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啊纠结,纠结啊纠结。纠结一词现在80后与90后中相当的流行,纠结的人相当的多。纠结大半是踌躇犹豫不能决断又不能放下的意思。我大胆地想,纠结多的人,严重的会有心脏毛病,一般的也应该容易得抑郁症。而今天的年轻人也特别容易纠结,大到要不要出国留学、要不要转一个专业或者与父母介绍的对象结婚,中到到底选哪个工作、要不要顾及自己的爱好与要不要考研究生,小到今天要不要出去实习、参加活动与买东西。有些朋友就为这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迟疑难决,有的人甚至到了失眠的程度。
你也许说,这在我们八零前的人群中似乎从来不是大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为何他们对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此纠结呢?纠结,其实无非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没有见识过,没有可以参照模仿的对象,难以想见这样的事情别人怎么样决定;二是从不决策,没有决策的机会,也没有决策的习惯,也没有决策的经验,遇到几个因素的时候难以确定轻重缓急;三是从小所受的训练多享受、追求利益与投机,而少牺牲、奉献、担当与耐受的训练,所以总期望得到无害全利的选择,而不会两害相权取其小、两利相权取其大、利弊相当见机行;四是在长期的考试与作业中,形成了等待标准答案的习惯,而不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以肯定的是,纠结是我们过去的封闭家教与应试教育的逻辑结果,继续滞留在原来的封闭式教育框架内,将无助于我们这些纠结的朋友走出纠结,而只会更纠结,而且更多纠结。
纠结是一种心理表现,在原来的犹豫中再多想想,思前想后,却似乎徒然增加纠结。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的人更强于收集信息,但如果少行动,缺少体验,缺少属于自己的经验,那么增加信息与知识却只是增加自己做出决定的更多障碍因素。很多时候纠结的人,正因为没有行动的经验,反而变得更加急于求成,偶尔做个决定,往往也过于功利,因此难走成效,这样又反过来怀疑行动的价值,内心就更加纠结。我经常遇到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读书有没有捷径?学习有没有捷径?创业有没有捷径?发财有没有捷径?增加见识有没有捷径?这样再一次陷入了寻找捷径的纠结之中了。所以纠结的解决无它,而在于五句话:充分准备、及时行动、敢于担当、认真反思、持续改进。徒纠结不如起而行,行动才会定义你自己,也只有持续的行动才能打破持续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