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起,天涯社区出现一个直播朋友小月月雷人上海行的帖子。楼主蓉荣讲述了小月月及其所谓“男友”小W来上海游玩,但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遭到了无比复杂而又痛苦的经历。网友认为此女的举止行为刷新了最雷人纪录,凤姐与之相比恐只能空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小月月被认为是至今为止最极品女,遭网友火速膜拜,形成了一个叫“拜月神教”的虚拟团体。
娱乐至死,审丑文化可以理解
针对此火爆的现象,部分专家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资深评论人时言平认为,雷人的挑战道德底线的疯狂闹剧会不断闪现,审丑的疲劳甚至麻木已经让公众难以把握道德的边界。但作为互联网研究者,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老师对“小月月现象”的态度却相当开明,他表示充分理解互联网“娱乐至死”的倾向。刘东明老师认为,小月月”是又一个“无aihuau.com厘头”,不承载意义,不具备思想,更不体现境界。中国互联网呈现着浓郁的娱乐化特性,这是社会发展阶段导致的。以小月月、凤姐、芙蓉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是高房价、高强度工作、高生活压力等多种社会因素,在心理上的投射。而这种心理阴霾需要从某个出口,以某种方式发泄出去。“围观”雷人恶俗事件等“审丑行为”往往成为一种解脱方式,“小月月”于是成为最好的发泄渠道。
刘东明:我可能不喜欢低俗,但我誓死捍卫你低俗的权利
刘东明老师认为,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之下,我们可以说人民也拥有低俗的权利。我可能不喜欢低俗,但我誓死捍卫你低俗的权利。因此,既然小月月事件已经发生,我们应以开放、多元化的心态来看待小月月事件,如果不喜欢,就不必围观,也不宜对网友的审丑行为过分苛责。
但是刘东明同时强调,对小月月现象的理解,决不代表着提倡媒体来主动来为这种文化推波助澜。作为媒体责任和义务,提供更优秀的网络文化营养,有效、
委婉的引导网友,构建更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