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尹同跃彻底厌倦了在小型车的局部海域中与对手鏖战。作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率领公司在其中以固定姿势驰骋了12年——这个数字,在中国被认为有种轮回的意味。
战绩是显而易见的。其间,奇瑞累计向全世界出售了150万辆汽车,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400多家经销商和9家CKD工厂(另6家正在建设中),从而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它被默认为民族汽车品牌的样板,获得中国官方的高度肯定,海外合作者蜂拥而至—在触及顶峰之后,奇瑞突然要踏上新的征程。
3月19日,安徽芜湖奇瑞汽车第三总装厂精心布置的生产车间里,人们如期看到了崭新的“装备”:全新的中高端品牌瑞麒(Riich)和威麟(RELY),及刚刚下线的瑞麒首款高级轿车G6。而12年来,奇瑞的成功仅仅依赖一个低端品牌:CHERY。
奇瑞显然为此煞费苦心。瑞麒品牌的LOGO与英国老牌豪华轿车宾利(Bentley)的标志十分相似,威麟的LOGO酷似日产汽车旗下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Infiniti),G6则干脆脱胎于汉语中“高”的拼音。向高端市场冲锋,对奇瑞来说,是对CHERY所代表的单纯规模化发展模式的颠覆之举。某种程度上,这可被视为对现代汽车的致敬。2001年,质量升级后的索纳塔采用了与捷豹(Jaguar)类似的设计,从而改变了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低价入门级汽车制造商的形象。
微薄的单车利润、低端的品牌形象以及规模扩张所造就的高负债—当奇瑞将传统模式发挥到极致,其致命弱点也深入骨髓。
2008年,奇瑞汽车全年35.6万辆的销售数字与2007年38万辆相比下降近一成,与年初48万辆的规划相距甚远。也正是在这一年,尹同耀悄然更名为“尹同跃”,暗示出飞跃性变革的展开。
奇瑞的困境正是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群体命运的写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这一年包括上汽集团、奇瑞汽车、 江淮汽车[10.02 0.30%]、华晨汽车在内的主流本土汽车公司利润总额均低于上年,增长率在-1.57%至-85.14%之间。但同时,一股新的气象也开始显现。
另一家提前向中高端转型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已经开始享受品牌提升带来的红利。2009年2月,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发布公告,2008年利润与2007年相比有大幅上升,单车利润明显提高。
目前吉利汽车的销量只有奇瑞的2/3,转型仅启动两年左右,而上述成绩是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的,这令奇瑞扣心自问。实际上,奇瑞一直寻求推出更高级别车型,但成效始终不如预期。
2004年以来,奇瑞的销量结构中,QQ已由80%的份额下降到30%至40%之间。以2008年为例,QQ系列共销售约13.3万台,占总销量的36%;A5、A1、新旗云、东方之子等共销售15万台左右,占总销量的42%。但其最高端车型东方之子售价不到15万元人民币,奇瑞仍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不前,尹同跃亟待一场真正的变革。
“两个新品牌将会与君越、凯美瑞等欧洲、日本车型展开正面竞争,价格在20万至30万元。”上市现场,尹同跃告诉《环球企业家》,“纵观世界级汽车企业,没有一个是靠小型车、中低端车实现的,中国的汽车企业需要中高端的产品、技术和品牌。”习惯了加速度的奇瑞没有给自己预留过多的时间,挤入跨国汽车俱乐部的高难度转型动作,只需5至6年。
这听上去颇为振奋人心。起于草莽、靠一款QQ轿车打开局面的奇瑞,如今正在竭力缔造一个以轿车品牌CHERY奇瑞、中高端品牌Riich瑞麒和RELY威麟、微车品牌KARRY开瑞为主的多品牌帝国。当萨博、欧宝、沃尔沃们待价而沽时,奇瑞此举更增添了此消彼长的戏剧性。
事实上,提升品牌形象及多品牌战略,是当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集体诉求。经历了多年技术积累后,它们已不甘于固守低端市场,而是挺入跨国公司的主战场与其进行正面对抗。以奇瑞的规模及行业地位,它需要比吉利(旗下拥有吉利、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走得更远。
不过,即使根据常理,瞄准凯美瑞的高端转型也远不会一帆风顺。奇瑞瑞麒预计在2009年推出5款高端乘用车,而威麟则将推出4款高端商务车,两个品牌的年度目标是分别“保五万争六万”。
质疑声骤起。其一,尽管是向高端转型,但奇瑞仍延续了批量制造的一贯风格,无本质变化。而且,瑞麒、威麟的销售目标也颇令业界惊异。以荣威、名爵上市两年的市场基础,上汽今年的目标不过是五万辆,而且是两者相加。
对已触到瓶颈的奇瑞来说,蜀道之行,也是别无选择。好在,奇瑞自认为有备而来。
谁在主导变革
面向中高端的转型其实在6年前便开始了,第一款车型是东方之子6。如今,当它作为奇瑞的转型代表作、G6亮相时,这家公司已今非昔比:工厂规模扩大数倍,拥有了几十家子公司,员工数量从几千人扩张至2万人。
但和转型休戚相关的,莫过于管理与研发团队的稳定与效率。6年来,奇瑞可谓历经动荡。最初由10多名欧美归国博士领衔的奇瑞汽车研究院,几乎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更替。2005年以来,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原院长许敏,副院长祁国俊、辛军,副总经理阚雷、田中文、丁少杰等一批在跨国汽车企业富有经验的“海归派”从奇瑞离职。三年后,尹同跃的老同学兼老搭档,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去职,而此之前副总经理秦力洪也离开了奇瑞。
这些人事变动曾被广泛解读为奇瑞内部管理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G6的开发进度因此受扰。也因此,推进G6的进度成为奇瑞重塑核心团队的重要环节。
2005年从克莱斯勒跳槽至奇瑞的解保新接替了G6的研发组织工作,当时这款车已开始造型,“很多东西在奇瑞都是白手起家。”这位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回忆道,此前他参与了东南汽车引进的克莱斯勒大捷龙的设计。事实上,管理层的变动相当于迫使奇瑞重新演绎“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而这次起步与以往最大不同在于,新团队的搭建从一开始便遵循“国际化”道路。
2008年,在负责车身的解保新、负责动力总成的奥地利人拉斯亚、负责空调的韩国人李秉魁等核心研发团队的努力下,G6的研发终于接近尾声。但中高端转型计划也因此只能在2008年奥运前后正式启动。去年8月,原华晨金杯销售总经理杨波神秘加盟奇瑞,外界当时曾误认为是为了接替李峰留下的位置。
在瑞麒、威麟的品牌发布会上,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新品牌采用了设计、研发、销售的全新团队。奇瑞成立了独立的安徽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建立两张经销商网络分别销售两个品牌,杨波担任这家新公司的总经理。
“当时过来就是为了奇瑞的高端品牌,去年到现在一直忙着做品牌定位、团队组建、网络规划等。”杨波表示,这是难忘的一段经历。对奇瑞来说,新品牌的发布也是新团队亮相以消除外界疑虑的恰当时机。
杨是一位目标感很强的人。对新品牌的发布,他要求整个活动现场风格与以往发布会有明显差异,简单、简洁、庄重,以符合中高端品牌的定位。而且,为了争取已经失去的时间,渠道的铺设早在发布之前便开始启动。
目前,麒麟公司已经与第一批50家经销商签约,开始建设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4S店,杨波准备在2009年敲定150至200家经销商,其中大部分需从现有经销商之外寻找。杨说,一个新的品牌一定要有强有力的销售目标,但他也同时坦言“压力巨大”。
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高管中还出现了一位新面孔,副总经理、德国人黑野颂雅,她在日本工作十一年,后加入上海大众,曾负责POLO和帕萨特的品牌规划。2007年底,黑野颂雅加盟奇瑞,先在国际公司工作。为了在高端方面有所作为,尹同跃很快让其参与中高端品牌的规划,并由其主导提出了瑞麒和威麟两个新品牌的内涵。
除此之外,奇瑞另一搁置以久的高端轿车项目—量子汽车公司也取得了新进展,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率领的一个团队已加盟该公司,帮助其推出有特色的高端轿车。尹同跃称,这是一个十分昂贵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