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法则:职场人生必备的6项品质》第二部分



No2守正

守正《论语》中所说的“士”,我认为就是当今的职业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则是合格的职业人。当时对君子的要求,便是今天对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对君子的要求呢?如果只用一个词,我认为一定是“守正”。

什么是“守正”?“守”,遵守、恪守之义;“正”,正派、正道之义。“守正”,便是遵循、恪守正道;就是不走歪门邪道,一切言行都符合正道。

对于职业人来说,守正极其重要。任何一名职业人,如果言行违背了正道,必定会为他人所不齿,而职业生涯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我真的很后悔当初的行为……”张伟追悔莫及。

张伟原本在一家台资企业担任人事专员,负责人才招聘。去年年底,公司要求他招聘两位营销总监,经过反复筛选,他从近百份简历中挑选出了近二十位进行了初步的面试,确定了十位候选人。这十位候选人经过总经理的面试之后,其中六位被确定参加笔试。到这一步为止,张伟都非常称职。但是,确定了笔试内容之后,张伟犯了一个不容原谅的错误:其中一位候选人为了能够顺利通过笔试,暗地里给张伟送了一份礼品,而张伟则将笔试的内容透露给了这位候选人。最终,这位候选人凭优秀的笔试成绩成为公司新招聘的两位营销总监中的一员。

可是,透露笔试内容的事情很快被同事所知晓,紧接着传到了总经理的耳中,这令总经理震怒,先是辞退了那位刚上任的营销总监,随后又办理了张伟的离职手续。

张伟离职之后先后到几家同行企业求职,但是对方了解了他离职的真相之后,纷纷拒绝了他,至今,他仍然在家待业。职业人的守正包含两个层面:自身的言行守正;面对不守正的言行时,绝不同流合污。

这与《论语》中对“守正”提出的要求是相似的。

首先,“守正”代表着一切行为都符合“义”,什么是“义”?用孟子的话讲,“义”就是人生的正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当然,在孔子看来,“义”不仅是人生的正道,还代表着“善”,包括善行、善事和善人,守正便是做善事、做善人。

其次,“守正”还代表着不走捷径、不贪图小利。

再次,“守正”意味着不拉帮结派、不假公济私。

最后,“守正”还意味着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不因为个人的情绪而有失公允。

1任何一名职业人,都必须守正。

2职业人的守正包含两个方面:自身的言行要守正;绝不可与不守正的人同流合污。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4.16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领悟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什么是“义”?“义”就是行为准则,就是作为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和生活准则。“义”与“正”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义为本而正为表,言行符合了“义”,便可以称得上为“正”;行为守正者,言行则必定遵循于“义”。

在孔子看来,行为符合“义”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君子对待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求符合于义。”

“利”是利益,客观地说,天下无人不喜欢这个“利”字,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同‘攘攘’),皆为利往。”既然如此,为什么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呢?很多人认为对于孔子来说,义与利是相对的,是相互冲突的。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因为,孔子从不曾反对过富贵,恰恰相反,孔子认为如果富贵可以求得到的话,即使是让他做一个拿鞭子赶马车的人他也愿意。而且,孔子也曾明确承认富贵是人人都希望的,但是,无论一个人多么希望获得富贵,都必须遵循一个前提:不违背正道。

在孔子的思想中,“义”和“利”并非是冲突的。而是在面对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眼前的“利”符不符合“义”,如果是符合“义”的,尽管获取好了;如果是违背“义”的,则应该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就是“见利思义”。

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往往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即便是明明知道眼前的利益是违背道义的,也会坦然接受,成为“喻于利”的小人。刘峰在一家制造型企业担任采购主管,不久前,他因为收取供应商的回扣而被开除。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与其沟通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我告诉你们,第一,采购人员没有一个人是不拿回扣的,我只不过是运气不好,被你们发现了。第二,身为采购人员,供应商给你回扣,你不拿你就是傻瓜,我不做傻瓜。第三,什么叫道义?道义就是拿了供应商的回扣,就尽一切努力让他们也挣到钱。”当“利”与“义”发生冲突时,往往是考验一个人能否守正的时候。很多人无法经受这样的考验,甚至可以说在利益面前,他们根本就不会顾及道义,就像案例中的刘峰一般,他们认为只要是利益,就应该一律收取,否则就是“傻瓜”。拥有这种想法的人绝非少数。

相反,守正的人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他们视不义富贵如浮云,在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而放弃利益。这正是孔子所提倡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即使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人生的快乐也在其中。那些用不道义的方式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边的浮云。”

哪怕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对“不义富与贵”不屑一顾。这便是守正的态度。

1“义”与“利”不是相对立的,更不是冲突的。

2一旦“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请选择“义”。

◆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篇15.40

2009年11月中旬,经过了近两周的考虑,姜峰向上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姜峰是一位出色的IT人才,在一家网络游戏企业担任研发主管。2009年10月,我受邀担任了一期《头脑风暴》节目的嘉宾,那期《头脑风暴》节目的主题是“网瘾产业何去何从”,在谈到上网对孩子们的影响时,我谈到了网络游戏产业的“罪恶性”,这个词汇引起了姜峰的高度关注——当时他坐在节目录制现场的听众席中。节目录制结束之后,按照节目组的要求与主持人袁岳以及其他嘉宾合影留念之后,我匆匆往场外走,这时,姜峰拦住了我。

那天,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网络游戏产业的问题,谈话的结果是:姜峰认识到很多网络游戏对孩子们有着严重的身心危害。当然,我们也讨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用《三字经》、《弟子规》等以仁爱、守正、好学为主题的游戏替代当前那些充满杀戮、血腥和色情的游戏。姜峰兴奋地表示他会努力争取开发出这样的游戏产品,但是我知道对于唯利是图的网游产业,他的想法过于天真和简单了。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建议遭到了上司的反对:“要知道,我们是一家企业,盈利是我们的唯一目的,那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应该留给慈善家们去做!”

建议遭到拒绝的那个晚上,姜峰给我打来了电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再在这家企业待下去了,我决定辞职!”尽管我支持他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劝他再慎重考虑一下。我非常赞赏和尊重姜峰的选择,如果我是他,同样也会这样去做。孔子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举动,齐国人给鲁国当时的执政上卿季桓子送去了一批歌女,季桓子得到这-爱华网-批歌女之后,沉湎于娱乐之中,导致三天不理朝政。孔子对此无法认同,于是挂职而去。

这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然,做到“道不同,不相为谋”非常困难,很多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会因此放弃工作,无论是当今的姜峰,还是当时的孔子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另一面则是:“道相同而相为谋”——当价值观念一致时,才一起共谋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服务于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企业,从事一份自己喜爱与擅长的工作,这正是一名职业人取得成就的关键。

作为职业人,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和事业,服务于与自己价值观念相一致的企业和组织。

◆ 不做违背道义的事

“上司做出的决定,我们只有执行,别无选择。”某集团奶粉事件爆发之后,我们采访了该集团的一些员工,他们将责任全部推卸到管理者身上。|!---page split---|

在他们看来,作为下属,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执行上司的决定,哪怕是明明知道这一决定违背了社会道义也坚决执行。

不久前,该集团的董事长被判处死刑,而那些生产有害奶粉的工人们却保住了工作,继续工作在生产线上。这引发了我们的深思:该集团奶粉事件难道真的仅仅是管理者的问题?难道那些生产一线的人员丝毫没有责任?

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只是”执行者,“只是”听从命令的人,他们就可以置身事外,那么,是否也意味着在别人的指示下杀人是不犯法的?

是的,作为下属应该服从上司的指示。但是当一名拥有职业操守的员工面对一项错误的指示时,他绝对不会盲目服从。如果上司强迫其执行,他至少有两个选择:一、选择离开,所谓“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与其处身于一个罪恶的组织之中,还不如提早离开;二、拒绝执行,坚决不做违背道义的事。

无论是选择离开,还是拒绝执行,目的都只有一个——不做违背道义的事。对于职业人来说,这便是守正的最好体现。

孔子的观点同样如此,他认为做一名下属最重要的便是遵循道义。

一次,季子然问孔子:“子路、冉有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回答说:“我以为你问别的问题呢,原来是问子路和冉有。所谓大臣,是以道义侍奉国君,如果行不通就辞职不干。现在的子路和冉有,可以说具备了做大臣的条件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会顺从上司吗?”孔子说:“如果要杀父弑君,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 不走捷径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篇13.17

 《论语法则:职场人生必备的6项品质》第二部分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要图快,也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子夏做了莒父的地方长官,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干出业绩。孔子知道子夏做事急于求成,于是对他说了以上这段话。

几乎每个人都会犯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希望能够找到最快速、最省心省力处理好事务的方法,于是,挖空心思寻找捷径。可是,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白费一番力气之后才发现: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就是最省心省力的方法。这便是“欲速则不达”。

但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呢?环顾四周,又有谁不是在寻求捷径呢?当你告诫他们“欲速则不达”时,他们会对你说:“有捷径不走,那是傻瓜行径。”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门也逐渐增多,以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已经不再适合了。于是,我们决定重新制订一套完aihuau.com善的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这项任务交给了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探讨,最终发现这是一项繁杂、庞大的工作任务,于是想出了一个“快速而高效”的方法——由各部门自行制订适合自身部门的管理制度和规则,然后再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整合和梳理。

人力资源部自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但是,事与愿违:原本计划两个月必须完成的任务,最终拖延了半年也没有完成。各部门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而不断推迟交稿时间。经过不断的催促,各部门终于将草稿交上来了,可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却傻眼了:这些草稿根本不能用,几乎所有部门提交的都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公司的实际状况毫不相符。

为此,人力资源部门召集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会议,希望各部门能够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进。这次会议非常失败,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大家的意见很一致:制定管理制度和规则原本便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凭什么占用我们的工作时间?即便是我们愿意配合,那也仅仅是提供一些构想。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爱耍一些小聪明,自以为自己找到了捷径,省却了时间和精力。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找到的根本不是什么捷径,恰恰相反,所谓的“捷径”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般,自以为找到了一种“聪明”的方法,可以坐在办公桌前等结果,最终浪费了三倍的时间也没有达到目的。

1欲速则不达。

2世上无捷径。

◆ 群而不党

《论语》一书中提及了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强调的都是和谐、团结、协同但不相互勾结、成群结党。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能否做到“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是非常关键的。许多企业里都存在着派系竞争,有一些竞争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内耗,影响着企业的效率和发展。东北一家食品企业便曾因为内部人员的竞争和内耗而一蹶不振,从市场主导者沦落为追随者。在这家企业内,董事长、总裁、副董事长、营销公司总经理各有各的亲信和下属,这些亲信和下属对于他人的指示通常是置之不理,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到了他们这里往往沦落为一叠废纸,根本无法得以实施,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企业市场的发展。最终,这家企业的内部竞争发展成一场内部争斗。经过长达半年的权力争夺,总裁与营销公司总经理被排挤出局,但是,他们带走了自己的亲信,很快成立了一家新的食品企业。而原企业因为长期的内耗而大伤元气,至今也没有能够恢复到当初的市场规模。这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可谓屡见不鲜。一家企业希望获得永续发展,就必须避免内部党派竞争的发生,而这一点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品质和素养,也取决于员工们能否拥有君子之风——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孔子还曾明确提出君子“群而不党”的观点:“君子自重而不与人争夺,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合群意味着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是职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是,如果将合群发展成拉帮结派,那就成了企业的问题乃至灾难了。因此,作为职业人,应该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导向,与上司、同事、下属和谐相处;而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不结党营私。

◆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篇14.34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拿恩德回报怨恨,这样如何?”孔子说:“那么,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以公平公正来回报怨恨,以恩德回报恩德。”

人们夸奖一个人心地善良时,通常会说:“这个人可以做到以德报怨。”相反,对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则会说一句:“这个人太不像话了,简直是恩将仇报。”所谓“恩将仇报”,便是“以怨报德”。当然,“以怨报德”的人还是极少数的。

“以德报怨”,听起来很好,可是做起来很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太现实的。一个人给你带来了伤害和怨恨,还要以恩德来回报他,相信谁都难以接受。所以,孔子并不提倡“以德报怨”,因而,他用反问的语气否定了提问者的观点:“那么,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

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是因为他知道做到这一点很难,同时,一旦“以德报怨”,又用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呢?那么,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怨恨呢?孔子的答案是:“直”。

“直”,乃公平、公正之义。为什么要“以直报怨”呢?这就需要结合现实来分析:当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指责和批评时,内心必定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这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以怨报怨”的不良心理:一定要找到机会回击一下对方。如此一来,就对对方失去了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样的事并不少见。春节前,刘凯被公司开除了,开除的原因很简单:捏造事实诽谤同事。原来,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同事与刘凯发生了争执,这次争执使刘凯感觉颜面扫地,于是,他便一直寻找机会回击这位同事。可是,他迟迟找不到机会,于是便为该同事捏造了一个收受广告公司贿赂的罪名,并在同事间散播。一时间,该同事受到了众人的指责,刘凯有了一种雪耻的快感。可是,很快这件事便被人力资源部门查了个水落石出。如果刘凯懂得“以直报怨”,就可以避免遭遇开除了。

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发生了冲突之后,能否继续保持客观中肯的态度对待对方,很多人会因为冲突而对对方产生怨恨,希望找到机会报复对方,就像刘凯一样。

“以直报怨”告诉我们应该就事论事,而不要掺入任何个人的偏见和情绪,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中肯、公平公正地对待对方。

唯有如此,才是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无论与对方有什么恩怨,都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对方。

企业中的“礼”包含着两个层面:言行举止;价值观和运营理念。对于一名职业人来说,即便是言行举止符合企业规范和制度,却不能够遵循企业的价值观,也不能称为合格的职业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4278.html

更多阅读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编辑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编辑(转)一章 老黄牛不能只做老黄牛1第一章老黄牛不能只做老黄牛在国人眼里,老黄牛一直是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形象存在的。它们为主人所驱使而从不反抗,即使做出了成绩也从不向主人邀功请赏。

一个小HR眼中的《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读《杜拉拉升职记1》时,适逢自己也是初入职场,对书里的很多场景视为推动情节发展而必须的虚构,对书中专业的知识和case觉得有点枯燥,一本面向职场新人的教科书,作为小说又少了很多趣味。《杜拉拉2:华年似水》看过一遍,遗憾现在已经没什么印

《易经法则:职场人生的38跳忠告》第一章(2)

No 7不染恶习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坤·六二不染恶习根据《文言》的解释,“直”,品行纯正、为人正直。“方”,行为端正而符合道义。“大”,宏大。“习”,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正直、端正、宏大,不学习也没有任何不利。”《坤》卦讲

声明:《《论语法则:职场人生必备的6项品质》第二部分》为网友不万能喜感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