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云:刚才各位嘉宾都说了非常好的观点,我作为来自高校的,更多从理论层面解剖一下。我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没有经济危机,我们的品牌建设将会怎么样?我觉得品牌其实是一个积累,价值是需要积累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话,中国企业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没有这么多机会马上重视品牌建设,这是比较渐进的过程。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把这个机会提前了,中国企业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原来没有感受到需要建设品牌的压力,但是现在可能我们面临更多的机会、面临更多的压力,需要我们去做。
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在当前情况下表现为我们的品牌是在全球化方面,在国际化方面,或者反过来在本土化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压力。比如说不少中国企业原来是做国际贸易的,在国际上并不需要有品牌,代工为主,现在不少品牌不得不把产品放到国内,要有品牌认知度了,必须从头开始建设品牌,这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反过来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发现,由于国际市场上很多国际企业出了问题,以至于有很多压力要求我们去海外抄底,要求我们国内企业一下子从头开始思考品牌的国际化问题,或者全球化的问题,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我觉得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
其次,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经济危机的时候,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刚才中联重科[10.69 4.19%]的代表已经讲了这个观点,实际上制造业如何通过品牌去实现更多的品牌价值,实现自己产品的转型,这是我们在经济危机时代,特别是经历过经济危机,要开始复苏的话,我们对产品价值有了新的认知以后,可能要在商业模式或者我们整个企业经营模式方面作出一个变化。
其三,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变动,除了经济危机之外,还有互联网、其他方面一些变化,所以导致我们有很多实体品牌需要向网络渗透,所以我们也面临着如何监临虚拟品牌的机会和压力。
其四,刚才Interbrand策略总监已经讲了9月21日将会公布Interbrand最新的排名,我们注意到Interbrand排行榜上始终没有中国企业的名字,我不知道新的一届会不会有,因为它有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面创造的价值占到一定比例以后,才可能上这个榜。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危机之后,由于重新的排序,国际大银行排行榜上一二三四名都是中国银行[3.24 0.62%]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垄断性当中,把市场力变为品牌力。不管如何方式,品牌是如何去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一个经营策略体系,我们来不得半点的毛躁,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