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记者 倪轶容
为了做好“良心工程”,张光远培养了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制定了一套专业化的管理体制。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C3标、世博白莲泾公园、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配套4座雨水泵站工程、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综合环境建设工程(一期)1标工程……对于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远来说,每一项工程,就是一场战役。他甚至会在公司的春节联谊会上,给每个在建项目部颁发一面“帅旗”,把每个员工都当做出征的战士,等待他们的胜利凯旋。
“现在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关于‘豆腐渣工程’的报道,但是,你肯定不会在这一类报道中看到我们的名字。”说这句话的时候,张光远显得很自信,并且在“肯定”两个字上加了重音,“如果我们承接的工程质量不过关,公司的牌子都被砸了,以后还怎么赚钱?所以,就像药厂提倡做‘良心药’一样,我们就是要做‘良心工程’。”
两招杜绝“豆腐渣”
在张光远看来,造成不良工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公司领导层面的不重视,造成组织工作的不到位;二是人才专业素质的不过关,导致项目在前期的施工设计上就出问题;第三是缺乏体制上的约束,人性固有的弱点会致使项目出现问题。所以,为了做好“良心工程”,张光远从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即: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制定一套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关于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方面,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薪资水平,在同行中处于中上水平。“公司当然也希望节约成本,但是人力资本这个费用是绝对不能省的。”除此之外,张光远还为员工们提供定期岗位专项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公司还在他的倡导下,增加了旨在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主题培训课程,例如开展帮助中高层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等。
另外,在专业化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张光远充分意识到如果工程进展处于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下,总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因缺乏体制的约束,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失,他开始在企业管理体制中,有意识地加入监管制度。
比如公司设置了采购部,在材料用量的控制上,主要由这个部门来把握。“另外,我们的预算也非常精细,每一个项目需要多少材料,在什么时间段需要用多少,都会有详细的说明。”而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张光远也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数据,防止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
张光远自认为,在同行中他算是个老实人。有时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他甚至会做亏本的工程。
“都说老实人吃亏,但是我倒不这么认为。老实人虽然吃了眼前亏,但是长久看来,他为自己树立了口碑,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从改变自己开始
张光远是抽雪茄的,在雪茄的袅袅青烟中,他身着一袭黑西装,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然而,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个“说话非常大声,隔壁包厢都能听到”的人。张光远坦言,从2004年进入公司到现在,自己改变挺多的:“我觉得,想要改变一个公司的面貌,就必须先改变老板自己。而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审时度势地修正自己,那么即使他还未取得成功,至少也是在向成功迈进了。”
张光远说自己曾是个个性非常强的人,“不闯红灯的老板不是好老板”是他所认可的信条。然而,他逐渐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是专家。“比如说,薪酬体制的建立,公司体制建设、文化建设等,我都让大家群策群力,使更专业的人来参与讨论和设计。”
不过,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张光远不-爱华网-会犹豫,还是保持着果断的态度。“比如之前,我考虑收购一家公司,整个公司所有的人都反对,觉得是不是扩张太快了,而且那家公司当时的盈利水平也不理想。不过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觉得一个企业要做大,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收购那家公司,正好能提供给我们这些想要的东西,从而弥补了原有公司的某些不足,加强了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而事实也证明了张光远的眼光。
或许因为对中国古典哲学比较感兴趣,张光远追求的是管理上的平衡,即让老板的个性和公司其他员工的个性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现在变得越来越宽容的原因——每次员工大会上,我总说,过去发生的一切不愉快,今天都在这里一笔勾销了,我不会再去追究,但是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张光远的另一信条是“谋定而后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客户想要的牌”,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做。“看起来都是水利工程,但是在我眼里,每个工程都是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包括客户也是。比如上海的客户和湖南的客户,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差异。”张光远认为,将客户利益和公司本身利益捆绑在一起是非常必要的。“就像兵家作战分上策、中策、下策一样,我们做工程也是。上策当然是双赢,但是迫不得已出下策的时候,也不能损害公司的主业。”张光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