没有改变。这依然说明央行在选择加息时选择的艰难,既不能力度过大导致热钱的大量涌入和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必须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型的明确信号。即使在加息之后,通胀的状况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起码预示着,实行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在逐步退出政策的舞台,货币政策在逐渐回归适度从紧。就控制未来的房价等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而言,这次加息的“药量”显然只是象征性和警示性的,这意味着,这不会是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唯一的一次加息,在中国已经真正进入通胀时代的情况下,加息将成为货币政策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