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入门 方正诊脉



本报记者 陈晓平北京报道

冯七评做过老师,看着文气,说话喜欢带点时代和文化色彩。他的名字“七评”来自当年中苏论战,所分管的苏钢集团成立物流公司,他给取名“铁流”——那是一部上世纪50年代风靡大陆的前苏联小说的名字;对于苏钢集团的品牌口号,他提出“钢铁是科技炼成的”,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保尔·柯察金的著作。形容自己负责的方正医疗医药事业群,他用的则是“时刻准备着”,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正医疗医药还在准备过程中;二,时刻等待真正产业机会的到来。

2005年,方正集团宣布将医疗医药作为与IT并列的两大主业之一,不久之后,当时苏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一肩挑,“一支笔决策”的冯七评就被委以开疆的重任,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医药,此前,他曾主持过健力宝[3.02 1.68%]药业的工作。不过,即便以目前的经营业绩来看,这个第二主业仍是方正集团襁褓中的“婴儿”。

根据方正集团的2009年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008年合并报表营业收入为422.94亿元,总资产368.6亿元,而医疗医药产业投资平台的“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6月底,其资产为54.44亿元,负债43.11亿元,收入为11.14亿元,利润总额588万元。冯七评承认,“医疗医药产业对于方正来说,除了北大支持,自己虽有一定资源配置,但整体实力有待不断加强。”

冯七评所说的资源配置基础,主要是指此前并购的医药以及流通两个板块的资产,前者包括西南合成[15.03 0.20%](000788.SZ),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化学药原料生产基地,多个产品拥有FDA认证或欧洲药典委员会注册登记,2009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8亿;大新药业,以生物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并重的综合型制药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2008年7月,大新药业资产已注入西南合成)。医药流通板块则包括,北京凌科尔医药经销公司、武汉国药集团等,冯七评说,流通板块一年总销售额大约为十几亿人民币。

医药类资产主要是通过并购国企而来,曾主持西南合成重组并购的方中华说,2003年探索产业突围时,成长性良好的健康产业已经是方正青睐的产业,不过从头再来耗时耗力,拥有良好产业基础、能够输出管理进而提升盈利空间的国企是其心仪的并购对象。而2006年,方正集团还就重组东药集团事宜,与沈阳国资委进行了广泛接触,昭示了方正在制药领域更大的野心,“东北制药[19.10 -1.29%]的生意,双方都已经有意向合同,但是最后一刻,我还是决定放弃”,李友说,给出的理由是,“西南合成的管理班子不够成熟,还需要磨练。”

然而,这类资产在行业中并不属于领导者的地位,“第二主业”中最具看点的布局是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不仅具有研发、人才优势,还实际拥有6家高品质医院的资产,10年来,北大一直希望在医疗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并成立了“北大国际医院投资公司”,但一直没有起色,而方正具有商业运作经验,又是北大控股的公司,用李友的话说“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关系,于是,2005年,方正接盘国际医院投资公司,持有70%股权。

“三步走”的“宏大叙事”

冯七评履新后,迅速实施了“三步走”的计划,首先,着手将“投资管理公司”改造成为构建整个医疗医药事业群的产业平台;然后,将上述医药和物流、配送领域的资产注入投资公司,形成收入与现金流,具备融资能力;目前,则是“用可控资源创造未来想做的事情”,其最大的项目就是运作北大国际医院的建设。

根据方正公布的数据,在建中的北大国际医院设计总床位数1800床,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机构,计划投资32亿元。在方正未来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北大国际医院不仅仅是一项投资,更代表着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按照现有政策,国际医院作为北大的附属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分红或者上市,无法直接商业化也就无力解决资本的回报。医院不能市场化,那么医疗服务能否市场化?

 诊脉入门 方正诊脉
“围绕医院的所有服务都是可以赚钱的,比如向医院租赁设备、提供药品、建设信息化系统,或者参与前端健康管理、体检的市场,这些业务是可以赚钱的,我们希望形成一个以国际医院为中心的,完整产业链。” 

在既有的制药、物流系统布局之外,方正现在已经在延伸产业链,其健康管理品牌“怡健殿”的首家旗舰店已在2008年7月开业,地处北京金融街[6.67 0.76%]新盛大厦,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体检收费最低为3000元,最高级别的会员费1年10万元。与一般健康管理公司的差别在于,其背后由北大人民医院支持,纳入到前者的虚拟医疗服务协作单位,可享受门诊挂号、特别检查专家会诊等专门服务。运营至今,体检服务已经超过2万人次。此外,方正所属的医院信息公司所开发的管理系统,也已为全国至少200家三甲医院提供服务,在未来规划中,可能成立医疗设备租赁公司、护士管理公司等等。

“我们的未来不是就做一家医院。”在李友等人的构想中,产业链不仅规避了盈利的难题,而且可复制、可规模化。而中国的医疗体系现在是仅存的计划经济壁垒之一,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医院内部服务社会化,将产生巨大的产业机会。据冯七评透露,现在已有铁道、石化等部分企业与他们接洽,探讨医院托管的可能性,“这些系统沉淀了大量优质的医疗资产,已有了社会化的倾向,只要时机成熟,就有大规模接盘的可能。”

如果北大国际医院运作模式能够探索成功,除了北大医学部体系内的资源外,方正还能凭借北大的品牌、人力资源以及产业链优势,以新建、并购、托管等方式参与各地医疗市场,在未来产业变局中占据主动,形成能够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医疗网络和服务渠道,并能借助北京医疗资源居高临下的优势,“在该服务网络内,既要实现北京优势的医疗资源向地方成员医院输出,同时也要建立地方的病员输入北京的绿色转诊通道,充分利用北大医疗品牌及现有医疗资源,使远离北京的人群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关怀,最大限度占有全国的医疗市场。”方正集团在募资说明中如此写道。

“实操性”有待求解

不过,以上的图景更多是遥想式的,仍有大量的细节有待回答。比如,方正的打包集成服务,究竟可以给医院带来多大的效率改进?方正或北大自己的医院可以不挣钱,假使医院的所有者不仅仅是方正,那么产业链条与医院之间利益如何分配?如果利益分配选择市场化招标运作,那么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是否又有足够的竞争力?北大的医疗资源是稀缺的,产业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就诊机会的公平性?

最直接的挑战可能来自于政策风险,冯七评承认,“任何一个国家,医疗产业都是高度政策导向性,连奥巴马都在摸索。目前医疗政策改革,虽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院,但是没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比如,北大国际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医疗服务的定价就会受到管制,这会直接影响其产业链的整体收益,这样意味着,方正在医疗产业的雄心壮志,首先要取决于政策的匹配程度。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有信心等到产业机会来临的那天。”冯七评如此解释“时刻准备着”的意思。当然,方正美好的产业憧憬先要从北大国际医院的基建开始,冯七评现在每天忙的都是与各方协调关系,甚至还要为设计图纸的瑕疵而操心。而根据首席财务官余丽的说法,北大国际医院项目前期建设、设备采购已经投资十几亿,在2011年才能产生收入,2013年方能实现营收平衡。“构建一个新的产学研模式,建设一个新的产业链模式,需要5-10年的努力,甚至一代人的努力,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方正医疗产业链的打造,已经按预想一步步推进并且已经盈利,说明这个模式肯定没问题。“李友很有信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625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做好人脉管理 如何管理人脉

常言道:10多岁比智力,20多岁比体力,30来岁拼专业,40岁拼人脉……说到人脉管理越来越重要,至少我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把拓展人脉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看看你身边的同学、朋友为什么工作几年之后你们的差距越来越大,难道是你不如他吗?其实

迷信故事之悬丝诊脉 悬丝诊脉

神医只是传说,哥也只是传说行医市井之中,慕名求医者,日久渐多。一日,来一病人,径坐堂前,一言不发,只伸支手出来。问他:“感觉哪里不舒服?”他阴中有阳:“你给瞧瞧,你是医生吗?”言下之意:找你(茬)呢,你不会号脉吗?你会不会看病?世事无奈,见怪不怪。

伤寒论案脉沉紧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上条苓桂术甘汤证之脉沉紧是在伤寒吐下后,而下条之脉沉紧是未经吐下.条文: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思考:上条之脉沉紧,以为是太阳吐下误治伤中阳而至太阴收降之气卡于由外入内交

声明:《诊脉入门 方正诊脉》为网友农村混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