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地产媒体热衷于报道一线企业的一举一动,甚至开始无聊地发掘地产大腕们的花边新闻时,《城市开发》能关注大量中小企业的生产状态,实在是难能可贵,无愧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
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推算,目前国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独立法人单位有6.4万家。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是45.68%,有6.07亿城镇人口。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万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鉴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旗下都有多家有关联关系的项目公司,所以实际法人主体要远低于注册的法人单位数量。但即便如此,估计也有两万家以上。从理性上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量显然是太多了,甚至可能高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因此有必要淘汰一批中小企业。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二次置业周期的到来,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年提高,那些缺乏市场敏锐度和把控力,不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突破的中小企业也必然被淘汰出局。这种市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从感性上,还是希望市场上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只有各类企业并存的市场,才是充满生机和斑斓的市场,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
关键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破解生存难题,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我们要相信,再好的市场也有失败者,再差的市场也能成功。股市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熊市中照样有人赚钱,牛市中照样有人赔钱。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各类资源要素的竞争,一方面是土地、资金等显性资源的竞争,一方面是治理、管理、文化、品牌等隐性资源的竞争。根据多年来对不同类型房地产企业的研究观察,发现中小企业与优秀企业相比在各个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而累积起来的结果就是全面落后。例如,大多数优秀企业都有专职或专责的计划管理部门或人员,而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其结果是中小企业的计划可行性、执行力普遍比不上优秀企业——仅仅是有无一个部门或岗位的小问题,却导致不同的结果。再例如,大多数优秀企业在评审某个项目的景观、户型、会所等设计模块时,通常会想到下一-爱华网-个项目能不能用,而中小企业往往只着眼于眼下的项目,所以经常做一些重复性的、无为的工作,也经常犯一些重复性的、无为的错误。有时,这诸多的一点点就像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通,但很多中小企业就是意识不到。在多年咨询实际中较深刻的体会就是面对类似情形,往往是无奈中交织着希望:无奈是因为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开放的心态,自以为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是因为“改造”起来较容易。
在诸多的“一点点”差距中,恐怕商业模式是最大、最核心的差距了。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目前一线企业都已经基本上确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商业模式,在自己熟悉的市场领域中做着自己熟悉的项目,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停留在机会主义导向下的开发阶段——项目的规模、物业类型、在城市中的中观区位等都有较大差异——企业始终在不熟悉的市场上面向不熟悉的客户做不熟悉的产品,要多累有多累,要多难有多难。反之,中小企业一旦确立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商业模式就能实现企业规模、业绩的几何式增长。兹举一例。记得在2004年有一家辽宁某地级市的房地产企业与我们合作。彼时,该公司在过去三年来只做了一个项目,赚了三千多万。我们在完成了开发流程咨询后,重点转向战略咨询。经过一番研究后,我们提出了2004-2007年的战略建议:立足本市,参股商业银行,在城市不同区位同时开发2-3个20万㎡左右的楼盘。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有三点原因:一是该市下属的两个小县城要求该公司去投资,该公司老板也动了异地开发的想法。但是我们坚持认为,异地开发风险大、难以管控,在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的情况下,还不如在本市做实,抢占市场份额。二是成为商业银行的法人股东后,可以利用资金杠杆去融资。三是在其他开发企业依然热衷于开发两、三个楼的小项目和市民还没有接触过现代化大型居住社区的时机,开发大楼盘,抢占市场份额,赢得市场定价权。经过多次沟通,该公司最终认可了我们的战略建议。到2007底,该公司的aihuau.com市场份额在当地已达到惊人的30%,净资产超过了3亿元,其房价也成了当地房价走势的风向标。2008年初,我们又协助该公司制订了新的3-5年发展规划。在新的战略规划中,我们的一条重要建议是:以其中的一个20万㎡项目为基准模板,在3-5个城市里实行复制、连锁开发。目前,该该市已在4个城市里同时做了5个项目,标准化率达到了63%。因为是标准化开发,各个项目的推行速度非常快,开发成本和费用也大大降低。该公司老板乐观地估计,提前一年实现净资产八亿元的战略目标。
上述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在较短时间内由一个单一项目的小企业步入到中等规模企业的案例。从两个发展阶段来看,有两点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中小企业借鉴:一是该公司首先解决了内部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等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头脑膨胀,始终立足于做“快而精”的企业;二是两个阶段的战略都不复杂,明确而符合市场趋势,简约而便于执行。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有至少十年的快速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只要在诸多“一点点”上往前迈出一小步,就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步。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是否想到,是认识问题;做不做,是立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